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7)
2023(17576)
2022(15260)
2021(14384)
2020(12010)
2019(27844)
2018(27369)
2017(53038)
2016(28534)
2015(32151)
2014(31927)
2013(31267)
2012(28626)
2011(25422)
2010(25469)
2009(23052)
2008(22066)
2007(19595)
2006(17380)
2005(14960)
作者
(79500)
(66769)
(65890)
(62932)
(41933)
(31942)
(29961)
(26123)
(25239)
(23420)
(22543)
(22453)
(20921)
(20831)
(20364)
(20336)
(19784)
(19543)
(19070)
(18864)
(16335)
(16314)
(16086)
(15426)
(14869)
(14785)
(14734)
(14517)
(13369)
(13134)
学科
(115916)
经济(115776)
(84625)
管理(78679)
(61488)
企业(61488)
(51461)
方法(50676)
数学(44642)
数学方法(44049)
农业(34547)
中国(29714)
(29329)
业经(28171)
地方(24376)
(23468)
(21263)
(19199)
贸易(19188)
(18648)
技术(18500)
理论(18025)
(17033)
财务(16962)
环境(16960)
财务管理(16924)
(16444)
(16438)
银行(16400)
企业财务(16042)
机构
学院(392694)
大学(389697)
(158224)
管理(157078)
经济(154940)
理学(136881)
理学院(135453)
管理学(132971)
管理学院(132266)
研究(129184)
中国(97446)
(81360)
科学(79698)
(76999)
(71861)
(63449)
业大(62908)
中心(61143)
农业(58963)
(57804)
研究所(57778)
财经(57101)
(52320)
(51675)
师范(51202)
北京(50517)
(46641)
经济学(46509)
(46341)
经济管理(42466)
基金
项目(274653)
科学(216231)
研究(203388)
基金(199171)
(173504)
国家(171811)
科学基金(147955)
社会(128101)
社会科(121021)
社会科学(120989)
(108032)
基金项目(105822)
自然(95462)
教育(93607)
自然科(93246)
自然科学(93222)
自然科学基金(91540)
(89826)
编号(84826)
资助(81238)
成果(68150)
重点(61037)
(60610)
(58774)
(57152)
课题(57068)
创新(53244)
国家社会(52875)
科研(52437)
教育部(52112)
期刊
(173152)
经济(173152)
研究(114325)
(76528)
中国(76381)
学报(62384)
科学(57013)
管理(54364)
(53700)
农业(51909)
大学(48348)
学学(45617)
教育(45222)
技术(35525)
(35288)
金融(35288)
业经(32871)
财经(26454)
经济研究(26028)
(25114)
问题(23356)
(22588)
图书(20990)
(20053)
科技(19191)
技术经济(18440)
理论(18217)
世界(17522)
统计(17159)
资源(17019)
共检索到575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实践证明,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黔、渝2个省市623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QR)分析模型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绩效。结果表明,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农户入社行为决策都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但是相较于非贫困县,贫困县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其收入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大,使得合作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非贫困县农户的收入差距。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培育,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鼓励、支持并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社,这对于有效发挥合作社的促农增收减贫效应十分必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瑛  朱美  张驰  
本文利用对黔、渝2个省市建档立卡贫困村176份社员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社员个体特征和合作组织特征两个方面,对影响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农增收减贫效应的重要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行权、是否任职等个体特征变量,以及合作社服务宽度、年底分红与否、财务信息公开与否等合作组织特征与合作社促农减贫增收效果显著正相关。此外,相较于公司领办型合作社,大户带动型合作社更有助于社员增收减贫;相较于"一人一票"型决议方式,"一股一票"型决议方式并不利于合作社社员增收减贫。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郗曼  付文林  范燕丽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脱贫攻坚战的"保障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贫困县的财政依赖,这是否会对地区减贫增收效应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3—2018年全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识别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县委书记贫困经历是否影响贫困县财政依赖与地区减贫增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国家级贫困县对于上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对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产生的抑制作用越大;(2)国家级贫困县财政依赖程度不同、所属区域不同,以及是否处于少数民族省区,均会导致贫困县财政依赖对地区减贫增收的影响存在异质性;(3)当国家级贫困县县委书记具有贫困经历,其所管辖地区的财政依赖所造成的降低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会得到有效改善,该调节效应主要通过工业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福利三个渠道起作用。本文不仅从财政依赖的视角拓展了国家级贫困县减贫增收效应的研究,而且对于调整优化扶贫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则田  
欠发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环境因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较大影响,迫切要求制度创新。国家级贫困县封丘县青堆树莓合作社成功组建和健康发展的原因在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完善的制度机制等。要更好发展需尽快延伸树莓产业链,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俊林  聂凤英  
[目的]在脱贫攻坚视域中,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是农村地区反贫困合意、有效的组织化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利用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7县1393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农民合作社可以有效改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参加农民合作社可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38.04%;农民合作社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非贫困农户、低学历农户的增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建档立卡、土地面积、村里面是否有农民合作社、人情往来支出对数、政府补贴津贴对数、是否参加专业培训等7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而户主年龄、学生数量、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等3个因素会降低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结论]据此提出,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强化农民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注重扶贫资源对于贫困农户获得的便利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晋华  冯开文  黄英伟  
