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40)
- 2023(17484)
- 2022(15002)
- 2021(14118)
- 2020(11653)
- 2019(27040)
- 2018(26726)
- 2017(50447)
- 2016(27341)
- 2015(30831)
- 2014(30747)
- 2013(30321)
- 2012(28276)
- 2011(25460)
- 2010(26062)
- 2009(24106)
- 2008(22598)
- 2007(19713)
- 2006(17584)
- 2005(15847)
- 学科
- 济(113091)
- 经济(112972)
- 管理(74439)
- 业(73438)
- 企(59579)
- 企业(59579)
- 方法(46606)
- 数学(40380)
- 数学方法(39785)
- 中国(37167)
- 地方(32280)
- 农(31795)
- 融(28692)
- 金融(28689)
- 银(27341)
- 银行(27298)
- 财(26526)
- 行(26383)
- 业经(26004)
- 学(24503)
- 制(22107)
- 农业(21857)
- 贸(19419)
- 贸易(19396)
- 理论(18727)
- 易(18720)
- 环境(17819)
- 和(17379)
- 技术(17239)
- 务(16605)
- 机构
- 学院(378061)
- 大学(377643)
- 济(148804)
- 管理(147008)
- 经济(145360)
- 研究(132978)
- 理学(126175)
- 理学院(124613)
- 管理学(122170)
- 管理学院(121486)
- 中国(104116)
- 科学(83532)
- 京(82270)
- 财(68761)
- 所(67570)
- 农(64176)
- 中心(61579)
- 研究所(61503)
- 江(59768)
- 业大(56943)
- 财经(53864)
- 范(52562)
- 北京(52242)
- 师范(52038)
- 农业(49865)
- 经(48804)
- 院(48492)
- 州(47358)
- 经济学(43841)
- 师范大学(42114)
- 基金
- 项目(257899)
- 科学(202012)
- 研究(188560)
- 基金(184768)
- 家(161823)
- 国家(160190)
- 科学基金(136746)
- 社会(116937)
- 社会科(110710)
- 社会科学(110676)
- 省(102758)
- 基金项目(98142)
- 自然(89492)
- 自然科(87336)
- 自然科学(87317)
- 教育(86328)
- 自然科学基金(85659)
- 划(85652)
- 编号(77684)
- 资助(76566)
- 成果(62976)
- 重点(58282)
- 发(58239)
- 部(55774)
- 课题(54411)
- 创(53345)
- 创新(49704)
- 科研(48912)
- 教育部(47391)
- 大学(47291)
- 期刊
- 济(168978)
- 经济(168978)
- 研究(114826)
- 中国(81374)
- 学报(60538)
- 农(58723)
- 科学(55880)
- 管理(54392)
- 财(51313)
- 教育(46124)
- 大学(45560)
- 融(45345)
- 金融(45345)
- 学学(42559)
- 农业(40331)
- 技术(33470)
- 业经(28203)
- 经济研究(25944)
- 财经(25523)
- 图书(21806)
- 经(21727)
- 问题(21691)
- 业(21235)
- 资源(18925)
- 科技(18648)
- 理论(18304)
- 技术经济(17959)
- 版(17254)
- 现代(17228)
- 实践(16809)
共检索到581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小强 邓聪慧 刘文蕙
从科层制理论与渠道权力理论视角,提出"政治权力结构-权力运行规则"的融合性分析框架,对湘江新区与属地行政区的融合发展机理开展定性分析。研究发现,湘江新区与行政区之间的融合发展得益于两区"合二为一"的领导权力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平衡两者在功能、发展目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方面的差异,借助高层级的行政关系使两者开展合作,进而促使"两区"之间形成高级的协调机制,而国家和省政府对湘江新区高级别的赋权支持和政策扶持形成的经济激励机制,在微观上促成"两区"融合发展。研究对融合发展的现实启示在于,一是要从顶层设计层面理顺权力主体的体制机制关系,让"两区"融合发展的经济目标从根本上趋于一致,配套相应的行政绩效考核体系和政策激励;二是用"单头多线领导"取代"双线并行"的领导方式,高层级行政机构要为"两区"协调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三是善用经济政策,通过财政扶持、人才引进、教育医疗资源倾斜等配套措施联动,实现区域融合共赢。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邹冠男 邓小月 张博 谷昱
作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特殊功能区具有多尺度、临时性行政体制的特征。这样的特殊功能区如何在既有行政体系中运转和演化,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以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体制变革为案例,阐述了跨尺度的政策流动性推动特殊功能区制度体系演化的机制。湘江新区作为担负政策创新任务的特殊功能区,具有与既有行政体制不完全兼容的独特体制,从而在其政策流动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政策创新需求和自下而上的体制路径依赖相冲突。多尺度、多源头的政策流动和跨尺度的政府间对话,使得这对冲突被化解,并且在跨尺度政策流动性的帮助下,湘江新区逐渐向既有行政体制兼容,也在政府体制中实现了尺度上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莉 李韦 冯长春 李天猜 郝文璇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将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湖南湘江新区进行了栅格尺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并通过对现状用地和评价结果的对比,详细探讨了湘江新区今后城镇建设扩张的主要潜在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分布情况,并有效划分出了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2)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不但能克服多准则评价中各指标分类的不确定性,还能根据模糊集理论有效划分出不同的评价类别,是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荆锐 陈江龙 田柳
国家级新区建设是转型期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重组,从而成为城市研究热点。从经济发展、人口集聚规模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三个维度刻画对比了上海浦东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的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发展的驱动机制,发现两地发展异质性的表象原因是发展阶段的差异,更深层的是区域发展驱动机制的差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强化新区与母城的联系,是实现新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浦东新区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对所在区域及全市的经济快速增长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全球资本汇聚、产城融合、城市大事件营销是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发展型政府的作用及政治精英的影响力对国家级新区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海源
高新区管委会在高新区的初创、二次创业、扩容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阶段享有不同职能,呈逐步膨胀之势,并超出了"园区管理"的范围而趋同于一级政府,这种职能膨胀不具备宪法上的正当性依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要求,此种转化既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基础。为实现此种转变,园区管委会在组织结构上须与地方政府分离,可从派出机构转变为自治组织;在职能上需剥离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实现从"领导"到"指导"的转变,同时确保科技企业通过章程实现对园区管委会之控制与监督,使之致力于为科技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海源
高新区管委会在高新区的初创、二次创业、扩容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阶段享有不同职能,呈逐步膨胀之势,并超出了"园区管理"的范围而趋同于一级政府,这种职能膨胀不具备宪法上的正当性依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要求,此种转化既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基础。为实现此种转变,园区管委会在组织结构上须与地方政府分离,可从派出机构转变为自治组织;在职能上需剥离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实现从"领导"到"指导"的转变,同时确保科技企业通过章程实现对园区管委会之控制与监督,使之致力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烽
