- 年份
- 2024(11069)
- 2023(14961)
- 2022(12535)
- 2021(11633)
- 2020(10170)
- 2019(22698)
- 2018(22380)
- 2017(43234)
- 2016(22645)
- 2015(25225)
- 2014(24121)
- 2013(23731)
- 2012(21496)
- 2011(18687)
- 2010(18778)
- 2009(17263)
- 2008(17250)
- 2007(15433)
- 2006(13273)
- 2005(11802)
- 学科
- 业(101791)
- 济(100610)
- 经济(100507)
- 企(93780)
- 企业(93780)
- 管理(86259)
- 方法(51372)
- 数学(42441)
- 数学方法(42044)
- 财(35813)
- 业经(31317)
- 农(29004)
- 务(28093)
- 财务(28053)
- 财务管理(28011)
- 企业财务(26794)
- 技术(23900)
- 中国(22691)
- 农业(20842)
- 制(19651)
- 理论(17678)
- 划(16876)
- 贸(16529)
- 贸易(16517)
- 策(16509)
- 和(16438)
- 易(16076)
- 体(15282)
- 地方(15266)
- 技术管理(14773)
- 机构
- 学院(317393)
- 大学(312802)
- 济(138441)
- 管理(137063)
- 经济(136177)
- 理学(118720)
- 理学院(117726)
- 管理学(116200)
- 管理学院(115581)
- 研究(91078)
- 中国(74258)
- 财(65770)
- 京(62974)
- 财经(52929)
- 科学(50513)
- 经(48406)
- 江(46702)
- 农(44657)
- 中心(44190)
- 所(42311)
- 经济学(42160)
- 业大(42058)
- 财经大学(39488)
- 商学(39194)
- 商学院(38889)
- 北京(38834)
- 经济学院(38318)
- 研究所(37592)
- 经济管理(36738)
- 州(36679)
- 基金
- 项目(211579)
- 科学(171385)
- 基金(158217)
- 研究(157788)
- 家(135312)
- 国家(133916)
- 科学基金(119964)
- 社会(104236)
- 社会科(99262)
- 社会科学(99237)
- 基金项目(84073)
- 省(82806)
- 自然(77013)
- 自然科(75386)
- 自然科学(75370)
- 自然科学基金(74179)
- 教育(73106)
- 划(67761)
- 资助(63937)
- 编号(61923)
- 创(49979)
- 部(47910)
- 成果(47608)
- 重点(46395)
- 创新(45807)
- 发(44278)
- 国家社会(43918)
- 业(43257)
- 教育部(42664)
- 人文(42329)
- 期刊
- 济(147163)
- 经济(147163)
- 研究(88818)
- 管理(58912)
- 财(57597)
- 中国(56980)
- 农(40202)
- 科学(40202)
- 学报(38319)
- 技术(34659)
- 大学(31830)
- 融(30406)
- 金融(30406)
- 学学(30398)
- 农业(27895)
- 财经(27377)
- 教育(27332)
- 业经(25550)
- 经(23492)
- 经济研究(23347)
- 技术经济(19765)
- 问题(19041)
- 业(18254)
- 财会(18239)
- 会计(15808)
- 商业(15734)
- 策(15677)
- 科技(15596)
- 现代(15575)
- 统计(15558)
共检索到464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海琳 吴浩天 王文强 罗锡铃
“卡脖子”技术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战略意义。为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对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内在机理分析表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立通过吸引人才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企业所有权性质正向调节创新意愿对实验室与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存在联合调节效应;政策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主管单位为国资委、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或企业位于东部地区时,实验室的创新效应较强。文章检验了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的政策效果和机制,为实验室的优化设计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方健
关联方交易作为企业间特有的一种交易形式,对企业的财务、运营及管理等均产生影响,但目前基于供应链风险管理视角,探究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内在机理略显不足。以2016—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例,研究发现,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正相关,与技术创新产出呈倒U型关系。由于真实盈余管理在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当关联方大客户交易额较大时,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并没有提高相应的技术创新产出。进一步,融资约束抑制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有利影响,内部控制则减轻关联方大客户交易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异质性检验证实,国有性质、成立时间长以及竞争程度较高行业等企业的关联方大客户交易与其技术创新活动更相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伍晨 张帆
基于2012—2020年3850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利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创新数量、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均有显著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策对企业创新数量和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滞后两年,但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在项目启动当年就开始显现,从处理后的第二期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发挥的创新激励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引入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人才效应和技术开发效应是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效果,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突破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海琳 罗锡铃 曾辉祥 王文强
【目的】突破新材料“卡脖子”技术瓶颈,对于破解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意义重大。作为近年来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能否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亟待研究。【方法】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新材料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对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借鉴技术创新系统(TIS)的结构框架探究政策作用机制。【结果】(1)公共服务平台政策促进了平台所在地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2)公共服务平台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人才集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内外部交易成本、深化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4条路径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3)当企业处于成熟期、主营业务为关键战略材料子行业、位于产业集群内以及产权性质为国有时,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对“卡脖子”创新的激励效应更显著。【结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未来要围绕“卡脖子”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网络构建等条件,对该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向慧
选取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与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模型、门槛模型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在二者间发挥中介作用;受知识产权保护与研发要素流动影响,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对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基于此,提出提高数字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机制、发挥研发要素协同配置效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企业技术持续创新注入新动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福世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战略举措。聚焦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从理论层面探讨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联系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其通过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企业科技人才积累、企业科技研发效率影响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科技人才积累的正向机制效应大于研发资金投入的正向机制效应,企业科技研发效率的机制效应最低且为负向。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企业原始创新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罗党论 张思宇 杨文慧
