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1)
2023(7597)
2022(6399)
2021(5809)
2020(4906)
2019(11139)
2018(10921)
2017(20303)
2016(11011)
2015(12537)
2014(12747)
2013(12606)
2012(11994)
2011(10957)
2010(11718)
2009(11308)
2008(11386)
2007(10821)
2006(10088)
2005(9536)
作者
(32483)
(26853)
(26815)
(25434)
(17705)
(12593)
(12328)
(10344)
(10215)
(9737)
(9543)
(9054)
(8946)
(8901)
(8507)
(8039)
(7850)
(7757)
(7685)
(7532)
(6996)
(6543)
(6493)
(6350)
(6125)
(6022)
(5907)
(5873)
(5502)
(5180)
学科
(65874)
经济(65807)
管理(41675)
(32818)
(29962)
企业(29962)
方法(18903)
地方(16547)
(14786)
数学(14754)
数学方法(14608)
中国(14471)
业经(13355)
(12330)
地方经济(12145)
(11971)
(10827)
(10148)
银行(10144)
(9937)
金融(9936)
理论(9780)
(9608)
(9317)
(9315)
(8972)
财务(8944)
财务管理(8919)
(8602)
(8430)
机构
大学(171072)
学院(167448)
(77317)
经济(75616)
管理(62824)
研究(59401)
理学(50392)
理学院(49711)
管理学(49086)
管理学院(48690)
中国(48661)
(39203)
(36895)
科学(32117)
(30121)
财经(29183)
(28160)
中心(26884)
研究所(26419)
(26207)
经济学(24691)
(24635)
师范(24498)
北京(24098)
(22332)
经济学院(21569)
财经大学(21226)
(20334)
(20206)
师范大学(19705)
基金
项目(92818)
科学(72733)
研究(72491)
基金(66638)
(57077)
国家(56123)
社会(47796)
科学基金(47440)
社会科(45166)
社会科学(45147)
(34753)
基金项目(33944)
教育(33196)
(28915)
编号(28868)
资助(27397)
自然(26971)
自然科(26259)
成果(26254)
自然科学(26253)
自然科学基金(25774)
(21139)
课题(20810)
重点(20666)
(20602)
国家社会(20046)
(18984)
教育部(18775)
(18476)
人文(18418)
期刊
(103371)
经济(103371)
研究(60526)
中国(38772)
(34113)
管理(29830)
学报(22038)
科学(21252)
教育(20310)
(20052)
金融(20052)
(18712)
大学(17754)
财经(17153)
学学(16179)
技术(15878)
经济研究(15859)
(15033)
业经(12637)
问题(12537)
农业(12211)
世界(10447)
技术经济(10360)
图书(10115)
(9855)
国际(9585)
(8782)
现代(8755)
经济管理(8564)
会计(8118)
共检索到290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辉  
国家经济调节权是随着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产生而产生、区别于行政权的一种国家权力形态。该权力的行使应遵守调节法定、调节民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服从国际经济调节原则,其具体的行使方式将随着市场缺陷具体类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社会民众经济权力对该权力的制约是一种根本性的制约,要通过法律制度的构建,维护社会民众的基本经济权利和建立相应的社会民众参与机制、监督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乃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金艳  
经济法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和经济理论、法律文化背景。尽管经济法律规范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法中垄断禁止性法律的出现,然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则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近代社会,自然法学的逐渐衰退,导致相应的法律观念发生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根本性变化,法律应逐渐对个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乃新  
从近现代的大量单行经济法律法规中总结出来的经济法,不同于过去个体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及其附属存在的简单商品经济中已存在的私法、公法,经济法是个体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生产(合作生产),以及各自为了自己需要的商品交换转变为争夺利润的竞争性交换的产物。研究经济法权利,必须自我突破传统私权论,以及突破传统公权论和私法公法法域论的束缚,并从中看出经济法与人们不因合作而丧失其所创造的得益、不因竞争而丧失他们创造利益的实现,以及国家只能采取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等方式与市场主体合作创造全社会的增量利益而得益等相关,因此,经济法权利是以劳动力权为其基本权利范畴的现代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生  
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的观点是片面的。经济法不仅是“干预经济、协调经济之法” ,而且重要的是“干预政府之法”。政府要成功地干预好经济 ,必须首先受到法律的干预 ,即依法界定政府的权力和职责 ;明确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和方式。所以 ,“适当干预政府”是经济法的核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霍中文  
市场缺陷范围决定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市场缺陷的实质是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表现 :市场配置在微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有序竞争 ,在中观经济领域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 ,不能实现地区、部门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宏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就是政府弥补上述市场缺陷的全部行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睿博  
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对经济进行调控就是国家经济职能,而经济法是国家专门调整经济的功能型法律,在市场经济体系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国家经济职能和经济法在关系和作用上出现了调整和变化。应该从国家经济职能和经济法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的了解入手,辩证地看待国家经济职能和经济法的相互关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平台,发挥经济法对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确保国家经济职能和经济法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国家宏观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红军  
国际经济法不同于经济法,它们分属不同的法域和法律体系,但二者都有公私法兼融的共性。国际经济法的公私法兼融思想表现在,它既有内国经济法之涉外部分的政府与民众意志的内在张力,又有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各种物质利益关系的搏弈与协调。这是国际经济法的一种值得关注的法律思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陶广峰  
经济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主动性经济政策的结果。无论国家采取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或者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本质都是国家的社会经济意志。经济法是国家经济政策在法律层面的表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经济政策法。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演变路径与西方不同,需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经济政策法及其本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金文  
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准确把握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对于构筑经济法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试图从研究经济法的根本价值着手,提出确立经济法根本价值的判别标准,认为经济法的根本价值是社会整体利益,它是经济法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标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克鹏  
入世后 ,外国商品、服务和经营者的大量涌入必然引致我国经济关系的变化 ,尤其是具有社会公共利益性质的经济关系 ,因此需要以此为调整对象的经济法及时作出回应。在影响经济关系的基础上 ,入世还将对经济法的立法根据和价值选择产生影响 ,并要求经济法具有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的“双刃剑”功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