产城融合发展是国家级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大部分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投资乏力、发展动能不足、收支失衡、人口与产业聚集能力较弱、债务风险偏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新区产业发展与新区建设相分离,缺乏良好的产城融合。为实现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新区间的协同合作,避免同质化竞争,寻求产业错位发展;加快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破解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约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推动新区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补齐民生短板,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强化新区城市品质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促进产城融合。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产城融合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龙海波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与城市关系的良性状态,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目标要求。城市新区是我国推进产城融合的主要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新区通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逐步达到产城融合。相比国家级新区,中小城市新区面临的城市功能薄弱、现代服务业配套不足等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对邯郸冀南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进程的深入研究,总结产城融合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和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新区 产城融合 冀南新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言
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重要集中区和产业基地。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高新区的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是,也有一些民企,尤其是一些涉外民企的发展路径并不顺畅,面临诸多困惑。本文试图以湘潭高新区为个案,对此加以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涉外企业 发展困境 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菲 殷洁 罗小龙 傅俊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设立多尺度、差异化的特殊政策空间实现指定区域的快速发展。国家级新区作为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尺度战略,其形成发展对城市与区域具有深远影响。本研究选取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新时期设立的国家级新区典型案例,根据治理体系的变迁,将其发展划分为开发区模式下的"产业孤岛"阶段(1988-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和合发展"阶段(2002-2009年)和国家空间设立下制度与经济空间整合阶段(2010年至今)。产业空间设立、行政区划调整、国家空间形成等尺度工具在不同的阶段各自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度空间的生产始终是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并促使经济社会空间生产与空间治理重构互相耦合。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空间生产 南京江北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蓉 郑小云 胡北明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三全"发展战略;指出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从"生态景区""生态城镇""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途径来实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景新 石林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齐名的国家级新区。文章通过总结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及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经验,认为雄安新区应担任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角色,可为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创设一个新的增长极;需要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集聚大量的优质要素、产业、技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优化京津冀产业空间布局;高规格、高质量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坚决避免之前城市所出现的"摊大饼"式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先行先试 京津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景新 石林
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齐名的国家级新区。文章通过总结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及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的经验,认为雄安新区应担任起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角色,可为解决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创设一个新的增长极;需要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集聚大量的优质要素、产业、技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优化京津冀产业空间布局;高规格、高质量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坚决避免之前城市所出现的"摊大饼"式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先行先试 京津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菲 殷洁 罗小龙 刘晓曼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为应对国际竞争加剧、市场需求增速放缓而设立的特殊政策空间,是我国空间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近年来以国家级新区为增长极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日趋成熟。通过对国家级新区的总体情况、定位、管治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我国的空间决策。研究认为:(1)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与经济发展阶段具有紧密联系,空间分布具有均衡性特征,经济发展受其成立年限、所处区位和基础条件影响。(2)国家级新区的定位体现时代背景,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特色化和专门化为发展方向。(3)国家级新区的管治模式可以划分为跨界联合模式、管理委员会模式、属地政府模式。研究还对国家级新区的未来建设提出借鉴性意见。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发展 定位 管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湖南湘江重现溯河洄游型刀鲚
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湖南湘江流域为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预警指标体系构建与生态安全评价——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制度空间下国家级新区空间重构过程与机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国家级新区辐射带动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解——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基于SWOT分析的国家级新区内部审计机制优化研究——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国家级新区空间形成机制——以赣江新区为例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国家级高新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研究——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
行政区划调整对小城镇发展的负向影响——以湖南省华容县沿江乡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