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98)
2023(3203)
2022(2871)
2021(2811)
2020(2405)
2019(5250)
2018(4973)
2017(9327)
2016(4959)
2015(5736)
2014(5301)
2013(4759)
2012(4546)
2011(3921)
2010(4242)
2009(3796)
2008(3647)
2007(3300)
2006(2865)
2005(2528)
作者
(12770)
(10390)
(10281)
(9848)
(6785)
(4944)
(4752)
(4048)
(3958)
(3788)
(3575)
(3525)
(3316)
(3309)
(3264)
(3133)
(3054)
(3052)
(2942)
(2934)
(2506)
(2471)
(2433)
(2429)
(2365)
(2351)
(2338)
(2303)
(2150)
(2047)
学科
(18091)
经济(18055)
管理(15503)
(13741)
企业(13741)
(13597)
方法(7885)
(7590)
(7188)
国家(6903)
业经(5587)
理论(5371)
中国(5163)
数学(4705)
(4665)
数学方法(4617)
(4423)
财政(4397)
工作(4174)
技术(4032)
(3848)
(3761)
教育(3640)
国家机关(3587)
机关(3587)
人事(3572)
人事管理(3571)
企业经济(3568)
(3357)
经济理论(3240)
机构
大学(66496)
学院(64418)
(26186)
经济(25665)
管理(25315)
理学(22020)
理学院(21782)
研究(21782)
管理学(21418)
管理学院(21284)
中国(15650)
(14854)
(13567)
科学(12326)
财经(11220)
(10429)
(10353)
中心(9791)
(9476)
研究所(9333)
(9057)
师范(8976)
北京(8536)
财经大学(8398)
(8345)
经济学(8334)
(7786)
业大(7646)
经济学院(7435)
师范大学(7350)
基金
项目(44480)
科学(35471)
研究(34542)
基金(32934)
(29132)
国家(28399)
科学基金(24045)
社会(23094)
社会科(21564)
社会科学(21554)
基金项目(17055)
(16668)
教育(16061)
自然(14284)
(14121)
自然科(13963)
自然科学(13960)
自然科学基金(13739)
编号(13735)
资助(12858)
成果(12457)
(10444)
重点(9814)
国家社会(9732)
(9703)
课题(9512)
教育部(9391)
(9219)
项目编号(9152)
大学(9106)
期刊
(29626)
经济(29626)
研究(20436)
中国(15222)
(12804)
管理(10011)
学报(9953)
教育(9705)
科学(9095)
大学(8076)
(7622)
学学(7412)
财经(5951)
(5137)
农业(5081)
经济研究(4900)
图书(4805)
技术(4717)
(4436)
金融(4436)
世界(3770)
业经(3689)
书馆(3603)
图书馆(3603)
(3596)
论坛(3596)
问题(3564)
科技(3560)
(3369)
社会(3151)
共检索到9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怀宏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From Preb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By FRANCIS FUKUYAMA.Farrar,Straus&Giroux,2011.福山的新著《政治秩序的根源》是他迄今为止篇幅最大的著作,2011年出版的还只是这部书的上卷,就已接近六百页,其副标题是"从前人类时代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市场秩序主要是一种内生和演化的秩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市场秩序形成的前提条件。政府在市场秩序形成和完善方面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恰当划分是构建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应当是宪制政府、服务政府和有限政府。治理整顿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要治理整顿政府自身。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东宁,张玉国  
苏东剧变结束了二战以来的雅尔塔体制,也结束了冷战秩序。震荡之后,世界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之下,开启了真正意义的全球化大门,不再有两个阵营之间的固定壁垒,取而代之的是世界上的任何国际行为主体间都有了交流与合作的自由。国际社会体系的这种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对世界新秩序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各种力量重新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探索自身发挥影响所能达到的限度,寄希望于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占据有利地位。正是在这样一个格局转变的时刻,国家对于利益的追求方式也在做出新的选择。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袁晓川  
公文制度的构建及改革活动,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受到全国政、学、商各界的普遍关注,形成了大批学术及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文从政治秩序与行政效能互动的研究视角,将"秩序重建"与"效率提升"定义为近代中国公文制度变革的内在逻辑,以"社会变迁——政治鼎革——思想纷争——制度构建——行政实践"为逻辑主线,紧密围绕公文制度的构建与实践这一主题,结合南京国民政府时代的政治体制特点,围绕其政治秩序构建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立足村庄社会基础,从土地的社会生命、价值属性和制度实践出发,阐释土地秩序的弹性,揭示土地秩序的政治底蕴。土地秩序定义了土地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空间,凝结并沉淀了厚重的村庄生活政治内容。集体土地制度实践通过嵌入土地秩序的社会历史脉络,彰显了土地秩序的连带性、公共性和动态性,促进了村庄秩序整合与土地价值实现。以土地秩序作为政治分析的起点,在真实具体的乡村社会和制度结构中还原土地的政治社会学意涵,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乡村政治的研究视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飞  曲福田  
