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6)
2023(5615)
2022(4767)
2021(4466)
2020(3735)
2019(7991)
2018(7779)
2017(13933)
2016(7136)
2015(7856)
2014(6964)
2013(6429)
2012(5928)
2011(5126)
2010(5431)
2009(4869)
2008(4721)
2007(4530)
2006(3907)
2005(3298)
作者
(18252)
(15316)
(14981)
(13999)
(9817)
(7268)
(6675)
(5690)
(5651)
(5302)
(5151)
(5020)
(4911)
(4748)
(4566)
(4515)
(4449)
(4353)
(4267)
(4246)
(3673)
(3602)
(3549)
(3522)
(3478)
(3372)
(3366)
(3304)
(3057)
(2908)
学科
(28351)
(26102)
企业(26102)
管理(25715)
(23128)
经济(23098)
技术(14457)
技术管理(11545)
中国(8525)
方法(7843)
业经(7505)
(6817)
(6264)
理论(5924)
数学(5789)
数学方法(5694)
(5294)
(5035)
银行(5027)
(4847)
(4845)
金融(4845)
(4825)
农业(4603)
(4528)
(4488)
贸易(4482)
(4380)
地方(4319)
产业(4115)
机构
学院(91899)
大学(91874)
管理(39829)
(38808)
经济(38056)
理学(33986)
理学院(33654)
管理学(33248)
管理学院(33052)
研究(30028)
中国(22531)
(19026)
(17321)
科学(16228)
(14477)
中心(13939)
(13479)
财经(13476)
(12305)
研究所(12136)
北京(12086)
(11841)
师范(11733)
经济学(11344)
(11330)
(11272)
业大(11230)
商学(11227)
商学院(11104)
(10673)
基金
项目(63726)
科学(52389)
研究(50211)
基金(46055)
(40484)
国家(39645)
科学基金(35083)
社会(33017)
社会科(31321)
社会科学(31312)
(26408)
基金项目(24367)
教育(23411)
(21458)
自然(21242)
自然科(20851)
自然科学(20846)
(20710)
自然科学基金(20536)
编号(19308)
创新(18098)
资助(16658)
成果(15623)
重点(14284)
课题(14258)
(13930)
国家社会(13913)
(13862)
(13793)
(13415)
期刊
(45940)
经济(45940)
研究(28970)
中国(23783)
管理(18787)
教育(15901)
(13797)
科学(12274)
学报(10782)
技术(10330)
(9892)
大学(9175)
学学(8287)
科技(8267)
(8057)
金融(8057)
业经(7266)
经济研究(6993)
农业(6837)
财经(6705)
技术经济(6062)
(5925)
(5710)
论坛(5710)
(4883)
问题(4847)
职业(4657)
(4511)
图书(4436)
国际(4364)
共检索到145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梁  刘洁  
国家重大工程,是国家为回应重大挑战而行使最高权力,动员全社会资源组织实施的战略性工程。重大工程的成功实施可能带来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的效益,对国家的发展道路、对国际关系格局都可能带来深刻影响。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必须解决好立项决策的科学性,组织实施的有效性,积极推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正确的战略决心,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合理的体制和政策,是国家重大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罗丽英  杨云  
伴随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创新成为经济持久发展的动力,而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够有效地促进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对经济的持久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Chen和Kee(2005)的模型基础上建立公共产品供给对国家创新能力促进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相关数据就公共产品供给对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公共产品供给对国家创新能力的作用影响显著;不同区域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差异;提高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周开国  卢允之  
本文利用1989—2015年OECD国家行业面板数据,研究金融结构对该国制造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型融资(例如,股票市场)越发达,越能显著地增加行业研发支出,这种影响在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强的行业尤为强烈。然而,关系型融资(例如,信贷市场)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方向难以确定。当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市场相关变量时,关系型融资不再显著影响行业研发支出。以上结论对衡量行业创新活动的不同指标均稳健。考虑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国家层面的面板VAR模型,发现一单位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冲击,对国家整体研发支出增长有较强的影响。本文结论能够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获得金融支持提供决策依据,为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永安  郄海拓  袁页  
文章以2001-2016年间的科技创新政策文本为依据,结合经典的政策量化体系与科技创新政策的特点,提出科技创新政策的三维空间量化评价体系,并对政策进行逐年量化,以量化数据替代政策文本进行后续研究。建立了VAR模型对16年间的科技创新政策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检验。发现科技创新政策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动态互促的演化关系,即两者互为因果,动态演化。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武  何庆丰  王学军  
本文运用对我国1988—2007年的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能力指数评估数据实证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国家智力资本及其三要素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并且国家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依赖关系。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国家智力资本及其三要素对国家创新能力都有正面贡献,但是贡献的大小存在较大差异。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国家智力资本及其三要素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余继  闵维方  王家齐  
