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4)
- 2023(7309)
- 2022(6222)
- 2021(5935)
- 2020(4995)
- 2019(11245)
- 2018(11053)
- 2017(20848)
- 2016(11103)
- 2015(12361)
- 2014(11799)
- 2013(11383)
- 2012(10624)
- 2011(9353)
- 2010(9392)
- 2009(8331)
- 2008(7967)
- 2007(6983)
- 2006(6100)
- 2005(5390)
- 学科
- 济(43409)
- 经济(43368)
- 管理(25002)
- 业(24535)
- 企(18198)
- 企业(18198)
- 方法(15915)
- 地方(14521)
- 农(14506)
- 数学(12801)
- 数学方法(12637)
- 中国(11201)
- 农业(10208)
- 业经(9856)
- 财(9087)
- 学(8881)
- 贸(7821)
- 贸易(7811)
- 易(7489)
- 理论(7293)
- 环境(7148)
- 制(6642)
- 地方经济(6245)
- 和(6045)
- 发(5782)
- 融(5419)
- 金融(5417)
- 技术(5173)
- 划(5057)
- 教育(5020)
- 机构
- 学院(143541)
- 大学(141420)
- 济(53138)
- 管理(52515)
- 经济(51858)
- 研究(51452)
- 理学(44622)
- 理学院(43934)
- 管理学(43000)
- 管理学院(42688)
- 中国(38139)
- 科学(33023)
- 京(31730)
- 所(25134)
- 财(24742)
- 中心(24338)
- 范(23695)
- 师范(23512)
- 农(23220)
- 研究所(22920)
- 江(22673)
- 业大(20600)
- 北京(20477)
- 院(19756)
- 财经(19425)
- 师范大学(19265)
- 州(18493)
- 农业(17740)
- 经(17535)
- 省(16142)
- 基金
- 项目(100640)
- 科学(78543)
- 研究(75323)
- 基金(71153)
- 家(63425)
- 国家(62470)
- 科学基金(52576)
- 社会(46735)
- 社会科(44028)
- 社会科学(44016)
- 省(39630)
- 基金项目(38646)
- 划(33978)
- 自然(33892)
- 教育(33642)
- 自然科(32966)
- 自然科学(32955)
- 自然科学基金(32344)
- 编号(30928)
- 资助(28517)
- 成果(24327)
- 发(23484)
- 重点(22953)
- 课题(21833)
- 部(21130)
- 创(20563)
- 科研(19274)
- 国家社会(19134)
- 创新(19101)
- 发展(18665)
共检索到221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周炯岚 刘甲
风景名胜区是推动生态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载体,评估其游憩价值对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风景区的开发管理具有均衡作用。本文基于消费者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以重庆市四面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旅行费用区间法(TCIA)和选择实验法(CEM)评估其游憩价值中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研究发现:从使用价值看,游客旅行费用与意愿需求率呈负相关关系。从非使用价值看,在影响游憩价值的自然资源属性(森林覆盖率、水质清澈度)和管理属性(垃圾数量、拥挤程度、交通便利程度)中,游客对水质清澈度的支付意愿最强,其次为垃圾数量和拥挤程度;此外,除森林覆盖率和交通便利程度外,其余属性的平均边际支付意愿目前均处于最优状态。因此,满足游客的多重需求、调整门票价格以及改善交通状况可以促进风景区非使用价值的提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梅一峰 汪诚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具有突出美学、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以自然景观为主,融人文景观为一体,有国家典型性、代表性的特殊地域。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不仅是风景名胜资源和环境的载体和基础,而且还与其所支撑的地上附着物一起构成极为珍贵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千姿百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良泉 唐文跃 李文明
游客对旅游地的依恋情感是刺激旅游者重游的重要因素,因而地方依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测算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对旅游地的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而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体系中有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文章以韶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在红色旅游的情境下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到传统旅行费用模型中,测算红色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而评估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考虑地方依恋因素后,韶山风景区的总游憩价值为676.65亿元,每位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经济价值为556.40元,对韶山总游憩价值的经济贡献率为19.2%,可见旅游者地方依恋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文章证实了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情感关系的经济效益,明确了游憩价值评估中纳入环境心理因素的必要性,可为红色旅游地的资源开发利用、游客管理和情感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丽芳 张志刚 孙昊天 王冠孝
山西省历山风景区拥有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繁多,被誉为"山西省野生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和"天然大公园",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正确地估算历山景区的游憩价值,对于正确认识景区旅游资源价值,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景区的旅游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旅行费用法(TCM)对历山景区的游憩价值进行测评,选用旅行费用、旅行时间、出游率等参数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旅游需求曲线,计算旅游者消费者剩余,从而计算出2014年历山旅游资源游憩价值为39697万元,由此表明历山的游憩价值很高,在此基础上同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贤政 马中
旅行费用法是相对成熟的游憩价值评价方法。本文以旅游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黄山风景区作为研究案例,讨论了TCM问卷设计与抽样调查。同时,在客源市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客源省份(出游小区)的典型出游方式,并以此作为分摊多目的地旅行费用的依据,建立ZTCM模型,计算黄山风景区的游憩价值。通过与相关研究成果的比较分析,可以认为,旅游景点的市场影响力、多目的地旅行的处理方法及计算方法对游憩价值的消费者剩余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通过与相关研究比较,可以认为本文的多目的地旅行费用分摊方法符合实际情况,计算出来的游憩价值基本合理。
关键词:
旅行费用法 游憩价值评估 黄山风景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艾运盛 高岚 邱俊齐
作者运用旅行费用法对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游憩效益进行了经济评价,得出该景区1995年游慈效益值为63376万元,人均消费者剩余为2112.87元;并系统地阐述了游憩效益评价涉及的诸多问题:游憩效益评价的目的及意义,游憩效益评价的一般问题及评价方法的选择,旅行费用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相应对策等。
关键词:
