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5)
- 2023(10702)
- 2022(9036)
- 2021(8432)
- 2020(7027)
- 2019(15980)
- 2018(15729)
- 2017(29785)
- 2016(16278)
- 2015(18283)
- 2014(17923)
- 2013(17496)
- 2012(16151)
- 2011(14683)
- 2010(14650)
- 2009(13806)
- 2008(13503)
- 2007(12297)
- 2006(11045)
- 2005(9852)
- 学科
- 济(63756)
- 经济(63655)
- 业(53537)
- 农(46764)
- 管理(44618)
- 企(32658)
- 企业(32658)
- 农业(31090)
- 方法(20317)
- 业经(20033)
- 制(18113)
- 中国(17815)
- 数学(17363)
- 数学方法(17167)
- 财(16850)
- 地方(14269)
- 体(13230)
- 贸(11098)
- 贸易(11093)
- 发(11077)
- 学(11015)
- 易(10814)
- 银(10794)
- 银行(10777)
- 农业经济(10597)
- 行(10341)
- 策(10334)
- 融(10301)
- 金融(10295)
- 环境(10010)
- 机构
- 学院(224992)
- 大学(220414)
- 济(93965)
- 经济(91978)
- 管理(85905)
- 研究(76828)
- 理学(73865)
- 理学院(73045)
- 管理学(71945)
- 管理学院(71539)
- 中国(60192)
- 农(54767)
- 京(46206)
- 科学(45279)
- 财(43955)
- 农业(41636)
- 业大(38379)
- 所(37964)
- 中心(37125)
- 江(35819)
- 研究所(33985)
- 财经(33589)
- 经(30389)
- 范(29848)
- 师范(29627)
- 北京(28090)
- 州(27757)
- 经济学(27504)
- 院(26934)
- 农业大学(25984)
- 基金
- 项目(151469)
- 科学(119976)
- 研究(115987)
- 基金(109477)
- 家(95181)
- 国家(93943)
- 科学基金(80461)
- 社会(74748)
- 社会科(70320)
- 社会科学(70304)
- 省(61157)
- 基金项目(58635)
- 教育(51814)
- 划(49858)
- 自然(49553)
- 编号(49058)
- 自然科(48331)
- 自然科学(48318)
- 自然科学基金(47442)
- 资助(42256)
- 成果(40075)
- 制(34416)
- 部(33941)
- 重点(33765)
- 发(33540)
- 课题(33253)
- 创(32068)
- 农(31627)
- 国家社会(30940)
- 性(30011)
- 期刊
- 济(113745)
- 经济(113745)
- 研究(66554)
- 农(59359)
- 中国(51937)
- 农业(39919)
- 财(34594)
- 学报(33767)
- 科学(32430)
- 管理(28445)
- 大学(26974)
- 学学(25491)
- 业经(24239)
- 教育(24152)
- 融(24060)
- 金融(24060)
- 业(19384)
- 技术(18833)
- 问题(16356)
- 财经(16117)
- 经济研究(14735)
- 农村(14455)
- 村(14455)
- 农业经济(14016)
- 经(13851)
- 版(13350)
- 世界(13036)
- 经济问题(11364)
- 资源(11121)
- 社会(10600)
共检索到348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勇 易法海
目前制度变迁研究主要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诺斯以意识为核心的非正式规则演化路线,二是林毅夫的国家规则构建路线,两条主线都忽略了意识演化与规则构建之间关系的研究。文章以农信社制度变迁为例,认为集体主义精神的农户抛弃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合作金融是一个"集体主义悖论",而从农信社这一制度安排的变迁历史,及其所处的制度结构——农村经济体制的变迁历史中演化而来的社员"集体主义恐惧意识",给该悖论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文章对"集体主义恐惧意识"进行深层分析后,提出国家规则构建与社员意识演化的互动周期假说。最后强调转轨国家在规则构建时,应充分重视社员意识的导向作用,并且提出了一些展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荔 田岗
农村金融体制变迁过程存在利益冲突和路径依赖。在以往的农信社改革中,社员(或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在农信社再造的产权制度安排中,应该扭转社员冷漠的局面。如果忽视社员的权利,则会导致社员冷漠,并在农信社信贷资金配给中导致农民主导型项目无法获得有效融资,进而造成农村经济效率损失。基于制度经济学和新政治经济学,本文举证了农信社再造模式中可能导致的若干问题。本文的结论是,在缺乏有效监督的制度框架下,社员冷漠、信贷配给和农村经济效率损失是一种常态。从长远看, 有必要让农户联合起来,成立自己的合作组织,让他们在制度安排中成为力量集中的利益集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高宾
将制度量化,使用动态优化工具推导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情形下,我国最优改革速度与最优改革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具有周期性特征,并且改革周期性具有内生性;最优改革速度随时间衰减,并且衰减力度递增;改革速度始终大于零,改革始终在推进;最优改革路径选择依赖于最优改革速度和改革起点,并且最优改革路径关于改革速度递减,关于改革初始条件递增。使用我国市场化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命题进行检验,结果支持我国强制性改革周期的存在性,支持了相关命题。
关键词:
渐进式改革 改革收益 改革周期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治
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周期理论的介绍 ,并以此来解释我国出现的经济增长乏力现象 ,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制度僵滞阶段。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寻求新的制度均衡 ,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发蔚 赵奕钧 姜军松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过程表明,农户对农地带来的收益与自身付出的成本有着明确的主体认知,文章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政府与农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公社时期农户积极性受到抑制造成制度变迁成本过高;两权分离时期农户在收益的推动下自发地进行农地制度变革,政府与农户诉求不一致造成协商成本过高;三权分置时期政府通过补贴等方式降低改革成本,但农地“禀赋效应”的影响导致农户协商成本增加。通过演化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三个典型阶段,最后提出促进农地制度变迁的建议。
