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7)
- 2023(11244)
- 2022(9843)
- 2021(9168)
- 2020(7562)
- 2019(17786)
- 2018(17473)
- 2017(33323)
- 2016(18285)
- 2015(20777)
- 2014(21051)
- 2013(20508)
- 2012(19109)
- 2011(17167)
- 2010(17341)
- 2009(15973)
- 2008(15956)
- 2007(14618)
- 2006(12656)
- 2005(11136)
- 学科
- 济(72436)
- 经济(72359)
- 管理(50584)
- 业(47484)
- 企(37108)
- 企业(37108)
- 方法(30717)
- 数学(26848)
- 数学方法(26483)
- 农(24477)
- 地方(19524)
- 中国(19031)
- 财(18472)
- 农业(16224)
- 业经(16107)
- 学(15510)
- 环境(15388)
- 贸(14822)
- 贸易(14815)
- 易(14336)
- 制(13688)
- 和(11935)
- 理论(11577)
- 划(11202)
- 务(10978)
- 财务(10932)
- 财务管理(10890)
- 银(10399)
- 银行(10372)
- 融(10233)
- 机构
- 学院(257194)
- 大学(253643)
- 济(99406)
- 经济(96910)
- 管理(95493)
- 研究(85032)
- 理学(81329)
- 理学院(80344)
- 管理学(78891)
- 管理学院(78411)
- 中国(64112)
- 科学(54289)
- 京(53855)
- 财(46645)
- 农(46190)
- 所(43550)
- 江(42493)
- 中心(41041)
- 业大(39618)
- 研究所(39413)
- 财经(36466)
- 范(36220)
- 农业(36020)
- 师范(35886)
- 北京(33675)
- 州(33457)
- 经(32722)
- 院(30721)
- 经济学(29602)
- 省(29367)
- 基金
- 项目(169218)
- 科学(130654)
- 研究(126267)
- 基金(117827)
- 家(102729)
- 国家(101453)
- 科学基金(85648)
- 社会(76800)
- 社会科(72364)
- 社会科学(72336)
- 省(70530)
- 基金项目(63097)
- 教育(58383)
- 划(57361)
- 自然(54752)
- 编号(54078)
- 自然科(53315)
- 自然科学(53298)
- 自然科学基金(52294)
- 资助(47805)
- 成果(43862)
- 发(38128)
- 重点(38039)
- 课题(37731)
- 部(36200)
- 创(34954)
- 创新(32572)
- 科研(32439)
- 项目编号(31611)
- 性(31565)
- 期刊
- 济(116323)
- 经济(116323)
- 研究(73486)
- 中国(53746)
- 农(42652)
- 学报(40972)
- 财(38388)
- 科学(36433)
- 管理(32274)
- 教育(31587)
- 大学(30631)
- 农业(28655)
- 学学(28507)
- 技术(24147)
- 融(21416)
- 金融(21416)
- 业经(21153)
- 经济研究(17559)
- 财经(17054)
- 业(15639)
- 问题(15634)
- 图书(15069)
- 经(14697)
- 版(14043)
- 资源(13799)
- 技术经济(12420)
- 商业(12265)
- 贸(11909)
- 科技(11890)
- 财会(11888)
共检索到387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珂 周伟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和灵活的领导体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优势,但其行政地位模糊带来的管理困境、既有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与扰动、试验区政策连续性的拷问以及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缺位,制约着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建设。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营商环境 “放管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宁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吸引着人口、资本、信息等要素的集聚。为明晰国家级新区流动人口的集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首先整理分析了相关统计数据,发现部分国家级新区普遍存在流动人口规模过小的问题。继而基于经济学视角,以陕西西咸新区为案例,管中规豹地剖析了以陕西西咸新区为代表的部分国家级新区人口流入规模过小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人口流入 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付一夫 刘鉴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迎来了国家级新区设立的高潮,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经设有18个国家级新区。为使国家级新区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要打破传统模式,避免陷入传统园区型经济出现的重复建设与同质竞争等困境。基于此,文章总结归纳了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而探索性地提出了助推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发展路径 增长极 试验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付一夫 刘鉴
自2014年以来,我国迎来了国家级新区设立的高潮,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等国家级新区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设立。截至2016年6月,我国已经设有18个国家级新区。为使国家级新区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要打破传统模式,避免陷入传统园区型经济出现的重复建设与同质竞争等困境。基于此,文章总结归纳了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而探索性地提出了助推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发展路径 增长极 试验田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孙宗连 郑磊
审计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尚未实现审计部门独立的国家级新区等开发区,如何通过完善审计机制,进一步优化审计职能,服务地区高质量发展,亟待破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模型,深入解析南京江北新区现行“财审合一”的审计监督机制,发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路径短、共享程度高、兼有部分国家审计属性等方面,劣势主要体现在独立性程度不高、质量控制相对薄弱等方面。面对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更加强调全面发挥审计职能的机遇,以及明确要求审计对象全覆盖、审计工作权威高效的挑战,本文从健全各项保障机制、科学合理运行机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审计机制优化路径,助力构建江北新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并为类似模式的新区及开发区在优化审计机制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SWOT 审计机制优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成