游憩效益评价,旅行费用法,消费者剩余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查爱苹 邱洁威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是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根据TCM常见基本模型的适用范围,基于旅游学科,关注旅游者行为特征,阐述出游分区、旅行费用、旅行时间成本等重要变量后,运用区域旅行费用法(Zonal Travel Cost Method,ZTCM)和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ravel Cost Interval Analysis,TCIA),分别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国内游憩价值进行评估。ZTCM评估游憩价值的实证分析表明,旅行费用与出游率显著负相关,西湖风景名胜区
关键词:
旅行费用 杭州西湖 游憩价值评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秉升
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以及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和对策──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刘秉升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OntheProtectionofTourismResourcesinScenicSpotsandtheProblemsofProtectionandDev...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岚
在对南京钟山风景区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引导旅游者的需求变化、提高风景区的旅游供给能力以及如何实现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对风景名胜区旅游容量的调控策略与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钟山风景区 旅游容量 调控措施 南京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罗文斌 夏赞才 郑群明 张欢 张彤
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旅游用地效益的关键指标。为掌握中国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经济状况、类型和空间差异特征,本文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地经济密度指数、变差异系数和Arc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2003年~2009年26个省(市、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及其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陵寝类、壁面石窟类、历史圣地类等三类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相对较大;(2)分省层面来看,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土地经济密度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土地经济密度 差异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鸿 王淑月 刘海
植被是山岳型风景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要素,研究其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山岳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于山岳型风景区植被覆盖的研究多以单个山岳型风景区为主,对多景区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分析较为欠缺。以我国7个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4~2018年Landsat遥感数据计算NDVI,估算研究区长时序植被覆盖度,并以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与重心轨迹等方法,分析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大部分景区植被覆盖度呈降低趋势的面积大于增长的面积,植被覆盖度沿旅游线路呈降低趋势的现象明显;在时间上,景区高植被覆盖度所占比例最大,大多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特征;景区植被重心移动轨迹与气候区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位于同一气候区其移动轨迹相似,驱动因素较为一致;在旅游影响方面,逐年增长的客流量对植被覆盖呈复杂性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琳 陈耀华 王利伟 冯长春
以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采用历史文献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索了风景名胜区空进演进的动力机制,提出了优化空间发展的具体策略。研究发现:1风景名胜区空间结构经历了低水平均衡、单一中心、点轴结构和单一中心主导下的网络化结构等日益复杂化的空间演进过程;2风景名胜区每个空间演进阶段的动力机制差异性较大,分别经历了农耕经济式的自发动力、移民植入式的外部动力、国家战略式的外部动力和市场需求式的综合动力机制;3提出从开展风景名胜区主体功能区划、坚持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的开发模式、优化配置风景名胜区利益补偿与分配格局、厘清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权责范围等四个方面优化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的对策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薛艳 席宇斌 孙雪飞 高峻
通过客观参数计算和主观评价分析对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声环境进行研究,揭示了声景与环境生态要素的关系,廓清混乱生态系统中唤起受众听觉知觉的核心要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等效声级、振幅、频率等参数以及声谱图和GIS空间聚类法都能较好地反映景区整体声景环境;云台山整体声景构成中自然界声源与景区资源特色一致性高,但缺少与其人文资源特色相应的声音元素;游客对景区声级的主观感知和忍受阈值与之在城市中的情况不完全吻合,入口与景区维护中高强度人声与器械声对游客体验产生负面影响,风声、水声等与景区自然环境协调度高的声音,纵然声级超过日常噪声等级却依旧被认为是舒适的,偶尔出现的鸟鸣、猴叫等生物啼吠声能在噪杂环境中被有效感知。最后,探讨了游客声景感知机制和过程模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洪 涂红伟
引导游客主动实施亲环境行为是解决在大众旅游背景下景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是近年来旅游领域学术研究的热点,虽然目前的研究成果丰富且意义深远,但景区环境质量对个体行为选择的影响却鲜有关注。文章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构建了一个可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景区环境质量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武夷山风景名胜区361名游客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阶层回归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质量对亲环境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直接影响系数为0.32;(2)环境质量通过环境责任感间接影响亲环境行为,间接影响系数为0.22,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即环境责任感在环境质量和亲环境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群体效能不仅在环境质量与环境责任感之间及环境质量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同时还能够进一步调节环境质量通过环境责任感对亲环境行为的间接影响,当群体效能水平较高时,环境责任感的中介效应会被加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要努力维护和提升景区的环境质量,作为游客行为管理的基础;二是培育游客的环境责任感意识;三是要重视营造亲环境行为氛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艳 张子昂 黄震方
本研究基于微观尺度利用微博签到数据对旅游流进行研究。选取典型旅游风景名胜区作为微观尺度景区内部旅游流研究代表,从信息时代下的虚拟网络视角入手,借用新浪微博平台,抓取相关微博大数据,结合时间分层法、经验模态法(EMD)对旅游区内部客流波动特征进行探索,此外还通过剥离节假日与工作日的方式,对不同属性的游客进行了节日与节事效应差异的研究。发现钟山风景区不同类型游客均具有“M”型签到时间规律,但性别、地域属性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签到周期波动差异。此外,节假日效应对不同属性游客的影响各不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