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46)
- 2023(20748)
- 2022(18002)
- 2021(16596)
- 2020(14270)
- 2019(32547)
- 2018(32119)
- 2017(61138)
- 2016(33750)
- 2015(38032)
- 2014(37919)
- 2013(37335)
- 2012(34406)
- 2011(31002)
- 2010(31160)
- 2009(28727)
- 2008(28235)
- 2007(25033)
- 2006(21710)
- 2005(18713)
- 学科
- 济(135288)
- 经济(135136)
- 管理(94238)
- 业(90910)
- 企(74802)
- 企业(74802)
- 方法(64961)
- 数学(57116)
- 数学方法(56241)
- 农(36882)
- 中国(33869)
- 财(33743)
- 学(31913)
- 业经(29255)
- 地方(29058)
- 农业(24769)
- 贸(24734)
- 贸易(24724)
- 易(23970)
- 制(22635)
- 理论(22579)
- 务(21450)
- 财务(21359)
- 财务管理(21312)
- 技术(20766)
- 环境(20755)
- 和(20677)
- 企业财务(20158)
- 银(18806)
- 银行(18712)
- 机构
- 学院(484514)
- 大学(484355)
- 济(186991)
- 管理(186152)
- 经济(182859)
- 研究(163198)
- 理学(162562)
- 理学院(160633)
- 管理学(157129)
- 管理学院(156292)
- 中国(117914)
- 科学(108197)
- 京(102647)
- 农(91118)
- 所(84525)
- 财(83053)
- 业大(80711)
- 研究所(78004)
- 中心(74409)
- 农业(72257)
- 江(71113)
- 财经(67627)
- 范(63968)
- 北京(63830)
- 师范(63160)
- 经(61482)
- 院(59129)
- 州(57222)
- 经济学(56557)
- 技术(53883)
- 基金
- 项目(340159)
- 科学(264919)
- 基金(245160)
- 研究(237301)
- 家(218546)
- 国家(216628)
- 科学基金(183716)
- 社会(147478)
- 社会科(139683)
- 社会科学(139640)
- 省(135261)
- 基金项目(129774)
- 自然(124162)
- 自然科(121296)
- 自然科学(121258)
- 自然科学基金(119070)
- 划(114346)
- 教育(110681)
- 资助(102427)
- 编号(95563)
- 重点(77272)
- 成果(76289)
- 部(73362)
- 发(72191)
- 创(70144)
- 课题(66805)
- 科研(66211)
- 创新(65557)
- 计划(65315)
- 大学(62167)
- 期刊
- 济(195551)
- 经济(195551)
- 研究(131099)
- 学报(89502)
- 中国(87799)
- 农(81705)
- 科学(77698)
- 大学(65820)
- 管理(65206)
- 财(63330)
- 学学(62451)
- 农业(56121)
- 教育(51661)
- 技术(42547)
- 融(35763)
- 金融(35763)
- 业经(32850)
- 财经(31942)
- 经济研究(31677)
- 业(29944)
- 经(27380)
- 问题(25762)
- 版(25649)
- 科技(24512)
- 统计(24194)
- 业大(23954)
- 图书(23893)
- 技术经济(23392)
- 策(22247)
- 资源(22194)
共检索到685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志仪 魏巍 范巧
评估国家级新区对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的影响,是国家级新区创新战略制定和创新政策实践的重要依据。本文立足于动态的面板数据通用嵌套空间计量模型及其退化模型,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的影响效应。结论显示,动态通用嵌套空间模型的退化模型——空间自回归模型更适宜于评估国家级新区对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的影响效应;国家级新区对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变迁将产生正向影响效应,但国家级新区的扩散效应仍处于初期阶段的现实使得这种正向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国家级新区创新发展的长期战略应更加强调对区域创新的扩散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健 冯山 代昀昊
基于2000—2016年间中国30个地区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三种要素投入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测度,并在准自然实验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框架下,采用DEA-Tobit模型分析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TFP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间,中国城市TFP呈现出正增长,年均增速为3.1%。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对中国城市TFP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具有异质性特征。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TFP增长的贡献按区域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对处于高行政等级城市TFP增长的促进作用要比处于低行政等级城市更为显著;在人口高于500万但低于1000万的城市中国家级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TFP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龙 陈强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探讨创新效率的中间作用,对推动经济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各省份面板数据,分别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并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索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创新效率起中介传导作用。从长短期效应、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不论长期或短期,数字经济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直接效应更为明显。此外,数字经济的作用存在区域和时间差异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更为明显;在数字经济发展前期,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明显的正向影响,但在特定时期后作用不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玉鸣 李建霞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标志。运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以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方法,基于2003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对省级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测算分析结果发现,空间Moran指数可测算省域工业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也可将影响省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成各省域的局部影响,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计量检验和测算我国31个省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具有较好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功翔 张兰婷 李伟军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和区位熵指数法分别对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和金融集聚指数进行测度,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对金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银行业集聚和证券业集聚的TFP增长效应与区域因素有关,银行业集聚对TFP增长的贡献大于证券业集聚。保险业集聚对TFP增长效应存在消极作用,其中,以中、西部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金融集聚促进TFP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悦 杨骁 张伟科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和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考察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权重后,这一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因此,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远飞 吴允
文章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8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构建了财政分权、环境规制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了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对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财政分权的提高不仅会引起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也会造成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现象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对财政分权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的调节作用不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起到主要作用。(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起到主要作用。(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丽峰
利用我国30个地区1995~2010年的GDP、资本、劳动力、能源和碳排放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碳生产率模型,对我国30个地区、东中西三大区域以及全国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最后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紫薇 陶爽 郑德昌
从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性视角出发,基于2004—2018年24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BM模型测度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中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探讨该空间效应的异质性特征并揭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地区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区和邻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对邻区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本地;对位于东部地区、规模大以及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城市而言,知识产权保护的绿色发展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以达到提升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东部地区以及城市规模大的地方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并保障知识技术创造者的合理合法权益;中西部地区以及规模较小的城市则应积极建立与大城市之间的技术帮扶关联,强化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流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志军 陈晨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研究省际OFDI、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需重视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OFDI和出口贸易这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际OFDI、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接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需重视技术寻求型OFDI的建设,充分考虑O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以期达到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双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建波,王桂新,魏星
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1‰抽样数据 ,采用嵌套Logit模型 ,考察和分析1 990年代后期中国省际人口二次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一般迁移、再迁移和回归迁移的考察分析发现 ,无论是个人因素还是区域经济因素 ,都对其迁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再迁移者明显受到潜在目的地区域环境因素的吸引 ;而回归迁移者对出生地的经济状况敏感程度较弱 ,但个人因素对其迁移选择有较大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舒辉 周熙登 林晓伟
笔者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中国物流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物流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的Moran'I指数,确定了两者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刻画了2003年与2011年Moran'I指数散点图。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SLM,SEM和SDM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不仅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能够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物流产业集聚会通过专业化效应、外部性等途径降低交易成本,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鉴于此,政府应支持物流产业集聚,突破影响空间外溢效应区域边界的自然条件和制度约束,加大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海平 王岳龙
针对大多数研究文献往往忽视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容易导致研究结论缺乏解释力的事实,本文采用较为前沿的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9个省区1991~2008年间城乡收入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份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群特征,绝大部分省区属于高-高和低-低类型;(2)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3)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程度、城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4)就业人员比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计量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