“解决‘卡脖子’难题,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攻克的重点任务。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相结合的政策工具,已成为扶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文章以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成立作为准自然实验场景,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建立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投资基金对“卡脖子”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基金显著促进半导体行业企业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多维度混杂影响、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可能的干扰因素后依旧成立。具体表现为企业规模扩张能力、营业收入增长能力和创新能力均显著提升。(2)相比于孵化期、成熟期的企业,大基金对成长期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此外,上述政策效应尤其体现在所处地区腐败程度较低的企业,进一步突出了“市场化”因素在产业投资基金运行中的重要性。(3)机制检验发现,大基金通过直接投资和引导投资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通过发挥“信号效应”提振投资者信心等渠道助力企业多方位发展。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效应分析及机制讨论,为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也为进一步优化产业政策、突破国际困局以及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基金 半导体行业 卡脖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邵颖红 周恺伦 程与豪
如何推动“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是近年来我国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尝试引入锦标赛理论解释政府补助的激励机理,基于2011—2020年我国半导体及芯片行业上市企业数据,结合近年国家提出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战略,以企业参与内循环程度为调节变量,实证研究政府补助对“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作用。结果表明,政府补助与“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间具有倒U型关系,企业参与内循环程度在政府补助与“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倒U型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卡脖子”技术企业在新发展格局下开展高质量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献贞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驱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路径,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到包含有限知识溢出的扩展投入品种类模型中,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政府补助所发挥的调节效应。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对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数字化转型可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降低企业成本等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第三,政府补助对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祥宗 杨泽宇
综合组合创新理论和企业能力基础观,从理论上构建“资源配置导向战略—研发能力—创新绩效”的逻辑联系,并以我国154家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上述联系如何受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年限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有如下结论:资源外部配置导向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资源内部配置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随着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年限的增加而增强。同时,此增强作用是通过研发能力更新的机制实现,即企业由依赖外部研发能力转向依靠自主研发能力。提出相应建议,企业应适当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比例,政府应重新审视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周期和评估策略。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导向战略 企业创新 重点实验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余威 宁博
企业通过交叉上市引入多个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关注,可能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然而少有研究从该视角切入。本文以2007—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PSM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投资者关注视角探究交叉上市与企业创新行为间的内在关联。结果显示,(1)相比仅在A股上市的企业,交叉上市企业更加注重创新投入,该结论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在区分了交叉上市类型后发现,交叉上市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A+H股交叉上市公司;(3)以境内外投资者持股比例测度投资者关注的异质性,
关键词:
交叉上市 投资者关注 创新投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圣利 职慧
本文以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异质机构投资者的视角,结合企业的产权特征,系统考察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的机构投资者未能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考虑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之后,发现压力抵抗型的证券投资基金促进了企业的自主创新,且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压力抵抗型的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自主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燕 张册
创新能力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国家进步的关键因素。以创新效率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指标,以2008—2017年我国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融资结构对其创新效率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的创新效率,而债务融资则与企业的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企业应对融资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提高留存收益等内源性融资占比,同时国家应健全股票市场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降低对银行借款等债务融资方式的依赖程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资源捕获过程研究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关系型融资、关系治理与企业创新——来自沪深A股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最优组织策略研究
资产误定价影响了企业投资敏感性吗?——来自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金融是否推动了企业去杠杆——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董事会连锁关系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创新网络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证调研
企业生命周期、并购能力与价值创造——来自2012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人力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