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6)
2023(10781)
2022(9281)
2021(8977)
2020(7435)
2019(17193)
2018(16671)
2017(31062)
2016(17458)
2015(20028)
2014(19942)
2013(18216)
2012(16922)
2011(14781)
2010(14618)
2009(12212)
2008(11827)
2007(10052)
2006(8279)
2005(6836)
作者
(43874)
(36893)
(36462)
(34776)
(23363)
(17585)
(16670)
(14403)
(14228)
(12971)
(12696)
(12291)
(11503)
(11411)
(11277)
(11251)
(11233)
(11002)
(10616)
(10558)
(9154)
(8934)
(8843)
(8546)
(8344)
(8263)
(8238)
(8008)
(7386)
(7259)
学科
(59019)
经济(58934)
管理(46574)
(44447)
(36679)
企业(36679)
方法(30702)
数学(27366)
数学方法(26860)
中国(19555)
(17137)
(17044)
理论(13848)
业经(12344)
技术(12059)
农业(11368)
(11261)
财务(11217)
财务管理(11184)
(10795)
教学(10696)
(10693)
贸易(10686)
教育(10672)
企业财务(10662)
(10455)
(10284)
地方(9602)
(8783)
(8648)
机构
学院(225592)
大学(218180)
(84732)
管理(84534)
经济(82894)
理学(73557)
理学院(72780)
管理学(71248)
管理学院(70833)
研究(69543)
中国(49910)
(44886)
科学(41230)
(39971)
中心(33807)
(33677)
技术(33650)
(33024)
(33001)
财经(32437)
业大(31872)
(31525)
师范(31199)
研究所(30027)
职业(29931)
(29822)
北京(27365)
经济学(26326)
(26260)
农业(25857)
基金
项目(157366)
科学(125414)
研究(121397)
基金(112147)
(97605)
国家(96365)
科学基金(83493)
社会(74217)
社会科(70150)
社会科学(70130)
(63830)
教育(63042)
基金项目(59080)
(54130)
自然(53517)
自然科(52348)
自然科学(52335)
编号(52102)
自然科学基金(51356)
资助(45827)
成果(40837)
课题(37504)
重点(36591)
(36233)
(33922)
(33744)
教育部(32061)
创新(31436)
(31399)
项目编号(31240)
期刊
(84730)
经济(84730)
研究(59783)
中国(48684)
教育(44377)
学报(33155)
(32573)
管理(31462)
技术(29730)
科学(29712)
(29486)
大学(26782)
学学(25018)
农业(20733)
职业(20413)
(16236)
金融(16236)
财经(16146)
技术教育(14150)
职业技术(14150)
职业技术教育(14150)
(13918)
业经(13211)
经济研究(12971)
(12453)
论坛(12453)
(11899)
问题(11023)
(10993)
图书(10302)
共检索到323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元君  匡瑛  
准确定位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是解决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按照人才类型结构定位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会陷入难以精确区分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的泥潭,而国家职业标准才是制定中高职衔接目标的指南针。当前,我国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总结美英两国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经验,以期对我国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从而为我国中高职衔接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健  唐林伟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衔接的前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期以来犯了简单"二分法"的错误,但总体而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双重性特征:既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又要培养合格公民。中高职衔接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盲目进行衔接;高职"引领"中职发展以及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被弱化。克服这些问题的主要策略包括:对中高职衔接进行合理定位、科学设计和全面实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怡萍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中高职院校专业培养目标的现状,指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高度重叠、缺乏层次等问题,提出了目标定位必须把握就业领域、目标岗位、职业能力3个要素,并通过就业领域、目标岗位、发展速度、职业能力、职业层级及资格,去区分中职与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机衔接。中高职衔接专业培养目标由总体培养目标、中职学段培养目标和高职学段培养目标三部分组成,采取"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方式,能够清晰、具体、全面地表述培养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芳  
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职业教育承担了新的任务,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中高职衔接模式脱节,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不成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文章在深入分析影响目标体系建立的相关因素即政策导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程序及有效性等方面重构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体系,在满足区域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世光  王月穆  
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策略,是指中高职学校分别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针对培养目标所设定的职业(岗位)群,按照中级工和高级工的要求,各自确定教学内容的办法和途径。步骤是:确定培养目标,设置职业(岗位)群,确定学习内容模块,构建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明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探索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定位要贯彻职业教育国家政策,要适应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应用型人才类型和职业生涯成长路径。中高职教育要坚持差异性、层次性的培养目标定位,才能解决好中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衔接、课程体系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等诸多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世光  王月穆  
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中高职课程衔接的主要介质时,会受到《国家职业标准》尚不完善、与正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以及中、高级工知技要求界限有时欠清楚等制约;建议以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等补充尚未出台的职业标准,将职业特定技能与核心技能放到同样的高度去对待,根据企业、学校的实际把握等级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荣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本研究以麦可思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和本校抽样问卷调查为依据,调研分析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上存在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学生认知模糊、能力发展不平衡、培养标准和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以及中职生源与普高生源在职业核心能力上的差异,探讨在目标定位、专业课程渗透、公共课程和公选课程与中职分层对接、第二课堂能力培训模块等方面构建与中职对接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查吉德在《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第4期中撰文阐述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及其内涵,并从职业能力观、招生录取方式两个角度探讨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模式的选择问题,最后对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给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少华  赫焕丽  
文章分析了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梳理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问题,提出应建立科学的培养目标模式,构建"一体化"的培养结构模式,实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模式,以此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宗  李荣璐  
服装行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中高职教育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中高职的有效衔接途径至关重要,其中,培养目标的衔接是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对浙江省设有服装设计专业的10所高职院校和20所国家、省级中职示范校培养目标设置及衔接现状的分析,提出从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技能证书)、就业领域、对接岗位几方面进行培养目标设置与定位,实现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标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江苏省教育厅2012开展的试点项目,选择了部分优质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进行试验。本文从"3+3"中高职衔接的内涵、意义、衔接点以及衔接措施等5个方面,介绍了对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澍清  
制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中,应遵循人才系统培养规律,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并以中高职能力差异及其"接口"分析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以加强通识教育为特色,以制定中高职有效对接的管理办法为保障,为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梅  祝成林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合作、衔接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与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学生本位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基于学生本位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从学生出发,在政府政策支持、行业企业积极参与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选择权利,即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层次性、课程体系突出选择性、考核录取采取多元性、师资合作双边性,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建立符合中高职衔接要求的制度体系、强化中高职合作组织建设、构建运作机制、形成以评价促管理的措施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福军  黄俊刚  郭海龙  
本文分析了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根据广东珠三角汽车后市场职业能力的岗位调研,构建了汽车后市场职业能力标准模块库,进行了职业能力内涵的分析和中高职能力等级的划分。课题组依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理念,对汽车类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级,界定中、高职汽车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确定了中高职汽车专业职业能力模块接口标准,构建整体性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