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9)
- 2023(14175)
- 2022(11788)
- 2021(10589)
- 2020(8497)
- 2019(18825)
- 2018(18204)
- 2017(33693)
- 2016(17994)
- 2015(19679)
- 2014(19544)
- 2013(19229)
- 2012(18248)
- 2011(16855)
- 2010(17158)
- 2009(15597)
- 2008(15228)
- 2007(13765)
- 2006(12635)
- 2005(11379)
- 学科
- 济(95871)
- 经济(95786)
- 管理(46828)
- 业(43677)
- 企(31891)
- 企业(31891)
- 地方(29135)
- 方法(28312)
- 中国(28213)
- 农(24806)
- 数学(24574)
- 数学方法(24427)
- 业经(20344)
- 学(18451)
- 农业(17337)
- 地方经济(17018)
- 财(15719)
- 环境(15179)
- 贸(14995)
- 贸易(14982)
- 融(14482)
- 金融(14481)
- 制(14416)
- 易(14395)
- 发(14263)
- 银(13859)
- 银行(13818)
- 行(13450)
- 技术(12063)
- 和(12062)
- 机构
- 学院(261632)
- 大学(260002)
- 济(117303)
- 经济(115035)
- 研究(101780)
- 管理(94075)
- 理学(79570)
- 理学院(78514)
- 管理学(77309)
- 管理学院(76813)
- 中国(75984)
- 科学(61835)
- 京(56544)
- 所(52475)
- 财(50064)
- 农(49895)
- 研究所(47605)
- 中心(45321)
- 江(41237)
- 业大(40146)
- 财经(38966)
- 农业(38862)
- 经济学(36692)
- 院(36637)
- 范(36420)
- 北京(36204)
- 师范(35974)
- 经(35375)
- 经济学院(32771)
- 州(32519)
- 基金
- 项目(173296)
- 科学(135866)
- 研究(125162)
- 基金(123898)
- 家(110951)
- 国家(109612)
- 科学基金(91766)
- 社会(82154)
- 社会科(77847)
- 社会科学(77827)
- 省(69020)
- 基金项目(65350)
- 划(58051)
- 自然(57221)
- 自然科(55804)
- 自然科学(55785)
- 教育(55623)
- 自然科学基金(54771)
- 编号(48783)
- 资助(48728)
- 发(44484)
- 重点(40197)
- 成果(39266)
- 部(37145)
- 创(36155)
- 课题(35716)
- 发展(35509)
- 展(34953)
- 国家社会(34623)
- 创新(33918)
- 期刊
- 济(143048)
- 经济(143048)
- 研究(82736)
- 中国(60544)
- 农(46607)
- 学报(44411)
- 科学(40540)
- 管理(36370)
- 财(36057)
- 大学(33117)
- 农业(31754)
- 学学(31238)
- 教育(29297)
- 融(26620)
- 金融(26620)
- 经济研究(23793)
- 业经(23014)
- 技术(23006)
- 财经(19894)
- 问题(18355)
- 经(17398)
- 业(16837)
- 技术经济(14028)
- 贸(13832)
- 世界(13717)
- 资源(13000)
- 科技(12989)
- 商业(12934)
- 国际(12806)
- 版(12412)
共检索到417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国富 陈鑫鹏
国家级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而设立的综合功能平台,其设立的政策效果有待检验。基于2002—2018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设立国家级新区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识别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并且其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未减弱。(2)在东北和西部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明显优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内陆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明显优于在沿海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3)无论国家级新区设立在“省会及以上城市”还是“其他城市”,对周边城市均存在“虹吸效应”,其中又以设立在“其他城市”的国家级新区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更显著。(4)跨区域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要优于单一行政主体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为国家级新区未来布局和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维伟 刘耀彬 陆海空
探讨国家级新区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评估其政策效应大小,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理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总体显著地驱动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设立于东部地区、正厅局级以及2013年以前的国家级新区政策效应更加明显。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不存在时滞性,且通常拥有8年的政策时效性。中介效应分析进一步表明,相较于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国家级新区主要通过就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见,在后续国家级新区批复设立和推进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最终实现中国区域均衡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桥兴 杜可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锋 谭昕 郑亮 费佳云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级,产城融合和创新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基于2008~2016年区县层面的数据,以我国9个国家级新区(或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新区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新区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存在时间异质性。设立较早的新区对专利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对地区GDP和就业岗位的正效应也更为强烈;而设立较晚的新区的产业结构更倾向于第二产业,专利的数量提升显著而质量没有明显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也不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柳天恩 田学斌 曹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政策试验田",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引领地区经济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历史使命。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评估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级新区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且存在1~2年的政策预期效应;中西部地区国家级新区比东部地区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低行政等级城市的国家级新区比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跨行政区域的国家级新区比单一行政区内的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景新 石林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齐名的国家级新区。