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68)
- 2023(21456)
- 2022(18479)
- 2021(17084)
- 2020(14306)
- 2019(32629)
- 2018(32152)
- 2017(61452)
- 2016(33311)
- 2015(37059)
- 2014(36975)
- 2013(36307)
- 2012(33851)
- 2011(30658)
- 2010(30978)
- 2009(28512)
- 2008(27765)
- 2007(24532)
- 2006(21894)
- 2005(19460)
- 学科
- 济(147234)
- 经济(147084)
- 管理(94193)
- 业(90518)
- 企(73033)
- 企业(73033)
- 方法(61057)
- 数学(53416)
- 数学方法(52743)
- 中国(39338)
- 农(38685)
- 财(34283)
- 地方(33419)
- 业经(31022)
- 学(30986)
- 农业(26244)
- 贸(25899)
- 贸易(25884)
- 制(25201)
- 易(25016)
- 环境(21786)
- 银(21713)
- 银行(21641)
- 融(21439)
- 金融(21436)
- 理论(21289)
- 技术(21023)
- 行(20760)
- 务(20660)
- 和(20650)
- 机构
- 大学(477319)
- 学院(476172)
- 济(197771)
- 经济(193660)
- 管理(183473)
- 研究(168093)
- 理学(158268)
- 理学院(156437)
- 管理学(153483)
- 管理学院(152643)
- 中国(125271)
- 科学(104008)
- 京(102140)
- 财(89823)
- 所(85666)
- 农(83441)
- 研究所(77987)
- 中心(75669)
- 业大(73142)
- 财经(71419)
- 江(71001)
- 农业(65387)
- 经(65021)
- 北京(64808)
- 范(63241)
- 师范(62518)
- 院(60888)
- 经济学(59944)
- 州(56828)
- 经济学院(53823)
- 基金
- 项目(323233)
- 科学(253190)
- 基金(234179)
- 研究(231575)
- 家(206787)
- 国家(204906)
- 科学基金(174423)
- 社会(146609)
- 社会科(138972)
- 社会科学(138936)
- 省(125551)
- 基金项目(123095)
- 自然(114581)
- 自然科(111897)
- 自然科学(111865)
- 自然科学基金(109851)
- 划(106599)
- 教育(106597)
- 资助(97576)
- 编号(92898)
- 成果(75425)
- 重点(72961)
- 发(71454)
- 部(70989)
- 创(66466)
- 课题(64868)
- 创新(62108)
- 科研(62013)
- 国家社会(60590)
- 教育部(60519)
- 期刊
- 济(221253)
- 经济(221253)
- 研究(142913)
- 中国(93078)
- 学报(79678)
- 农(75598)
- 科学(71808)
- 管理(68602)
- 财(67253)
- 大学(60084)
- 学学(56879)
- 农业(51636)
- 教育(51415)
- 融(44446)
- 金融(44446)
- 技术(41680)
- 经济研究(36220)
- 业经(35401)
- 财经(35273)
- 经(30360)
- 问题(28367)
- 业(26673)
- 技术经济(23896)
- 图书(23061)
- 统计(23001)
- 科技(22959)
- 贸(22634)
- 版(22587)
- 商业(21252)
- 理论(21241)
共检索到713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柳天恩 田学斌 曹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政策试验田",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引领地区经济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历史使命。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评估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级新区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且存在1~2年的政策预期效应;中西部地区国家级新区比东部地区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低行政等级城市的国家级新区比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跨行政区域的国家级新区比单一行政区内的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昭 付铭苏
国家级新区是在新发展背景下为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而实施的国家战略,为考察建设国家级新区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初始制度环境相对较差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更强。但是,该作用具有区域差异与布局规划差异:国家级新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平衡;“一区双市”布局具有更强的经济辐射作用,更能推动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国家级新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 000~2 000 km~(2),更能发挥规模优势。为激发国家级新区经济作用的潜力,最后从选择区位优势城市、明确新区战略定位、构建改革发展质量战略以及促进城市间协同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地区经济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昭 付铭苏
国家级新区是在新发展背景下为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而实施的国家战略,为考察建设国家级新区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初始制度环境相对较差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更强。但是,该作用具有区域差异与布局规划差异:国家级新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平衡;“一区双市”布局具有更强的经济辐射作用,更能推动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国家级新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 000~2 000 km~(2),更能发挥规模优势。为激发国家级新区经济作用的潜力,最后从选择区位优势城市、明确新区战略定位、构建改革发展质量战略以及促进城市间协同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地区经济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瑞明 赵仁杰
国家高新区作为区域内的"经济特区"和"政策试验田",是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但其效果究竟如何需要验证。本文采用1994~2012年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高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地区GDP和人均GDP的增长,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国家高新区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相较于较高等级的城市,较低等级的城市从国家高新区的建设中获得了更快发展。本文的研究表明,作为"政策试验田"和"经济特区"的国家高新区不仅可以驱动经济发展,而且通过对其合理布局,还有助于...
