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6)
2023(12410)
2022(10541)
2021(9729)
2020(8330)
2019(18941)
2018(18419)
2017(35152)
2016(19291)
2015(21627)
2014(21468)
2013(21238)
2012(19867)
2011(18009)
2010(18257)
2009(17051)
2008(17038)
2007(15720)
2006(13715)
2005(12039)
作者
(59626)
(50654)
(50084)
(47561)
(31636)
(24544)
(22772)
(19906)
(18779)
(17665)
(17181)
(16773)
(15996)
(15944)
(15742)
(15655)
(15412)
(14613)
(14560)
(14274)
(12917)
(12292)
(12198)
(11615)
(11505)
(11336)
(11297)
(11003)
(10303)
(10270)
学科
(81773)
经济(81679)
(60039)
管理(50641)
(47341)
(38533)
企业(38533)
方法(34163)
农业(31146)
数学(30431)
数学方法(30168)
业经(21254)
中国(20096)
(19231)
地方(17766)
(17415)
(17162)
贸易(17157)
(16724)
(16037)
技术(12952)
环境(12692)
(12180)
(12163)
银行(12108)
(11511)
(11431)
金融(11429)
(11270)
(10977)
机构
学院(284157)
大学(280898)
(116725)
经济(114414)
管理(107363)
研究(98714)
理学(93465)
理学院(92382)
管理学(90799)
管理学院(90295)
(76078)
中国(74527)
科学(64568)
农业(59405)
(58416)
业大(54209)
(52303)
(49795)
研究所(47976)
中心(46763)
(43073)
财经(40080)
农业大学(37364)
(36530)
(36171)
北京(35996)
师范(35683)
经济学(34771)
(34125)
(33693)
基金
项目(195572)
科学(151708)
基金(141183)
研究(137138)
(127130)
国家(125704)
科学基金(104880)
社会(87017)
社会科(82056)
社会科学(82026)
(77928)
基金项目(75977)
自然(69309)
自然科(67508)
自然科学(67477)
自然科学基金(66285)
(65392)
教育(60653)
资助(55780)
编号(55443)
重点(44139)
成果(43786)
(43309)
(42749)
(40848)
(40718)
创新(38195)
科研(38169)
计划(37940)
课题(37208)
期刊
(130260)
经济(130260)
(76723)
研究(75382)
学报(54683)
中国(54451)
农业(51565)
科学(47571)
大学(39976)
学学(38454)
(36978)
管理(32656)
业经(27705)
(26792)
金融(26792)
(25979)
教育(22824)
技术(21293)
问题(19158)
财经(19043)
经济研究(18902)
(17512)
(16307)
业大(15601)
世界(15002)
农村(14663)
(14663)
科技(14459)
资源(14445)
农业经济(14136)
共检索到412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勇  谭世明  何友均  
基于2017年对湖北星斗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的数据,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生计资本对农户生计能力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不能笼统地认为保护区建设弱化了农户的生计能力,只是农户的采摘活动、能源消费和动物破坏等因保护区的政策管控而对农户的收入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应促进农户的人力资本、农户关系、林权质押、山水价值和农户消费五大生计资本协调发展,促进农户发挥土地价值,同时要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国建  陈传明  郭连超  侯雨峰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以福建省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后,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显著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而自然资本指数出现下降;生态补偿前后,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社会资本没有明显差异;生态补偿实施改变了农户各种生计资本之间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传明  侯雨峰  吴丽媛  
[目的]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区内居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如何处理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和区内居民生计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方法]利用"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影响"专题调研的272份问卷,实证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结果]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区内居民生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中有利影响体现在通过发展旅游增加区内居民收入、为区内居民寻找替代产业和能源、对区内居民生计提供政策扶持等方面;不利影响表现为限制资源利用、野生动物肇事、旅游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宁  夏锋  
自然保护区与林缘社区农户之间唇齿相依,相互影响。林缘社区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涉及到各方面工作的协调,而这也成为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对农户的技术选择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成虎  廖南燕  刘菊  唐业杰  苏宏新  陈明煜  杨聪敏  
全面和系统地研究掌握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生计、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对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183户农户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对比了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结果,探讨了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五种资本分布不均衡,农户物质资本最高,自然资本水平最低。(2)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3)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三种生计策略中,兼业户生计资本水平最高,生计结果也最好,综合来看,兼业户的生计状况比纯农户和非农户更好。文章定量评估了农户生计结果,系统地揭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生计后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研究结果与讨论,文章提出加大教育投入、技术扶持是提高研究区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在改善生计的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成虎  廖南燕  刘菊  唐业杰  苏宏新  陈明煜  杨聪敏  
