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23)
2023(19236)
2022(16568)
2021(15299)
2020(12892)
2019(29239)
2018(28671)
2017(55039)
2016(29713)
2015(33121)
2014(32227)
2013(31429)
2012(28784)
2011(25790)
2010(25545)
2009(23180)
2008(22464)
2007(19483)
2006(16817)
2005(14126)
作者
(85038)
(70988)
(70285)
(66928)
(45197)
(34214)
(31769)
(27750)
(27016)
(25000)
(24090)
(23877)
(22572)
(22027)
(21998)
(21637)
(21425)
(21010)
(20413)
(20164)
(17655)
(17234)
(17004)
(16133)
(15883)
(15705)
(15598)
(15535)
(14221)
(14062)
学科
(115526)
经济(115391)
管理(86400)
(83016)
(69138)
企业(69138)
方法(55275)
数学(48476)
数学方法(47867)
中国(32580)
(30663)
(29558)
(25472)
业经(25437)
地方(24453)
技术(22974)
(21501)
贸易(21489)
农业(20956)
(20826)
(19403)
环境(19134)
理论(19126)
(18810)
财务(18739)
财务管理(18700)
(17743)
企业财务(17737)
(17268)
银行(17197)
机构
大学(411681)
学院(409830)
管理(163086)
(160686)
经济(157289)
理学(142719)
理学院(141098)
管理学(138440)
管理学院(137698)
研究(136272)
中国(99289)
科学(87601)
(86770)
(71711)
(70991)
(67320)
业大(66028)
中心(62460)
研究所(62019)
财经(58645)
(58416)
农业(56000)
北京(53895)
(53638)
(53490)
师范(52852)
(50213)
经济学(48625)
(47381)
经济学院(44104)
基金
项目(294333)
科学(231162)
基金(214063)
研究(208076)
(189689)
国家(187951)
科学基金(161277)
社会(131997)
社会科(125203)
社会科学(125167)
(115326)
基金项目(114167)
自然(107607)
自然科(105166)
自然科学(105132)
自然科学基金(103238)
(97690)
教育(95475)
资助(87461)
编号(82562)
重点(66026)
成果(64723)
(63886)
(63631)
(62240)
创新(59223)
课题(56791)
科研(56757)
计划(54959)
国家社会(54762)
期刊
(164874)
经济(164874)
研究(113856)
中国(75666)
学报(71569)
科学(63838)
(62667)
管理(58656)
(53854)
大学(53714)
学学(50980)
农业(43066)
教育(42982)
技术(34886)
(32330)
金融(32330)
财经(27939)
业经(27628)
经济研究(26970)
(23869)
科技(23439)
(23356)
问题(22818)
(20487)
图书(19832)
技术经济(19406)
业大(18764)
理论(18270)
商业(18130)
统计(18124)
共检索到580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林   汪冬华  
绿色科技创新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绿色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支撑和引导,近年来各地纷纷被批准设立示范区,这一举措是否能促进中国城市绿色科技创新尚不得而知。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示范区设立这一准自然试验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选取增加控制变量、反事实检验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进行滞后性探索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此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异质性分析表明示范区设立对不同地区城市绿色科技创新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创新水平较高地区的绿色科技创新有显著影响,对创新水平较低的地区城市绿色科技创新效果不明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戎  薛薇  张俊芳  张明喜  魏世杰  
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中央部门、示范区所在省(市)部门、示范区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示范区提高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本文评价了股权和分红激励等六方面的科技创新试点政策,着重分析政策着力点、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晏艳阳  严瑾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对2007~2016年各国家高新区内上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企业产权性质上,示范区的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明显;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示范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从专利类型看,对企业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比外观设计专利明显。此外,引入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红娟  丁宏  朱军  何程  黄倧睿  
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从空间、主体、客体、环境、成果等五个维度对区域创新一体化内涵进行研究性界定,对标先于其建设的4个自创区,分别从苏南自身一体化工作推进和创新绩效横向对比两个角度分析其创新一体化的优势与短板。结果表明,由省级层面自上而下推进的创新一体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各城市和高新区参与度不高,即使整合了9个国家高新园区资源,苏南的创新发展绩效仍较中关村等自创区存在较大差距。据此,得到共谋一体化创新空间布局、合力提升主体创新能级、协作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共塑开放融合的"双创"生态环境、共研共享共用区域科技成果等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宋晨晨  王燕妮  
