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37)
2023(17024)
2022(14050)
2021(13449)
2020(10902)
2019(24533)
2018(24132)
2017(43951)
2016(24098)
2015(27346)
2014(26746)
2013(24443)
2012(22224)
2011(19863)
2010(19872)
2009(17301)
2008(16572)
2007(14788)
2006(12634)
2005(10667)
作者
(61041)
(50994)
(50630)
(48343)
(32244)
(24480)
(22994)
(19700)
(19485)
(18005)
(17475)
(17040)
(16033)
(15766)
(15684)
(15510)
(15079)
(15045)
(14621)
(14572)
(12563)
(12366)
(12304)
(11858)
(11377)
(11373)
(11284)
(11154)
(10114)
(9961)
学科
(80365)
经济(80283)
管理(66206)
(60792)
(51754)
企业(51754)
方法(35355)
数学(29659)
中国(29176)
数学方法(29084)
(24489)
教育(24111)
理论(21309)
(20816)
技术(20602)
业经(20497)
(20128)
地方(16589)
农业(16362)
教学(16294)
环境(15497)
(14363)
(14308)
(13282)
技术管理(12920)
(12897)
贸易(12887)
(12886)
(12862)
银行(12844)
机构
大学(313492)
学院(312304)
管理(117484)
(115349)
经济(112638)
研究(102427)
理学(101908)
理学院(100697)
管理学(98633)
管理学院(98005)
中国(71028)
(66372)
科学(61664)
(54020)
(53826)
师范(53401)
中心(48245)
(47598)
(47375)
教育(43807)
师范大学(43417)
研究所(43416)
财经(43231)
北京(42025)
业大(41424)
(40911)
(39594)
技术(39030)
(38538)
(37891)
基金
项目(217523)
科学(175326)
研究(170587)
基金(154464)
(133545)
国家(131999)
科学基金(114800)
社会(106568)
社会科(100665)
社会科学(100644)
(87838)
教育(87234)
基金项目(81576)
(75454)
编号(71726)
自然(71271)
自然科(69608)
自然科学(69593)
自然科学基金(68335)
资助(59670)
成果(59448)
课题(52942)
重点(51150)
(49854)
(49230)
(48380)
创新(45668)
(43990)
教育部(43724)
项目编号(43549)
期刊
(123943)
经济(123943)
研究(97187)
教育(77777)
中国(73221)
管理(44891)
学报(42637)
(41849)
科学(41496)
(36634)
技术(35421)
大学(35406)
学学(31203)
农业(25769)
(22216)
金融(22216)
职业(21800)
业经(21374)
财经(20790)
经济研究(18921)
(18119)
图书(16691)
(15863)
论坛(15863)
科技(15713)
问题(15311)
(14387)
(14260)
技术教育(14190)
职业技术(14190)
共检索到463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新岗   黄银云   桂文龙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辛秀兰   周红利  
基于51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立项和验收数据,分析团队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专业分布、区域分布等建设现状,从学校管理、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成效、特色创新与成果推广6个维度,对团队建设成效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精准把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加强团队自身建设和过程管理及保障力度、注重团队建设成果凝练与经验分享等策略,以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永焱  夏玲涛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举措,以场域理论为分析视角,指出职教创新团队具有强稳定弱冲突的关系格局、重文化轻利益的价值追求、高自主低依赖的进化趋向等内涵特征。由此提出,职教创新团队建设要秉持动态开放的理念、遵循文化主导的机制、发挥场域的中介作用等策略,从实践角度提出了聚焦产业专业、专注人才培养、培养团队惯习等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希   戴小红  
基于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求和建设内涵进行探析,提出重点打造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育人导师三类教师,构建双专业带头人、双课程负责人、双育人导师“三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范式,实现教学创新团队能力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同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实践为例,提出团队建设的新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兵   许龙   刘培琪  
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随着社会风险的复杂化、多元化变化,建设更具韧性的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从学理基础出发重新认知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内涵与特征,构建包括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与兼容性的五维评估体系,并基于文本分析法评价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增速放缓,且呈现一定波动状态。为进一步增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应从韧性政策供给、韧性共同体构建、韧性协商机制制定等方面,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共生、共创与共享。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敏  段进军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本质上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它的生成在于要素的雨林组合模式,在于创新媒介的流动链接作用,在于交流与空间组织形式改变,三者共同解释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成的合理性逻辑,解决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何以生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两条实现路径:空间重构与机制建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伟  周青  郑登攀  