自2010年以来,我国新批复成立了16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常态发展区间中制度创新和模式转型的前沿阵地,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探索改革与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等重要使命。通过经济新常态语境中国家级新区发展角色和趋势的剖析,认为传统新区以"需求侧"的强刺激增长路径难以持续,且渐进式改革路径依赖下制度供给"后发劣势"日渐显现,新区发展应重点转向合理制度安排和制度激励上的重新设计,以促进"供给侧"能力的提升。以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为例,在系统剖析其发展现状与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其未来发展路径与制度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制度创新 江北新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成
自2010年以来,我国新批复成立了16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新常态发展区间中制度创新和模式转型的前沿阵地,国家级新区承担着探索改革与先行先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等重要使命。通过经济新常态语境中国家级新区发展角色和趋势的剖析,认为传统新区以"需求侧"的强刺激增长路径难以持续,且渐进式改革路径依赖下制度供给"后发劣势"日渐显现,新区发展应重点转向合理制度安排和制度激励上的重新设计,以促进"供给侧"能力的提升。以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为例,在系统剖析其发展现状与症结的基础上,提出其未来发展路径与制度创新的几点思考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制度创新 江北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电子商务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章分析了南宁高新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政策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基础配套设施优势,认为南宁高新区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必须明确基地发展定位,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支持体系,构建重点特色行业电子商务集群,形成区域电子商务品牌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的投入产出绩效,忽视了高新区系统内生的结构与协同关系。本文从协同视角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用AMOS软件对56个国家级高新区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知识主体、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系统对高新区产出协同关系较弱,而且知识系统与产出系统没有正向影响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新区 协同创新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罗小龙 黄贤金
自1992年设立第一个国家级城市新区——浦东新区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开放程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入。特别是2005年以后,在中央政府深化改革开放的号召下,各个地方政府积极通过设立国家级城市新区的方式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引擎和扩大开放的窗口。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设立11个国家级城市新区,另外还有南京、杭州等诸多城市正在酝酿和申报。可见,国家级城市新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空间的选择,我们可以预见国家级城市新区将在引领未来国家战略实施、区域发展和城市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荣 朱先奇 史竹琴
本文基于中部六省18个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和2013年的数据,利用SE-DEA模型,对中部六省高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分析表明:中部六省高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普遍偏低,并且各高新区之间差异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科技创新人员和资产利用率不足。因此,高新区要不断完善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以提高高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高新区的科技资源效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耀志 高文文 楼琦峰
以"图底关系"为切入点,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工业园生态环境规划的程序与方法。研究表明:园区建设用地是"图",而自然生态用地就是"底","图"与"底"之间的耦合方式则决定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经济性。通过对园区环境要素的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网络构建,确定园区建设中不可动的"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功能用地的适宜度分析,引导"图"的建设,以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图底"的最佳耦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李昊 马赤宇
在对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剖析兰州新区新时期下战略目标的内涵,进而结合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兰州新区发展目标、产业动力、空间拓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策略建议,以为其他国家级新区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李昊 马赤宇
在对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剖析兰州新区新时期下战略目标的内涵,进而结合新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兰州新区发展目标、产业动力、空间拓展等方面的调整和优化策略建议,以为其他国家级新区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稳妮 李子成
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集聚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管理机制创新滞后、绿色发展不足、优惠政策效应逐步弱化、产出边际递减、辐射带动功能不明显、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问题,应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原始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卫星导航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推进其实现绿色、开放、智慧型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