全面和系统地研究掌握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生计、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对协调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183户农户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对比了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生计资本与生计结果,探讨了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资本总体水平较低,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五种资本分布不均衡,农户物质资本最高,自然资本水平最低。(2)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是自然资本与人力资本。(3)纯农户、兼业户和非农户三种生计策略中,兼业户生计资本水平最高,生计结果也最好,综合来看,兼业户的生计状况比纯农户和非农户更好。文章定量评估了农户生计结果,系统地揭示自然保护区社区农户生计现状,采用多种方法分析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生计后果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研究结果与讨论,文章提出加大教育投入、技术扶持是提高研究区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在改善生计的同时,还需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以促进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锋  王昌海  赵正  任艳梅  温亚利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需求之间的冲突。本文基于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视角,对自然保护区利弊的农户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角度来看,目前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野生动物致害较为严重,但生态旅游增加了农户收入。此外,农户比较认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防护、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旅游的功能,但是认为自然保护区政策中补偿金额较小。自然保护区补偿低、林地限制利用和林地面积小构成了社区居民参与保护区内林业经营的主要障碍。通过因子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对粮食种植、林业经营、劳动力转移、生态旅游收入、野生动物致害的影响,保护区的物种资源保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立为  黄建华  周善义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龙  吴桑云  胡小颖  
为缓和日益加剧的保护与开发矛盾,国务院已受理、审批了几批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方案。本文对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数量、时空动态、类型与管理等特征分析,发现对保护区重要性的认识、经费投入、管理体制及保护区自身问题等是保护区调整的诱因,以期为保护区管理政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洋  王德良  田永祥  
2009~2010年夏季,在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分布海拔区间为370~952 m,植被群落种类多样,类型大致可以分为针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阔叶林型和灌丛型。人为活动对保护区内白颈长尾雉的栖息影响较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社区参与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构建居民社区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保护区的感知通过影响参与态度进而影响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态度和参与行为都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的相关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立奕  艾畅  谭成江  王煜  
在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7项一级指标及其下15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其科学管理、提升保护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康峰峰  王清春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图2表5参1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博  段伟  丁慧敏  冯彦  温亚利  
了解湿地保护区农户生态补偿政策偏好有助于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本研究选取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300份有效农户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对不同湿地生态补偿方案的偏好及受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补偿政策设计对于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方案实施年限、土地参与比例、农药减少比例的影响为负,补偿额度的影响为正;(2)年龄、受教育程度、保护认知、居住在保护区内、家庭人口数和人均年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属性的偏好,年龄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为负,其他个体特征的影响为正;(3)在补偿标准制定方面,湿地周边农户年受偿意愿的均值为608.56元/hm~2,若延长1年的实施期,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8.09元;若土地参与比例增加1%,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58.00元;若农户减少10%的农药使用量,需要额外对每公顷土地补偿45.91元。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到不同设计对于农户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农户的人口特征,实行动态富有弹性的补偿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博  段伟  丁慧敏  冯彦  温亚利  
了解湿地保护区农户生态补偿政策偏好有助于湿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本研究选取陕西汉中朱鹮保护区300份有效农户数据,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对不同湿地生态补偿方案的偏好及受偿意愿。研究结果表明:(1)补偿政策设计对于农户参与意愿影响显著,其中方案实施年限、土地参与比例、农药减少比例的影响为负,补偿额度的影响为正;(2)年龄、受教育程度、保护认知、居住在保护区内、家庭人口数和人均年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属性的偏好,年龄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意愿的影响为负,其他个体特征的影响为正;(3)在补偿标准制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