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6)
2023(13053)
2022(10968)
2021(9996)
2020(7966)
2019(18473)
2018(18130)
2017(34347)
2016(18314)
2015(20380)
2014(20417)
2013(20167)
2012(18767)
2011(17016)
2010(17911)
2009(16538)
2008(15941)
2007(14340)
2006(13169)
2005(12365)
作者
(53231)
(44472)
(44201)
(42043)
(28595)
(21344)
(19972)
(17106)
(16935)
(16088)
(15464)
(14885)
(14461)
(14366)
(13973)
(13660)
(13157)
(12816)
(12648)
(12459)
(11395)
(10972)
(10891)
(10407)
(10101)
(9997)
(9795)
(9715)
(9024)
(8764)
学科
(100403)
经济(100305)
管理(48338)
(47960)
(35828)
企业(35828)
方法(33795)
数学(30022)
数学方法(29479)
中国(29224)
地方(28109)
(24872)
业经(20371)
农业(17724)
(17153)
(16924)
地方经济(16841)
(15302)
贸易(15285)
(14908)
(14674)
(14346)
金融(14344)
(13896)
银行(13878)
(13796)
(13502)
环境(13012)
理论(12528)
技术(12005)
机构
学院(264146)
大学(261701)
(121042)
经济(118719)
研究(99140)
管理(97899)
理学(82630)
理学院(81605)
管理学(80051)
管理学院(79542)
中国(75409)
(57296)
科学(57038)
(53567)
(50511)
研究所(45165)
中心(43960)
(41595)
财经(41373)
(41129)
经济学(38285)
(37412)
北京(37350)
(36453)
师范(36139)
(35663)
业大(34778)
经济学院(34065)
(33249)
农业(31287)
基金
项目(168241)
科学(133223)
研究(125402)
基金(121084)
(106011)
国家(104801)
科学基金(89489)
社会(81595)
社会科(77450)
社会科学(77433)
(66015)
基金项目(62116)
教育(57342)
自然(55131)
(54943)
自然科(53878)
自然科学(53866)
自然科学基金(52895)
资助(50420)
编号(50112)
(42331)
成果(41214)
重点(38527)
(36641)
课题(36291)
(34650)
发展(34570)
国家社会(34393)
(34035)
创新(32429)
期刊
(146646)
经济(146646)
研究(88744)
中国(62447)
管理(40360)
(39986)
(38993)
科学(36589)
学报(36518)
教育(32626)
大学(28793)
(27108)
金融(27108)
学学(26996)
农业(26604)
技术(26071)
经济研究(24936)
业经(22814)
财经(21129)
(18488)
问题(18220)
统计(15812)
技术经济(15106)
(15001)
(14427)
世界(14216)
(14028)
国际(13091)
商业(12786)
决策(12674)
共检索到4284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元元  杨壮  
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设立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1)设立国家级新区能显著促进地区GDP增长,而且GDP增长主要源于常住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人均GDP的增加,即国家级新区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人口规模的扩张而非发展质量的提升;(2)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会产生人口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但并不能产生创新驱动效应,这刚好对应于研究结论;(3)异质性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基础、布局模式、空间尺度以及行政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国家级新区建设成效。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婉莹   刘金全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采用分层因子模型对中国各地理层级的质量型经济周期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时变因子模型对一省经济增长的量质贡献进行详细分解。研究发现:第一,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在新常态之前具有逻辑一致性,在此之后,不同于数量周期的下行,上行的质量周期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之时达到波峰;第二,东北和中部地区是全国质量型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诱因,其域内省份的异化特征也最为明显,而东部地区则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其域内省份的协同机制最为成熟;第三,对于大部分省份来说,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基本呈现协同促进的态势,这说明我国已基本奠定良性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荣增  
基于中国2003—2017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城市的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小城市则由于人口规模小,难以形成有效的集聚效应而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作用不明显;从区域范围来看,东部地区的城市扩张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而中西部地区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应充分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考虑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城市扩张效应和不同区域城市扩张效应的差异,实现城市扩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占录  李永梁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开发区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不同时期开发区的供地政策和增长方式。研究方法:将土地要素引入到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扩张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土地要素是开发区经济增长的源泉之一,但土地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功能是在变化的,其经济增长源泉功能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弱化,技术和制度要素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增大。研究结论:开发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于土地内涵式扩张的基础之上,其特征是提高土地集约度和减弱土地扩张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途径是提高技术进步在增长中的作用,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昭  付铭苏  
国家级新区是在新发展背景下为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而实施的国家战略,为考察建设国家级新区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初始制度环境相对较差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更强。但是,该作用具有区域差异与布局规划差异:国家级新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平衡;“一区双市”布局具有更强的经济辐射作用,更能推动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国家级新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 000~2 000 km~(2),更能发挥规模优势。为激发国家级新区经济作用的潜力,最后从选择区位优势城市、明确新区战略定位、构建改革发展质量战略以及促进城市间协同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柳天恩  田学斌  曹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政策试验田",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引领地区经济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历史使命。基于2006—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以评估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级新区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并且存在1~2年的政策预期效应;中西部地区国家级新区比东部地区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低行政等级城市的国家级新区比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跨行政区域的国家级新区比单一行政区内的国家级新区能更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昭  付铭苏  
