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3)
- 2023(8328)
- 2022(7003)
- 2021(6521)
- 2020(5438)
- 2019(11840)
- 2018(11255)
- 2017(20939)
- 2016(10951)
- 2015(12010)
- 2014(11245)
- 2013(10537)
- 2012(9852)
- 2011(8767)
- 2010(8994)
- 2009(8100)
- 2008(7771)
- 2007(7219)
- 2006(6257)
- 2005(5540)
- 学科
- 济(43200)
- 经济(43152)
- 管理(36563)
- 业(34129)
- 企(29709)
- 企业(29709)
- 技术(15717)
- 地方(15104)
- 方法(13424)
- 中国(13205)
- 技术管理(11947)
- 财(11266)
- 农(11250)
- 数学(10834)
- 数学方法(10705)
- 业经(10351)
- 地方经济(8996)
- 学(8405)
- 家(8133)
- 制(8031)
- 农业(7947)
- 融(7513)
- 金融(7512)
- 划(7424)
- 国家(7376)
- 理论(7281)
- 银(7227)
- 银行(7217)
- 环境(6949)
- 行(6935)
- 机构
- 学院(145820)
- 大学(144971)
- 济(60317)
- 经济(59101)
- 管理(58600)
- 研究(50726)
- 理学(50475)
- 理学院(49843)
- 管理学(49140)
- 管理学院(48820)
- 中国(37482)
- 京(30246)
- 科学(30241)
- 财(28739)
- 所(24156)
- 中心(23441)
- 江(22817)
- 财经(21960)
- 研究所(21885)
- 范(21447)
- 师范(21290)
- 经(19993)
- 农(19273)
- 院(19023)
- 北京(18963)
- 经济学(18381)
- 业大(18271)
- 州(18132)
- 师范大学(17146)
- 经济学院(16441)
- 基金
- 项目(103273)
- 科学(84126)
- 研究(78822)
- 基金(75233)
- 家(66412)
- 国家(65445)
- 科学基金(56812)
- 社会(52275)
- 社会科(49605)
- 社会科学(49591)
- 省(41598)
- 基金项目(40080)
- 教育(35670)
- 划(34862)
- 自然(34862)
- 自然科(34037)
- 自然科学(34027)
- 自然科学基金(33418)
- 编号(30867)
- 资助(27937)
- 创(27788)
- 创新(24906)
- 成果(24850)
- 发(23824)
- 重点(23786)
- 部(22482)
- 课题(22288)
- 国家社会(22244)
- 制(20462)
- 教育部(19558)
共检索到223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海波 肖鸿波 乌静 张秀峰
文章基于2005—2018年中国1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和检验了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并引入政府创新偏好作为中介变量,解构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传导机制路径。研究发现:自创区政策试点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创新偏好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与东部地区相比,自创区政策试点对西部地区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而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专利类别比较发现,自创区政策试点对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自创区政策试点的建设会对邻近城市的创新能力产生虹吸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善泉 刘嘉丽 刘沛
通过梳理区域创新能力与潜力的相关评价方法,总结不同学科背景对创新的定义和不同类型人群对于创新活动的需求,构建了包含创新产业要素、科研基础设施、创新政策环境、创新支撑条件4个大类、23个小类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与潜力的空间评价模型,并结合珠三角的现状创新空间格局,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广州、佛山、深圳、东莞4个城市为例,进行了区域创新能力与潜力空间评价的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曦 魏晓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是检验其示范性效果的重要标准。运用"要素—结构—功能"的分析范式,选取了反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详细评价了各示范区的创新能力。研究认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其要素的投入力度、结构优化的程度以及创新功能的发挥,因此,提升示范区的创新能力,需要加大其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优化示范区产业结构,促进示范区的功能效应发挥。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双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历试点探索和规模涌现阶段,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自创区在空间分布、创新要素汇聚、先行先试探索以及发挥特殊窗口作用等方面特征显著。随着外部诱因与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自创区在生命周期的阶段性更迭与调整过程中,将在空间纵深分布、个性化发展、融合协同以及创新要素潜能释放等方面对自身增长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多重探索。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发展 自主创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辜胜阻 马军伟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经验、做出示范的区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国家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担当着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双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经历试点探索和规模涌现阶段,进入了协同发展阶段。自创区在空间分布、创新要素汇聚、先行先试探索以及发挥特殊窗口作用等方面特征显著。随着外部诱因与内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自创区在生命周期的阶段性更迭与调整过程中,将在空间纵深分布、个性化发展、融合协同以及创新要素潜能释放等方面对自身增长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多重探索。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创新发展 自主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晏艳阳 严瑾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对2007~2016年各国家高新区内上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企业产权性质上,示范区的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明显;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示范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从专利类型看,对企业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比外观设计专利明显。此外,引入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向东 阳柳
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整合原有创新要素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目的,需要做适当评估。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地区创新水平,应用多期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法分析评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驱动效率。结果显示,示范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当地经济的创新发展,提高了地区创新驱动效率,但示范区的创新溢出效应不显著,一些因素抑制了创新效应的空间扩散,包括政府引导性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投资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困难、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有必要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立及完善、加大高精人才培育力度、建设示范区协同发展网络等来进一步发挥示范区的创新驱动作用。
关键词:
自主创新区 连续匹配差分 创新驱动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煜
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理论,构建了包括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创新能力、创新主体间联系和创新环境优化能力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所依托的郑洛新的相关数据,综合评价了其科技创新能力。针对评价结果,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戎 薛薇 张俊芳 张明喜 魏世杰
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来,中央部门、示范区所在省(市)部门、示范区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示范区提高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本文评价了股权和分红激励等六方面的科技创新试点政策,着重分析政策着力点、实施效果、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关键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试点政策 创新 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晶晶
文章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扩散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关村、东湖、张江、长株潭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四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文 杨馥萍
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国家高新技术示范区,基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区域特点,选取创新支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与国际化3个目标层领域7个准则层因素共24个指标层指标,对示范区内6个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从总体创新水平来看,青岛市科技创新水平的发展较为成熟,处于6市首位,其次是济南,接下来是潍坊、淄博、烟台、威海。示范区内各地应以涉海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汇集区域优势资源,实现六大高新区产业协同、错位发展,从而提高示范区的整体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庆军 王家芳 胡海华
构建了包括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5个维度、25个指标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对其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府补助、税收优惠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甄选体系设计与应用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动力机制研究
城市群型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一体化路径研究——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定位把握、建设方略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向
创新驱动政策、政府环保注意力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证据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一体化进程中政府间合作机制研究
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结构特征与运行效率——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优化了区域创新结构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实证评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