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1)
2023(10466)
2022(8910)
2021(8118)
2020(6748)
2019(15651)
2018(15015)
2017(27685)
2016(15583)
2015(17101)
2014(16686)
2013(16278)
2012(15132)
2011(13551)
2010(13536)
2009(12258)
2008(11994)
2007(10403)
2006(9163)
2005(7695)
作者
(47649)
(39886)
(39725)
(37242)
(25527)
(19544)
(17942)
(15532)
(15517)
(14255)
(13942)
(13739)
(13093)
(12417)
(12347)
(12331)
(12025)
(11668)
(11608)
(11581)
(10133)
(9913)
(9624)
(9280)
(9009)
(8834)
(8781)
(8766)
(8112)
(8072)
学科
(61024)
经济(60955)
(40300)
管理(39208)
(30375)
企业(30375)
方法(26104)
数学(23155)
数学方法(22844)
(19886)
地方(16222)
中国(15939)
(15071)
农业(14195)
(13751)
业经(13600)
(11526)
贸易(11522)
(11025)
环境(10527)
技术(9692)
(9368)
(8548)
理论(8492)
(8276)
(7917)
金融(7914)
地方经济(7869)
(7790)
财务(7779)
机构
大学(219519)
学院(217331)
(83355)
经济(81705)
管理(80997)
研究(79141)
理学(71062)
理学院(70062)
管理学(68596)
管理学院(68206)
中国(55715)
科学(54367)
(48818)
(47331)
(41726)
业大(40683)
研究所(38998)
农业(38933)
(37562)
中心(35700)
(35392)
(30806)
师范(30327)
财经(28890)
(28727)
北京(28080)
(26237)
农业大学(26225)
(26150)
(25894)
基金
项目(159806)
科学(124528)
基金(115221)
研究(108520)
(105517)
国家(104293)
科学基金(86990)
社会(69167)
社会科(65387)
社会科学(65362)
(64614)
基金项目(62181)
自然(59167)
自然科(57729)
自然科学(57701)
自然科学基金(56658)
(54934)
教育(49285)
资助(45767)
编号(41398)
重点(37059)
(34925)
(34072)
(33200)
计划(32465)
成果(32358)
科研(31358)
创新(31156)
课题(29855)
科技(28937)
期刊
(88433)
经济(88433)
研究(57220)
学报(45403)
(43022)
中国(42693)
科学(39492)
大学(32653)
学学(30966)
农业(29476)
管理(26687)
(26427)
教育(21334)
技术(16997)
(16706)
业经(14920)
(14872)
金融(14872)
经济研究(13689)
资源(13527)
财经(13259)
(13174)
业大(12849)
科技(12103)
问题(11907)
(11388)
农业大学(10798)
图书(10300)
技术经济(10209)
统计(9643)
共检索到312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城镇化率等因素的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巧  王成纲  
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结合绝对经济联系和引力模型等理念和方法,评价了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发展的辐射带动程度。通过设定和试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3种空间计量模型,优选出空间误差模型用于评估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力度。结果显示:重庆两江新区辐射带动重庆市内区县的拉力效应不太稳定、推力效应尚未形成,但综合推拉力效应呈上升趋势,表明重庆两江新区具有成为增长极的潜力;重庆两江新区对重庆市内区县的辐射带动力主要受到消费、投资、财政投入、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以及利用内资等因素的正向影响,受到金融机构人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巧  郭爱君  
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的辐射带动力,是依托国家级新区重构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治理架构的重要战略目标。辐射带动力是推力、拉力和综合推拉力等动能的总称。主动性、协调性和外溢性辐射带动力的综合作用,将从城市拓展、人口迁徙、创新外溢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国家级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要形成国家级新区强大的辐射带动力,必须在将国家级新区打造成为核心增长极的基础上,促进利益相关主体的多方联动和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的辐射带动机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晁恒  李贵才  王砾  
制度空间是特定的地理空间中某些被建构并产生有效影响力或影响范围的制度,它是我国国家级新区的重要表征之一,也是推动空间重构的重要因素。建构了"制度空间—行为选择—空间重构"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空间分析相互结合相互佐证的方法,对两江新区的制度空间、主体行为与空间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江新区经历了构想空间、产业空间到消费和居住空间的重构过程,"强激励"与"弱约束"的制度空间扩大了主体行为的空间与资源,是空间重构的内生性力量。地方政府借助制度空间条件,通过空间规模扩张、空间开发垄断和空间场所营销等"理性"行为,在发展初期实现了对空间开发的主导和操纵。随着建成环境的不断完善及地方政府的制度实践,企业"趋利性"投资促进了空间转型和土地升值。原农村居民的"服从配合"和空间让渡助推了空间重构,而不断壮大的富裕和中产阶层通过空间消费,逐渐成为空间重构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苏  徐静怡  
2010年6月18日,重庆市"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被寄予厚望,计划十年之后的2020年地区GDP达到6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重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文举  周辉  