关键词:
国家高新区 地区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方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国富 陈鑫鹏
国家级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而设立的综合功能平台,其设立的政策效果有待检验。基于2002—2018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设立国家级新区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识别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并且其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未减弱。(2)在东北和西部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明显优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内陆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明显优于在沿海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3)无论国家级新区设立在“省会及以上城市”还是“其他城市”,对周边城市均存在“虹吸效应”,其中又以设立在“其他城市”的国家级新区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更显著。(4)跨区域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要优于单一行政主体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为国家级新区未来布局和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洪竞科 郑琪 刘炳胜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所蕴含的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理念,在时空维度下对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机会均等和结果公平的双重视角,以实验区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2004—2020年1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当地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对胡焕庸线以西北地区实验区和绿色生态型实验区在结果公平改善方面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再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提供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路径保证机会均等,间接提升结果公平,但基础设施这一作用机制并不显著。最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设立通过时空层面的有偏调节,以更加公正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起到了二次公平的效果。本文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一步改善社会公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证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锋 谭昕 郑亮 费佳云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级,产城融合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基于2008~2016年区县层面的数据,以我国9个国家级新区(或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新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设立较早的新区对专利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对地区GDP和就业岗位的正效应也更为强烈;而设立较晚的新区的产业结构更倾向于第二产业,专利的数量提升显著而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也不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石培华 张毓利 徐彤 申军波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如火如荼开展的背景下,科学研判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并深入分析该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和规模适用性问题。研究发现:(1)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各重点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可以有效提升区域旅游发展水平;(2)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性,西部旅游城市创建的积极效果显著优于东部旅游城市;(3)由于城市规模级别存在差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各地旅游经济影响也有所不同,相对大型城市而言,示范区创建会显著促进一般规模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4)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可以通过增加旅游项目投资、推动优化产业结构、释放居民旅游需求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等直接和间接方式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词:
全域旅游示范区 旅游经济发展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元元 杨壮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式、空间尺度以及行政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桥兴 杜可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语格 张红霞 孙子轩
以国家级新区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是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议题。文章将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视为一次拟自然实验,以2005—2019年我国69个大中城市为样本,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提升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国家级新区显著提升了主体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且提升效应至少可持续7年;(2)国家级新区通过市场化机制和城市创新机制显著提升了主体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但政策优惠机制并不显著;(3)国家级新区对邻近城市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存在帕累托改进,即在对周边100千米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周边100~150千米内城市的产业协同集聚水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腾华 刘莹莹 胡耀元
新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13-2019年银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当进一步验证普惠金融是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时,发现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地区经济 增长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春雨 潘采伟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环境管制 经济增长 DID 合成控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春雨 潘采伟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环境管制 经济增长 DID 合成控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浩 孙斌栋
行政区划调整是政府调整空间资源配置的有力工具,而政府主导的城市空间调整能否带来人口的集聚以及经济绩效的提升,有待实证检验。本文基于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地级市数据,利用2000~2005年发生的区界重组实验回答了这一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解决选择性偏误问题后发现:区县重组改革显著提高了重组城市市辖区城镇常住人数,也显著提高了重组城市的经济绩效。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区界重组绩效提升的实现机制,指出重组后的区域市场融合和城市集聚经济有助于提升重组城市的效率与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