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7)
2023(14485)
2022(12661)
2021(11814)
2020(9898)
2019(22545)
2018(22246)
2017(42408)
2016(22635)
2015(25303)
2014(24324)
2013(23596)
2012(21566)
2011(19367)
2010(19250)
2009(17199)
2008(16569)
2007(14444)
2006(12526)
2005(10756)
作者
(62868)
(52480)
(51818)
(49354)
(33371)
(25152)
(23607)
(20439)
(19832)
(18495)
(18037)
(17594)
(16648)
(16492)
(16048)
(15952)
(15505)
(15479)
(15016)
(14741)
(12904)
(12755)
(12430)
(11963)
(11766)
(11555)
(11524)
(11465)
(10427)
(10310)
学科
(87215)
经济(87120)
管理(66665)
(64877)
(55037)
企业(55037)
方法(39799)
数学(34001)
数学方法(33577)
中国(23940)
(23229)
(21367)
业经(21087)
技术(19937)
地方(19189)
(18839)
农业(15873)
(15489)
贸易(15476)
理论(15445)
(15016)
(14995)
(14153)
环境(13851)
技术管理(13361)
(13153)
银行(13111)
(13073)
财务(13007)
财务管理(12986)
机构
大学(309683)
学院(307243)
管理(126183)
(121463)
经济(118868)
理学(110217)
理学院(109008)
管理学(107103)
管理学院(106533)
研究(102325)
中国(74457)
(65713)
科学(64072)
(54128)
(49949)
(47460)
中心(46596)
业大(46223)
研究所(45913)
财经(43875)
(43691)
北京(41352)
(40887)
师范(40539)
(40081)
(37771)
农业(36865)
经济学(36084)
(35647)
商学(32991)
基金
项目(220203)
科学(174090)
研究(161649)
基金(159966)
(140242)
国家(138797)
科学基金(119823)
社会(102216)
社会科(96923)
社会科学(96898)
(86224)
基金项目(85731)
自然(77980)
自然科(76203)
自然科学(76185)
自然科学基金(74801)
教育(73494)
(72458)
编号(65416)
资助(64348)
成果(52046)
(49723)
重点(49023)
(47801)
(46869)
创新(45703)
课题(44541)
国家社会(42222)
科研(41760)
大学(41202)
期刊
(128588)
经济(128588)
研究(89987)
中国(58688)
学报(48830)
管理(47025)
科学(45404)
(42325)
(39408)
大学(37156)
教育(36761)
学学(34737)
农业(29968)
技术(27135)
(23392)
金融(23392)
业经(21371)
经济研究(20760)
财经(20301)
图书(18390)
科技(17578)
(17331)
(16319)
问题(16279)
技术经济(15249)
理论(14889)
现代(13842)
(13812)
实践(13650)
(13650)
共检索到441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林  侯林岐  程广斌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以2015年分批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从空间溢出效应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加速知识与信息技术跨区转移、流动以及扩散,培育创新增长极,对相邻区域、经济联系较紧密区域产生较强的创新示范效应;(3)从中介效应看,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4)从异质性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填补区域间“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宝建   胡小雨   陈劲  
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是推动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对企业层面数字创新的影响效果以及是否带来普惠效应,现有研究尚未明确揭示。本文选取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方法,以2016年为政策实施节点,研究试验区政策对企业数字创新水平的促进效果、影响机制以及对弱势企业的普惠效应。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机制检验表明,试验区设立通过加速企业间知识流动和促使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间接影响了企业数字创新;进一步对比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产生了普惠效应,具体体现为数字创新过程跨越了技术背景以及创新能力的势差,数字化成果惠及了非信息技术企业和低创新能力企业。本文是大数据政策的企业微观视角补充,为大数据政策的优化及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有利于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文  常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如何让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是“双碳”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从企业的内、外部视角分析了大数据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并基于国务院批准建设大数据试验区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3—2019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其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大数据可以有效赋能企业提高绿色创新绩效;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更换被解释变量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具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双重功效”,进而形成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意愿增强的正向反馈机制。此外,基于异质性检验,本文发现大数据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效应在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并不明显;通过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和加大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可以有效破解重污染行业和高污染地区对大数据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掣肘与梗阻。本研究旨在为如何协同推进经济体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使大数据切实成为经济绿色发展和提质增效的“新蓝海”。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耿伟  王筱依  王鑫源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1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城市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FDI数量增加和FDI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第二批试点地区更强。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FDI数量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FDI质量在不同分位点上逐渐提升。拓展性分析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邻近城市FDI流入存在“虹吸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红  李娜  
为评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推动我国数字技术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从数字技术的相关政策视角出发,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试验,利用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广义空间模型考察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能够发挥政策红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赋能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均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凸显其示范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扩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桥兴  杜可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常皓亮  金碚  薛飞  
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切入点,聚焦研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减排效果。基于中国2011—2019年16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大数据战略对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电力消费碳排放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对于资源型城市电力消费碳排放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并且除内蒙古、广东、沈阳外,其余试验区均对电力消费碳排放的降低产生了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战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于数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基本事实,以大数据作为研究切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大数据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新任务创造和自动化扩张效应,且新任务创造效应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而自动化扩张效应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间接效应表现为自动化加深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且两种间接效应均能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此外,大数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而非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来改善劳动收入内部分配结构。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数据要素如何改变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为政府部门强化大数据在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林岐  程广斌  王雅莉  
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引领下,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将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与城市宏观数据匹配,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结果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强度等方式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从异质性看,在企业层面,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果更好;在城市层面,东部地区城市和政府工作效率较高的城市更能有效发挥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效果。研究结论可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红利提供微观层面的实证支撑,同时为推动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数据强国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锋  
非效率投资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2007—2021年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探索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显著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展现出了良好的投资优化治理效果。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显著降低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但对于非高科技企业而言则难以体现出显著效果,对国有企业也是如此。机制检验发现,这一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企业环境不确定性并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有助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的降低。文章为理解政府在改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努力及其成效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基于2011—2022年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和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表征大数据发展,探讨其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有效地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促使供应链效率上升、缓解供需间的长鞭效应,并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积极作用因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以及企业的性质、竞争力、融资约束、经营能力、规模和所属行业不同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李学思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拓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路径,进而强化其作用价值,成为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话题。为此,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且经过反事实检验、安慰剂检验、随机性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可靠;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级市、区位优势较好、金融结构指数高的城市组别中,大数据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果;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建设通过金融科技进步效应以及信任强化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文章揭示了大数据建设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方案提供经验参照。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乾坤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家庭通过参与更多更高质量的生产活动来增加收入。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4期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了试验区内的家庭收入,该作用主要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来实现,且对收入水平较低家庭的增收效应更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创业发展两条路径来增加家庭收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在城市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中更显著,而对经营性收入的提升作用在农村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家庭中更显著;城市家庭、社会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家庭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增加工资性收入来实现,而农村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家庭的增收效应主要通过增加经营性收入来实现。因此,应当积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发展的家庭增收效应和家庭收入差距缩小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海萌  申丹虹  
以大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是否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新机遇?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DID方法,检验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得实验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相比对照组提高了0.94,研发水平效应以及消费需求效应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这一影响效应在互联网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更显著,同时相较于省份试点,直辖市试点能有效发挥政策的城市集中效应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骏  章寅  袁剑锋  
自2016年国家批复贵州建设第一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应用试验区以来,贵州省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全面筹划促成了综合试验区建设与大数据战略行动的结合,在推动贵州省经济增长、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助推民生应用和政府治理、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文章首先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基本情况出发,对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