从构建互动性城市—区域系统,加速新型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视角,运用主成分分析等定量评价方法,对湖南13个州市主要城市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的辐射带动力进行分类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湖南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对策,建议通过构造新型的城市增长和发展格局,促进湖南省域经济的"两型"化转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菲  殷洁  罗小龙  傅俊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设立多尺度、差异化的特殊政策空间实现指定区域的快速发展。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尺度战略,其形成发展对城市与区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选取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新时期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典型案例,根据治理体系的变迁,将其发展划分为开发区模式下的"产业孤岛"阶段(1988-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和合发展"阶段(2002-2009年)和国家空间设立下制度与经济空间整合阶段(2010年至今)。产业空间设立、行政区划调整、国家空间形成等尺度工具在不同的阶段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空间的生产始终是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并促使经济社会空间生产与空间治理重构互相耦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的投入产出绩效,忽视了高新区系统内生的结构与协同关系。本文从协同视角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用AMOS软件对56个国家级高新区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知识主体、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系统对高新区产出协同关系较弱,而且知识系统与产出系统没有正向影响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彩楼  查颖  
文章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基于Malq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进行分解测度,并采用后向逐步回归方法提炼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主要是由技术前沿面上移和管理效率提升推动的;资本推进战略对全要素生产率改善起到了抑制作用,而资本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专业化集聚和母城科技投入未促进高新区技术赶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高新区应该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增进创新孵化功能及优化空间资源。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宗连   郑磊  
审计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尚未实现审计部门独立的国家级新区等开发区,如何通过完善审计机制,进一步优化审计职能,服务地区高质量发展,亟待破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模型,深入解析南京江北新区现行“财审合一”的审计监督机制,发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路径短、共享程度高、兼有部分国家审计属性等方面,劣势主要体现在独立性程度不高、质量控制相对薄弱等方面。面对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强调全面发挥审计职能的机遇,以及明确要求审计对象全覆盖、审计工作权威高效的挑战,本文从健全各项保障机制、科学合理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审计机制优化路径,助力构建江北新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并为类似模式的新区及开发区在优化审计机制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静  
国家级新区在打破原有行政区域组建的同时经历了行政关系网络的剧烈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新区的空间格局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从"利益分析"的视角,对赣江新区成立和建设初期新区管委会和江西省、南昌市以及新区下辖组团等多级行政组织在围绕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新区一体化空间格局构建等重大决策上发生的利益互动展开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并指出规划作为重要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利益协商平台,应充分发挥保障多元价值观下的公共利益、保障多方推进下的整体利益、协调和兼顾局部利益、衔接近远期利益等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东方,武春友,商华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梳理了影响国家级新区绿色增长能力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应用GreyDEMATEL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国家级新区绿色增长能力建设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法律法规完善性是影响国家级新区绿色增长能力建设的根本性动力因素,同时,也是新区绿色增长能力建设内在机理的重要外在驱动力。此外,当地居民环境意识也是影响国家级新区绿色增长能力建设的重要结果性因素,而企业绿色管理实践、绿色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关键性因素,对国家级新区绿色增长能力作用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  廖和平  李晓华  李涛  李靖  
为提供科学构建已征土地综合资源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及为地方政府及开发区制定土地供应时序与规模相关计划和规划等提供实践支撑,以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为手段,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构建设计了包括4个评价目标共计19个指标的已征土地综合资源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按不同供地用途类型设置评价指标基础权重并引入变权理论对权重予以修正,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资源优势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现有综合资源条件下,两江新区供地面积最大的是产业发展用地,呈先增后减趋势;其次为城市建设用地,供地面积逐年增加;最少为公共服务用地,供地逐年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