文章通过总结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及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经验,认为雄安新区应担任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角色,可为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创设一个新的增长极;需要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集聚大量的优质要素、产业、技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优化京津冀产业空间布局;高规格、高质量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坚决避免之前城市所出现的"摊大饼"式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先行先试 京津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景新 石林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齐名的国家级新区。文章通过总结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及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经验,认为雄安新区应担任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角色,可为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创设一个新的增长极;需要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集聚大量的优质要素、产业、技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优化京津冀产业空间布局;高规格、高质量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坚决避免之前城市所出现的"摊大饼"式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先行先试 京津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昭 付铭苏
国家级新区是在新发展背景下为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而实施的国家战略,为考察建设国家级新区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初始制度环境相对较差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更强。但是,该作用具有区域差异与布局规划差异:国家级新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平衡;“一区双市”布局具有更强的经济辐射作用,更能推动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国家级新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 000~2 000 km~(2),更能发挥规模优势。为激发国家级新区经济作用的潜力,最后从选择区位优势城市、明确新区战略定位、构建改革发展质量战略以及促进城市间协同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地区经济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昭 付铭苏
国家级新区是在新发展背景下为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而实施的国家战略,为考察建设国家级新区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初始制度环境相对较差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更强。但是,该作用具有区域差异与布局规划差异:国家级新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平衡;“一区双市”布局具有更强的经济辐射作用,更能推动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国家级新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 000~2 000 km~(2),更能发挥规模优势。为激发国家级新区经济作用的潜力,最后从选择区位优势城市、明确新区战略定位、构建改革发展质量战略以及促进城市间协同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地区经济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锦顺
高铁大规模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收缩,提高了劳动力等经济要素的流通速度,对刺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全国范围的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引入随旅行时间和票价增大而降低的可达性指数,从实证上研究了高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对城市GDP和人口增长有正影响,高铁发展引起沿线周边地区投资增加。对于融入高铁网的城市,由于存在回流效应,高铁收缩了空间和时间,推进了城市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周边城市也能够利用高铁的扩散效应改善区位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
高铁建设 区域经济 回流效应 扩散效应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国茹 赵敏慧
长春新区建设作为与"一带一路"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的有效衔接,将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这为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需相应税收政策支持企业发展。政府部门应及时利用税收杠杆,创新税收政策与服务,强化税收国际合作与协调,加强税收跟踪问效。针对新区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地方税务部门应灵活运用税收政策,以确保区域经济有序稳定发展,为长春新区建设、长吉图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助力。
关键词:
长春新区 长吉图 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元元 杨壮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式、空间尺度以及行政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满燕云 王砾 李贵才
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同空间尺度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培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2006—2016年间10个国家级新区所涉及城市的12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级新区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因新区管治模式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而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究其原因,是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经济集聚、制度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了国家级新区的边际效用。基于管治模式的分析表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降低了国家级新区的管理绩效,行政主体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更高。最后,文章建议对国家级新区政策工具的善用,需要注重其选址的科学性及管治效率的提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光芸 李建华
文章指出,除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有利于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因此,政府在关注区域有形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也要致力于社会资本的培育和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