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大学创新能力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加快提升大学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33个国家数据的实证分析,考察大学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大学创新能力建设的着重点。研究发现:大学研发经费投入、大学研发人员密度以及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程度对国家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研发经费投入在早期效果更为显著,研发人员密度的作用则随着经济增长而稳步上升,政府财政支持程度的经济效应呈现出U型趋势。基于研究结果,本文探讨了未来我国大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经济学研究里",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是用在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而且技术能力和国家创新体系这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欠发达国家的"追赶"过程多数情况下就是一个技术能力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过程。文章探讨和研究了这两个概念如何被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理论,并且尝试进一步地探索国家创新体系和技术能力的理论如何更有效地用于我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从而揭示和证实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左志刚  
金融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撑要素之一。作为金融体系基本特征之一的结构特征对国家创新能力产生何种影响,目前缺乏相应的系统分析。文章从各金融渠道的运行特征和功能差异入手,分析了金融结构影响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并运用32个国家10年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类权益性金融渠道的发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银行信贷扩张则表现为负向影响。这对我国通过金融结构优化提升金融对创新的支撑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红忠  
一国的有效需求规模可用三个基本维度(或要素)和三个补充维度来描述,其中基本要素经济总收入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会促进一国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基本要素收入差距的扩大,会降低一国研发投入,并损害其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补充要素,进出口规模或开放度的提高对一国研发投入并没有影响,但它可以提升一国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此外,本文还发现收入差距对一国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收入差距对一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损害,超过了其他要素的可能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劲  陈钰芬  王鹏飞  
为了更好把握我国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本文构建了一套全面、客观、简洁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效分析。主要参考来自中国统计数据库和SourceOECD的数据,将1991—2007年中国的创新能力发展情况与日、美以及全体OECD成员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据此构建了拟合方程,对中、美、日三国的未来创新能力进行了科学预测与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创新投入已稳步提升,但创新过程中管理薄弱,从而导致创新效率不高,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对创新过程管理能力的重视程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范黎波  
国家创新能力理论认为,创新环境是政府制定创新政策的基础,是企业创新活动投入的重要依据。国家创新能力理论是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扩展。本文着重描述了国家创新能力理论的框架及其衡量体系,阐释了创新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创新能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解释了地域性因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而对如何提高一国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兵  孙易凡  张丽宁  
重大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创新合作的发生,然而在创新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企业是否都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仍然存疑。本文从詹天佑奖获奖者所形成的重大工程创新网络中,选取核心网络指标表示创新网络结构作为自变量,选取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创新业务水平、创新人才储备和创新资质等级共同表示创新能力作为因变量,通过QAP分析方法分析创新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给企业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凯栋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李伟伟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构建与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相适应的创新系统,是一国或地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实现赶超的关键因素。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涉及创新主体的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和跨区域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创新主体及其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型创新组织的涌现和发展,是创新系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包括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工业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机构在内的传统专业化创新组织相比,新型创新组织的功能边界跨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创新环节,属于政府主导的混合组织,兼具网络化和一体化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和风险社会分摊机制,新型创新组织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推广和规模生产创新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新前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晓静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当前全球各国竞相占据的制高点。协同创新则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新时期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基本立足点。"2011计划"的启动实施,标志着"协同创新"成为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