本文以16省32个行政村的56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其中合作社社员481户,非社员80户),采用两阶段模型分析了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的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正向效应不仅体现在纯农户的农业收入上,而且体现在兼业农户的农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上。对于在外务工农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农户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比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密切相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联  
合作社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由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脱贫的理想载体。本文通过DID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农户收入增长;(2)通过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不同分位数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增幅更大;(3)贫困农户人均资产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杰  李聪  戚东  
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庆海  徐闻怡  
本文选取新疆棉花种植户数据,综合采用平均处理效应模型、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本文主要有如下发现:(1)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有增收作用,平均意义而言,加入合作社相对于未加入合作社使得农户收入增长约23%。(2)合作社不同参与方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对于未参与合作社,消极参与、松散参与和紧密参与对农户的增收作用不断提升,即参与程度越深增收效应越明显。(3)合作社的增收效应随着分位数的提高而提高,即加入合作社实质上对高收入农户的增收作用最明显。(4)合作社通过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率、交易效率、议价能力和自信水平,进而对农户增收产生积极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静  
为优化贫困地区对农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方法,文章对贵州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西部农村信息传播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主要媒介的有效性进行测评。研究发现: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需求不明显;信息获取渠道较单一,主要依赖电视、人际、组织等传统媒介;三种媒介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均不高,信息富农的效用难发挥。提出应通过增强贫困地区农民的信息意识、制作简单易用的信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以及营造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等措施予以改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海兵   姚仁福  
构建合作社体系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力图阐释合作社通过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赋能小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并从摆脱贫困与实现共同富裕两个维度探讨合作社赋能小农户增收的可能限度。结果表明:(1)合作社能够显著促进小农户增收,但该增收效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即合作社具有赋能小农户增收,进而实现脱贫并防止返贫的显著作用,但尚不足以促进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2)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时间再配置两种路径优化“土地-劳动”适配性以增加其家庭收入。(3)合作社内部不合理的分利秩序引致小农户增收的机会不平等是合作社赋能小农户有限增收的内在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俊文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帮助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中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山东和贵州两省3县60村5891户农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贫困农户受益更大,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特征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可获得"合作互助"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然而,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入社与否的决定因素可知,相较于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俊文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措施,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帮助贫困农户实施产业扶贫和产业脱贫的主要载体。本文以2014年中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库中山东和贵州两省3县60村5891户农户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促进贫困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贫困农户受益更大,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益贫性"特征比较明显。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农户可获得"合作互助"与"政策扶持"的双重红利。然而,通过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入社与否的决定因素可知,相较于低收入农户,贫困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能性更小。此外,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农户返贫的抑制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泉  鲁科技  李梦  
中国自1986年实施贫困县制度以来,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需要进行系统科学的实证检验。基于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利用2007~2016年全国6个省份296个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设立非但没能有效提升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反而对其有持续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当地农民实际收入水平,然而贫困县政策并未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通过正向干预农产品价格能有效增加农民实际收入。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讲,立足贫困户推进精准扶贫、通过招商引资带动有效投资,以及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于提升贫困县的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