国家级新区是在新发展背景下为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而实施的国家战略,为考察建设国家级新区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2002—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国家级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初始制度环境相对较差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更强。但是,该作用具有区域差异与布局规划差异:国家级新区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优于东部地区,有助于协调区域经济平衡;“一区双市”布局具有更强的经济辐射作用,更能推动城市群产业联动发展;国家级新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 000~2 000 km~(2),更能发挥规模优势。为激发国家级新区经济作用的潜力,最后从选择区位优势城市、明确新区战略定位、构建改革发展质量战略以及促进城市间协同合作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可  徐唐奇  张安录  
城市用地扩张不仅影响经济增长数量,还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生态环境变化和规模经济等路径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城市用地扩张,促进市场范围扩大,有利于区域内与区域间开展分工合作,提升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与规模经济水平;但若城市用地扩张使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后,因管理与服务成本、交通成本和环境成本等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效率会下降,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3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与规模效率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在东部地区此关系并不成立;在4个空间维度,城市用地扩张通过规模经济路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都为负,表明城市用地扩张已使各区域突破最优规模经济状态,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满燕云  王砾  李贵才  
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区位导向性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不同空间尺度进行资源整合和功能培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采用2006—2016年间10个国家级新区所涉及城市的12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家级新区对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因新区管治模式和所在区域的不同而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在全国尺度上,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区层面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国家级新区对GDP增长和FDI增长的贡献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究其原因,是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经济集聚、制度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了国家级新区的边际效用。基于管治模式的分析表明,行政主体的多元化降低了国家级新区的管理绩效,行政主体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更高。最后,文章建议对国家级新区政策工具的善用,需要注重其选址的科学性及管治效率的提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丛树海  张源欣  
金砖国家经济增长迅速,预算支出规模持续扩张。为讨论预算支出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本文引入MODWT方法对金砖国家财政、经济数据序列做成分分解以去除短期高频扰动成分,基于经济与财政收支序列数据的协整关系,建立VECM模型并分析金砖国家预算支出及收入扩张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效应。本文认为,金砖国家经济产出与预算收支存在长期稳定的结构均衡关系,支出扩张政策可促进经济增长;综合考虑收入扩张政策的影响作用,这一结论仍成立。但中国预算收入扩张政策具有较强的负向抑制作用,减弱支出扩张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瑞君  
本文基于就业增长的理论模型,采用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学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教育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和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教育的作用在短期内有效,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产品创新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从分区域的角度看,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要明显高于东都地区,而产品创新对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李杨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民族作为特殊的社会形态,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经济发展是民族演变的物质基础。从历史发展来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滞后性,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贡献很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舒燕飞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研究》2010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详细论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婷  李杨  
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民族作为特殊的社会形态,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经济发展是民族演变的物质基础。从历史发展来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存在明显滞后性,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贡献很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舒燕飞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研究》2010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详细论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龙  雷良海  李娜  
由于缺乏统一方法及参照系的比较,不同类型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影响的结论莫衷一是。本文基于开发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利用我国285个地级市2001—2018年数据,采用渐进性双重差分法,以相同对照组比较分析了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区设立对地区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级高新区对地区创新发展促进作用显著,而经开区无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提高了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但只有财政补贴促进了地区创新发展;政策叠加效应分析证明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对经开区城市样本亦存在创新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国家级高新区设立对不同地区创新发展作用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国富  陈鑫鹏  
国家级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而设立的综合功能平台,其设立的政策效果有待检验。基于2002—2018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设立国家级新区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识别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并且其推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未减弱。(2)在东北和西部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明显优于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内陆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明显优于在沿海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3)无论国家级新区设立在“省会及以上城市”还是“其他城市”,对周边城市均存在“虹吸效应”,其中又以设立在“其他城市”的国家级新区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更显著。(4)跨区域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要优于单一行政主体设立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效应。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为国家级新区未来布局和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