由于地方政府,是地区土地市场的管理者、需求者以及唯一供给者,因此土地市场是否有序首先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在土地市场上的博弈。而在目前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在土地市场上的博弈,无论是土地供应博弈,还是土地价格博弈,都是非合作博弈,所以当前土地市场秩序是混乱的。因此要规范土地市场秩序,首先就要实现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上的合作博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当市场自我调节失灵时,政府干预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对政府干预的定位及其与现行法律和道德准则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系正常市场秩序的重要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本文探讨了政府干预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飞速增长中的作用。按照杨小凯的增长模型,经济增长的本质在于市场分工的扩展与深化。欧美发达国家主要依赖市场本身的力量来实现分工的扩展与深化,政府只是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而新兴工业化国家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以及对“赶超”发达国家的渴望,政府部分地替代了市场的作用,这种干预对分工和交易的扩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对经济在规则与组织层面上也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阳  周靖祥  
研究目标:解析区域经济分层治理体系实现有效率的运行过程,解答中国的分配秩序新格局如何得以建构的时代命题。研究方法:借助分省份统计面板数据,应用门槛效应分析模型找寻收入分配格局秩序调整的拐点。研究发现:政府、企业和家庭三个微观经济主体收入分配结构呈现"不可能三角"——不可能兼顾所有而只能牺牲任意其一。抓住地区分省份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获得了效率与公平不可兼顾的实证证据,而中央政府又必须与时俱进地对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适。研究创新:理论和实证分析植入政治、社会等复杂性系统的关联性分析,将政府主体引入分配经济学问题当中。研究价值:求解了创新公平分配机制的约束条件,设计了统一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宏观分配方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生德  张俊彪  
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有赖于各级政府的贯彻和落实。但地方政府基于对局部利益的考虑,往往有选择性的执行政策,导致政策"打折",甚至收到与初衷相悖的绩效。这不仅直接影响并损害到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而且还对中央权威和政治秩序形成不利影响。对此,必须运用可行措施加以治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大新  
道德哲学家亚当·斯密的丰富遗产长期被片面地理解为"自由放任+夜警政府"。实际上,斯密的理论意在解决他所面对的建立"理想社会"的"时代课题"。斯密早年的理论表现为一种对新兴商业社会的"乐观的探索",认为以正义的法律为保障的"同感机制"和自由竞争能够"自发"地实现"理想社会";而晚年所观察到的由经济自由所带来的社会乱象促使斯密深思并大幅修正了其理论体系,表现为对"克己自制"的强调和从"夜警政府"的国家观向由"伟大的立法者"确立竞争秩序的新国家观的转变;这种"无奈的转折"根源于斯密理论对"起点不公"问题及早期对"吏容奸豪"倾向的"善意的忽视"。斯密之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无非是不同时代对同一"时代课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恩义  
金融发展形成"自生自发秩序",而金融发展的内生监管性又要求政府提供"外部秩序"。美国、拉丁美洲金融发展实践表明,政府行为在金融发展中的契合点是政府收益最大化下的金融发展;突破点是不断调整政府行为以使外部秩序适应自生自发秩序。中国的金融发展要求政府行为能够维持和保护金融发展的自生自发秩序,提供清晰的外部秩序,从而使金融发展成为自生自发秩序和外部秩序———政府行为合力的结果。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吴江涛  韩颖  
虽然有的时候会忍不住遐想:如果人的自由意志能够得以肆意张扬,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但我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我的身心被人类的两个基本秩序统治着:一是法规;二是道德。在自由和秩序间,我选择在秩序内谋生。这世间多数人皆如我,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类我:对他们而言,只有
关键词: 国家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本文沿着"财政制度—增进公共秩序—国家能力支柱—实现国家治理目标"的逻辑,建立起"国家治理财政论"的基本框架,详细阐明了财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本文理论要点有:(1)"公共秩序"是人的基本需要和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2)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经济从社会中脱嵌、利益格局分化、创造性破坏三大进程,公共秩序不断面临冲击和重建过程;(3)国家治理依赖于"国家能力"的支持,国家能力的两大支柱是市场增进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4)为建设良好的公共秩序,国家治理目标是经济有效、社会有序、政治包容;(5)财政支出、收入、预算和政府间财政关系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从不同侧面有助于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保护和控制、权利开放和维护权威等目标的实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延龙  
作者认为,增强国家财力的重点应放在原有的财政政策到位、扼制非秩序财力流失上来,通过政策调整,采取切蛋糕的办法是违背改革政策初衷的。文章详细论述了当前我国财力非秩序流失的具体表现及其治理对策。认为只有把税制改革同治理国家财力非秩序流失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对一些已经出台、但却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的税收政策作必要的调整,才能取得既能增强国家财力,又能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