创新科技政策传导过程存在时滞效应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通过整理2009-2016年相关数据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法对创新科技政策(人才激励、研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采购、服务外包)效应外部时滞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科技政策的时滞导致政策效果无法得到充分、及时的发挥。不同的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时滞期。政策外部效应时滞发生于企业判断政策—确认政策—吸收政策—执行政策—创新产出这一过程之中。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漫宇  余祖鹏  赵曜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指数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高铁开通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而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方面,高铁开通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心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京津冀城市群和非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玉平  
通过理论分析科技园驱动区域创新结构优化的内在机制,将科技园划分为“僵尸”型、“飞地”型和“温床”型三重发展境界;并以2009年设立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东湖示范区)为政策处理组,借助合成控制法实证评估了其建立对湖北省多层次创新创业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从规模上看,东湖示范区设立未影响湖北省低端创新,但对湖北省中、高端创新和创新商业化均有着显著且日益增强的促进作用。从结构上看,东湖示范区设立呈现出对层次越高的创新有着越大促进效应的特点,对区域科技创业水平也有着不断增强的提升效果。表明东湖示范区设立不仅多维度扩大了湖北省的区域创新规模,更从创新层次升级和科技成果转化两方面持续优化了区域创新结构。从超越了“僵尸”型和“飞地”型科技园阶段,发挥了区域创新“温床”作用的角度,解释了武汉东湖示范区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先锋  郑酌基  尹玉平  肖远飞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次制度创新赋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尝试,对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我国2005—2020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期双重差分(DID)与三重差分(DDD)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效驱动了绿色高质量发展,该结论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等多项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政策与创新驱动政策存在协同作用,政府环保注意力越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用越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中部地区与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政策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以上结论对于我国加快高水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媛瑞  
新发展格局下,创新驱动政策被认为是提升物流业绿色效率的有效方式。然而,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创新型城市试点(“双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对物流绿色发展的研究尚未得到系统论证。为此,本研究基于2004-2021年我国278个地市面板数据,采用DID评估了“双试点”政策对物流业绿色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物流业绿色效率显著提升了2.1%,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非沿海城市和大城市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试点城市物流业绿色效率提升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环境治理来实现。该研究为地方政府统筹释放“双试点”政策合力,加快实现物流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经伟  王敏  
长期以来,依托政府财税、土地优惠政策等"政府倾销"的手段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高新区存在内生创新机制缺失、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我国探索"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先行区"和"试验地"。基于此,本文从投融资、人才激励、风险分摊、产业发展四方面探讨了国家自主创新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丁晨辉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必须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才能真正发挥集聚、示范、引领、辐射的巨大作用。本文基于研究联合体的视角构建由研发创新投入系统、创新组织支撑系统、创新基础环境系统、创新功能辐射系统、创新经济产出系统所组成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区域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东中西之间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研发创新投入系统的决定作用明显,据此提出以研究联合体为立足点构建示范区产业研发生态圈、建立以创新型领袖企业引领的跨示范区研究联合体企业创新平台、加强研究联合体国际合作、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社会氛围等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双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历试点探索和规模涌现阶段,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自创区在空间分布、创新要素汇聚、先行先试探索以及发挥特殊窗口作用等方面特征显著。随着外部诱因与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自创区在生命周期的阶段性更迭与调整过程中,将在空间纵深分布、个性化发展、融合协同以及创新要素潜能释放等方面对自身增长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多重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