关键词:
农地制度变迁 政农互动 演化博弈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高宾
本文将制度量化,使用动态优化工具推导了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情形下我国最优改革速度与最优改革路径。结果表明,我国改革具有周期性特征,并且改革周期性具有内生性;最优改革速度随时间衰减,并且衰减力度递增;改革速度始终大于零,改革始终在推进;最优改革路径选择依赖于最优改革速度和改革起点,并且最优改革路径关于改革速度递减,关于改革初始条件递增。同时本文也对政府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权衡取舍推进改革给出了一个数学版本的阐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强
统计设计要加强大周期设计的能力。本文从全面理解大周期设计的概念和目标、强化大周期设计的意识和推动大周期设计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完善大周期设计的基本思路,为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和统计制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大周期设计 统计设计 统计制度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勤清
2003年启动的农信社改革成效明显,目前农信社系统整体不良贷款率处于合理区间。但部分农信社尽管采取了完善法人治理、不良贷款稀释等多种方式和手段,不良贷款率仍处于很高的水平。本文对A市农信社不良贷款形成机理、担保及担保创新的有效性、不良贷款稀释的负面效应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信社信用放款的可行性,并针对贷款"合谋"行为提出了基于"双第一责任人"的制度重构思路。在当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整体下滑的背景下,希望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控制不良贷款上升有所裨益。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不良贷款 制度重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宁 张蕊
会计准则变迁是一种动态演化博弈,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均衡。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实际就是利益各方实现动态均衡的过程。潜规则在我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分析框架,分析了潜规则对会计准则演化博弈的影响,认为初始条件和当前状态对会计准则的产生和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田
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时域波动刻画一般由转折点法和滤波法确定。这两种方法的缺陷在于人为判断周期和提前设定长频段范围而导致测度结果被人为干预。文章以新兴国家作为研究对象,拓展频谱测度金融周期的样本;结合频谱测度结果,重新勾勒中国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时域波动,观察中国金融“顺周期性”的特征表现。结果显示,新兴国家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代表指标有的处于短周期范围,有的处于中周期范围;而中国的金融周期比经济周期短,但从时域上看中国有明显的金融“顺周期”效应。
关键词:
金融周期 经济周期 频谱分析 傅里叶变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兴意
为适应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强化干部员工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农村信用社的精品队伍,需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建立新机制,为此建立信用社干部员工的退出机制,使农村信用社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需要重点建立的几项退出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晓燕
新时代呼唤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格局。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社会治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地方社会治理创新动力减小,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不足,"碎片化创新""趋同式创新"等问题日益凸现,囿于困境中的社会治理创新急需学者的关注和基于问题导向的研究。利用生命周期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以地方政府创新为中间变量研究社会治理创新,具有一定的逻辑自洽性。因此,重构地方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可以从强化政府的创新本领(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诱致性制度变迁)两个维度来推进。G区社区营造创新是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案例,通过剖析G区社区营造,可以由小及大,帮助我们再次审视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向东
在本文中,制度变迁被尝试引入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生产函数中,进而提出一个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估计比较制度变迁的影响的初步方法和一个将北美与拉丁美洲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的框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共荣 吕扬明
本文从资本制模式出发,在进行债权人的行为分析基础上,运用制度变迁过程的阶段周期理论,分析我国资本制模式变迁如何对债权人利益产生影响,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债权人如何发挥创新集团的作用实现自身合法利益的保护。
关键词:
债权人利益保护 资本制模式 阶段周期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 沈红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