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3)
- 2023(10868)
- 2022(8904)
- 2021(8448)
- 2020(6756)
- 2019(15295)
- 2018(15290)
- 2017(27418)
- 2016(14622)
- 2015(16223)
- 2014(16342)
- 2013(15342)
- 2012(14004)
- 2011(12567)
- 2010(12847)
- 2009(11759)
- 2008(11348)
- 2007(10282)
- 2006(9000)
- 2005(8015)
- 学科
- 济(51779)
- 经济(51708)
- 管理(47036)
- 业(42766)
- 企(36872)
- 企业(36872)
- 方法(17961)
- 农(16935)
- 技术(16696)
- 中国(16420)
- 学(14768)
- 业经(14087)
- 数学(13591)
- 数学方法(13373)
- 地方(13025)
- 理论(12945)
- 财(12610)
- 制(11924)
- 环境(11912)
- 技术管理(11900)
- 农业(11363)
- 银(10082)
- 银行(10049)
- 和(9934)
- 融(9930)
- 金融(9922)
- 划(9826)
- 行(9673)
- 体(9528)
- 教育(8671)
- 机构
- 大学(202500)
- 学院(202236)
- 管理(76949)
- 济(75101)
- 经济(73175)
- 研究(70104)
- 理学(65861)
- 理学院(65029)
- 管理学(63753)
- 管理学院(63353)
- 中国(52675)
- 科学(44791)
- 京(44533)
- 财(35825)
- 所(34538)
- 农(33366)
- 中心(32801)
- 江(32305)
- 研究所(31587)
- 业大(30369)
- 范(29748)
- 师范(29405)
- 北京(27935)
- 财经(27831)
- 院(26639)
- 农业(25868)
- 州(25810)
- 经(25105)
- 技术(24016)
- 师范大学(23610)
- 基金
- 项目(140692)
- 科学(111372)
- 研究(105554)
- 基金(99793)
- 家(88475)
- 国家(87324)
- 科学基金(74618)
- 社会(65956)
- 社会科(62184)
- 社会科学(62172)
- 省(57389)
- 基金项目(52962)
- 教育(48302)
- 划(48289)
- 自然(47386)
- 自然科(46189)
- 自然科学(46173)
- 自然科学基金(45357)
- 编号(42619)
- 资助(38327)
- 成果(35199)
- 创(34410)
- 重点(31980)
- 创新(31143)
- 课题(31015)
- 发(30846)
- 部(29473)
- 国家社会(27228)
- 科研(26165)
- 制(26096)
共检索到309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兵 许龙 刘培琪
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随着社会风险的复杂化、多元化变化,建设更具韧性的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从学理基础出发重新认知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内涵与特征,构建包括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与兼容性的五维评估体系,并基于文本分析法评价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增速放缓,且呈现一定波动状态。为进一步增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应从韧性政策供给、韧性共同体构建、韧性协商机制制定等方面,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共生、共创与共享。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楠 齐严
雄安新区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创新示范区和盘活中国经济战略布局三大历史使命,创新是其实现突围和完成三大历史使命的第一动力和唯一路径。雄安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包括创业企业、领军企业、政府、风险投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其中,创业企业是生态创新系统的基石,领军企业是促进生态链形成的主力军,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教育对接、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为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为创新提供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雄安新区要打造领军企业-创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企业三大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协同发展。构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一要破除政策性束缚,吸引资源集聚和流动;二要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三要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整合资源,提高国际化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新岗 黄银云 桂文龙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创新生态系统存在相似性。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团队建设,其组织特征是凸显成员优势互补性与研究覆盖面的校企“双师”结构化团队,目标特征是以高水平建设推动“双师型”教师个体及“双师”结构团队形成,工作特征是以“双师”团队协作实施模块化教学深化“三教”改革,路径特征是以打造校企校际共同体与“双师”结构团队并举推动教学创新。在团队建设路径上,应强化党管人才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夯实学校主体责任;细化团队建设规划,规范化特色化保障团队协同创新;落实团队建设举措,系统化实践化提升团队教师能力;固化团队建设成果,综合化体系化梳理团队特色影响;深化信息技术赋能,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教师教学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娟 马学礼
雄安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创建创新生态系统。在重新界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雄安新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过程,得到以下结论:雄安新区应区分不同主体功能,按照"中心-外围"结构,构建共生关系。同时,雄安新区建设应内嵌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创新环境,通过促进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政府需以相关政策为引导,解决雄安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功能缺位和功能错位等市场失灵问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景新 石林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齐名的国家级新区。文章通过总结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及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经验,认为雄安新区应担任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角色,可为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创设一个新的增长极;需要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集聚大量的优质要素、产业、技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优化京津冀产业空间布局;高规格、高质量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坚决避免之前城市所出现的"摊大饼"式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先行先试 京津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寿义