通过理论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发现,"互联网+"创新生态系统是由机构创新者和个体创新者组成的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生态化创新组织体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基于互联网的知识资源配置;正式合作组织与网络社群相结合的组织模式;根植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方法论。在技术社会系统理论的视角下,上述特征是互联网的技术属性和制度属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互联网的技术属性提升了信息处理效率,促进了创新主体的互联网化转型;互联网的制度属性表现为使用信息技术的惯例和偏好,使互联网化的创新主体整合为生态化组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创新主体及其支持环境,借助于特定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实现能量循环及知识、信息流动。其历经形成、发育、成长、成熟四个阶段,且依此为基础分化为三种不同的演化路径,并通过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演化进行诠释。中国在培育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应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个别组成要素,而且要重视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整体性,更应抓住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演化的内在异质性和影响根源,且在实践推进过程中还要具有优良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在充分考虑中国特定制度、文化、经济等情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具有一定联系的创新主体及其支持环境,借助于特定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实现能量循环及知识、信息流动。其历经形成、发育、成长、成熟四个阶段,且依此为基础分化为三种不同的演化路径,并通过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的演化进行诠释。中国在培育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应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的个别组成要素,而且要重视创新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整体性,更应抓住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演化的内在异质性和影响根源,且在实践推进过程中还要具有优良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在充分考虑中国特定制度、文化、经济等情景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硅谷创新生态系统生命周期演化发展的经验,在不同的演化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重点,系统考虑,有序推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妮  赵晓冬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联合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特征,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内涵与影响要素进行理论阐释,以我国内地31个省市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结合可持续创新种群结构、可持续能力和可持续创新潜力3个维度,重点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可持续运行建设路径。根据维度要素的不同组合构型,归纳出4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可持续运行的建设路径;相对于其它要素,创新种群新颖性与政府创新投入对系统高水平可持续运行更重要。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创新生态研究视角,为不同地区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系统可持续运行水平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明  闫卫平  
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基于三重实践逻辑——本质层的专业逻辑、组织层的协同治理逻辑以及目标层的创新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引导性和规范性。推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项目建设,深化内涵建设是关键,要以师德师风为引领、专业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强组织建设是基础,要深化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平台建设是保障,要以基地与中心建设为依托,信息技术赋能教育为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辉  马宗国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经过十多年的演化和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升级路径。研究联合体的产业根植性特性,为研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升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撑。本文以中关村、深圳、山东半岛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研究联合体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升级路径,揭示一般路径升级演化规律。本文研究发现和贡献为:(1)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可从研究联合体创新物种、研究联合体创新群落、研究联合体创新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形成发展过程依次展开;(2)研究构建的一般升级路径模型包括研究联合体企业升级、产业发展、平台构建、人才支持、金融支持、政策支持六条升级路径,六条路径互动发展共同促进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不断升级。本文基于研究联合体视角揭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升级过程,对于当前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芹良  解学芳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索得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内生竞合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开放协同是众创空间成长的资源集聚机理;系统多样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动态演化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省  
文章在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脉络梳理的基础上,从定义、特征和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将边界维度解析为组织差异化、价值差异化和功能差异化;将要素维度解析为产学研协同、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平台资源;将动力维度解析为制度导向、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据此构建了技术共享网络平台型、终端设备一体化型和开放式跨界整合型三种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并结合Google、Roadtohealth和浙大网新集团三个案例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文章最后建议企业不但要明确自身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也要洞察所处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景;政府不但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更要着力于培养优良创新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