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1)
- 2023(9889)
- 2022(8543)
- 2021(8042)
- 2020(7100)
- 2019(17213)
- 2018(17446)
- 2017(33100)
- 2016(17951)
- 2015(20569)
- 2014(20904)
- 2013(20308)
- 2012(18641)
- 2011(17020)
- 2010(17470)
- 2009(16366)
- 2008(16488)
- 2007(14795)
- 2006(12934)
- 2005(11707)
- 学科
- 济(76425)
- 经济(76337)
- 管理(46043)
- 业(45179)
- 企(37204)
- 企业(37204)
- 方法(36828)
- 数学(32928)
- 数学方法(32285)
- 农(20714)
- 中国(19530)
- 财(17638)
- 制(16143)
- 学(15761)
- 地方(15668)
- 业经(15515)
- 贸(13861)
- 贸易(13854)
- 易(13435)
- 农业(13320)
- 理论(13209)
- 银(11760)
- 融(11741)
- 金融(11739)
- 银行(11732)
- 和(11610)
- 行(11196)
- 体(11047)
- 务(9694)
- 环境(9689)
- 机构
- 大学(257808)
- 学院(257136)
- 济(103932)
- 经济(101610)
- 管理(97744)
- 研究(89372)
- 理学(83842)
- 理学院(82870)
- 管理学(80991)
- 管理学院(80506)
- 中国(67141)
- 科学(56153)
- 京(55571)
- 财(48452)
- 所(46482)
- 农(45533)
- 研究所(42283)
- 中心(40862)
- 业大(39459)
- 江(39417)
- 财经(37554)
- 北京(35741)
- 农业(35714)
- 范(35038)
- 师范(34687)
- 经(33918)
- 院(31848)
- 经济学(31478)
- 州(31240)
- 经济学院(28372)
- 基金
- 项目(168394)
- 科学(130676)
- 研究(121534)
- 基金(119849)
- 家(106110)
- 国家(104893)
- 科学基金(88365)
- 社会(74233)
- 社会科(70206)
- 社会科学(70178)
- 省(66405)
- 基金项目(62785)
- 自然(58063)
- 教育(57718)
- 自然科(56649)
- 自然科学(56632)
- 划(56558)
- 自然科学基金(55567)
- 资助(50794)
- 编号(50573)
- 成果(41720)
- 重点(38580)
- 部(37026)
- 发(36185)
- 课题(35434)
- 创(34744)
- 科研(32580)
- 创新(32477)
- 大学(31641)
- 教育部(31380)
共检索到386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在界定和解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涵义的基础上,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改革模式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基本结论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一种制度变迁内生化的变革模式,具有制度变迁累积创新传导机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郝寿义 高进田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正在为国内外所关注。它的提出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体现。本文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现实背景分析入手,阐述其具体的内涵、本质及其特征,并结合区域发展实践,提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试验区 基本特征 发展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严汉平 郭海阳
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特区的比较(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经济特区的相同点(1)改革目的相同。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经济特区,还是在现阶段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目的都是为了寻找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局部的试验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逐步推广到全国,均体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太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课题组 李建刚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是推动地区协调平衡发展的重要支点,是全方位的体制变迁和制度变革的关键节点,是改革进入攻坚期的重大战略举措。其涉及行政、文化、资源和环境等全方位改革,增长潜力主要是依靠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以此影响经济基础发展的上层建筑,进而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经过总结相关理论和研究全国不同类型综合配套试验区及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体制框架、机制运行和制度创新,分析山西综改示范区机构设置、规划布局、利益分配等情况,探究提升协调联动、统筹带动、整体驱动、模式传动的新路径,激发内源式创新模式和现代化治理模式的发展动力,推进区域治理能力提升和生产要素高效集聚,为山西省全域的综合配套改革,乃至全国资源型地区改革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综改示范区 先行先试 体制机制 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施红星 方志耕 阮爱清
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客观定位我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实现目标,设计了综合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对我国如何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 系统设计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泾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加强重大改革试点工作"。在此之前,国家按照"明确目标、划定范围、封闭运行、锁定风险"的原则,先后批准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9年来,各试验区充分调动地方主动性和群众首创精神,"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有序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改革试点取得了丰富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先行先试,将在新时期为全国改革开放起到示范作用。当前这三个试验区的主要任务有:进行政府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型社会体制和机制,建立法制社会,建立循环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进行金融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这三个试验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真正落实“选行先试”的有关政策,给这些地区一定的空间。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试验目标 先行先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家祥 郭春明
综合配套改革这一全新的改革思路和理念的提出,为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提供了条件。同时,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也赋予了综合配套改革以新的特征。当前,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特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应当充分利用综合配套改革的政策优势,在外汇政策、贸易政策、税收政策、行政管理体制等各个领域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自由贸易港区建设。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自由贸易港区 先行先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春洋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推动下的新一轮中国体制改革和创新。中部地区不仅与东部地区一样有创新的动力和机制,而且有着强烈的发展渴望和冲动,因为东部经验在中部地区无法复制。迫切需要通过试行试点创造中部模式,武汉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成为中部地区最合适的试验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进田
传统的增长极理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曾经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增长极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佩鲁式"的回归与充实。基于制度创新的增长极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样的一个尝试。基于制度创新的增长极理论对于转型的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也构成了目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增长极理论 制度创新 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随着各地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争夺热潮的高涨,研究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理论基础和准入条件,为中央在全国选取试验区时提供一个客观的、可以量化的和能够操作实施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换兆 郝寿义
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是为了促进滨海新区及天津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在理论上不仅要考虑到技术、制度的因素,也要考虑到空间的因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理论模型的影响。具体研究空间因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影响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空间作用,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方式和区域发展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崭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运舒 骆正清
本文在充分剖析"新特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选择原则,并对实施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如何进行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进行了探讨,为国家和地区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立国
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在新形势下,对上海天津等城市提出的具有探索性的任务,通过试验应该产生先行先试的先发效应,制度创新的示范引领效应和聚集扩散的外部转移效应。除了基本目标,还应处理好先发优势与服务全局的关系,重点突破与综合配套的关系以及坚持特色与示范引领的关系。要做好改革的风险评估、价值判断,建立改革效果的评估体系。
关键词:
综合配套改革 目标设定 三个关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家祥 戴超
随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及其实践的不断深入,理论界就此开展了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本文以现有的微观研究即分区研究为基础,分析各试验区理论研究的热点,阐述了分区研究的特点、所取得成果的意义及仍需深化的问题。
关键词: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分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哈尔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想
失地农民留地安置模式探讨——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
惠农政策执行效力提升的阻滞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
知识产权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城市(群)经济建设的贡献度研究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层县乡村治理结构改革
地区经济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分析——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为例
加快安徽城乡一体化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模式评析与政策选择——以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
创新型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