在我国,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由国务院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大尺度、综合型城市功能区。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最新阶段(特殊经济区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目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设立的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增长极 特殊经济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寿义
在我国,所谓国家级新区是指由国务院设立的以相关行政区、特殊功能区为基础,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大尺度、综合型城市功能区。从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来看,国家级新区是我国特殊经济区发展的最新阶段(特殊经济区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目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设立的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景新 石林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齐名的国家级新区。文章通过总结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及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经验,认为雄安新区应担任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角色,可为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创设一个新的增长极;需要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集聚大量的优质要素、产业、技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优化京津冀产业空间布局;高规格、高质量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坚决避免之前城市所出现的"摊大饼"式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先行先试 京津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瑜 刘春成
雄安新区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首创"数字孪生城市"概念。论述了其技术背景、构建逻辑和概念框架,提出数字孪生城市以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认知基础,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构建实体城市与数字城市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能够将城市系统的"隐秩序"显性化,更好地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的自组织规律。它不是智慧城市的N.0版本,而是数字时代城市实践的全新探索(1.0版),是雄安新区探索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其玮 顾新 赵长轶
从构成和影响因素两个维度,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主客观组合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K-CF模型。以成都高新区89家科技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K-CF模型对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和K-CF模型能较为科学地得到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知识优势水平及各企业知识优势在系统中所处位置,能发现导致系统知识优势不佳的相关因素,帮助领导者和决策者改善知识优势状况,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推广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玉帛 张贵 王宏
在阐释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理念的基础上,从创新生态和韧性双视角出发,识别了系统韧性特征,分析了系统韧性演化机理和演化成功条件,采用fsQCA方法探究了冲击和系统韧性的条件组态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多样性、进化性、流动性、缓冲性和网络性是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基本特征;路径创造和破坏创新是系统实现韧性演化成功的主要作用机制;系统韧性演化成功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高冲击和高韧性;冲击和系统韧性高位的匹配协调对数字经济产业保持高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的投入产出绩效,忽视了高新区系统内生的结构与协同关系。本文从协同视角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用AMOS软件对56个国家级高新区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知识主体、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系统对高新区产出协同关系较弱,而且知识系统与产出系统没有正向影响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新区 协同创新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玉雯 张青芬
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提升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是将国家高新区培育成为质量卓越的绿色增长极的重要途径。基于共生视角下的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以我国129家国家高新区为研究样本,采用DEMATEL方法对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的17个测度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从中筛选出关键条件因素,运用fs QCA方法挖掘影响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前因构型,从组态视角探析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1)具有多样共生性的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绿色创新资源和绿色创新环境共同形成可持续绿色创新模式,对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具有重要影响;(2)驱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形成高能级的3条路径分别为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辐射带动型路径、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资源优势引领型路径和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主体—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创新环境协同驱动型路径。可见,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具有多重并发因果关系。促进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能级提升,对于增强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能力以及协同提高绿色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战略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国家高新区是发展众创空间的核心载体,在众创空间发展背景下,其应打通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突破制度壁垒,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对接;加快创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构建以完备产业链为基础的创新链条,形成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