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72)
2023(16665)
2022(14468)
2021(13563)
2020(11377)
2019(25852)
2018(25483)
2017(48908)
2016(26233)
2015(29608)
2014(28865)
2013(27961)
2012(25424)
2011(22643)
2010(22401)
2009(20097)
2008(19255)
2007(16432)
2006(14248)
2005(11899)
作者
(71837)
(60089)
(59195)
(56474)
(38383)
(28717)
(26956)
(23512)
(22717)
(21043)
(20453)
(20024)
(18888)
(18601)
(18556)
(18068)
(17835)
(17749)
(17121)
(17105)
(14600)
(14416)
(14305)
(13718)
(13353)
(13200)
(13165)
(13056)
(11871)
(11770)
学科
(102018)
经济(101903)
管理(77820)
(75682)
(64083)
企业(64083)
方法(48714)
数学(42274)
数学方法(41656)
中国(29236)
(27222)
(24988)
技术(23530)
业经(23123)
(21131)
地方(20993)
理论(18469)
农业(18307)
(17264)
贸易(17254)
(17014)
(16727)
(16038)
环境(15955)
(15853)
财务(15776)
财务管理(15743)
企业财务(14933)
(14757)
技术管理(14465)
机构
大学(358357)
学院(357236)
管理(147261)
(141634)
经济(138494)
理学(128787)
理学院(127387)
管理学(125046)
管理学院(124390)
研究(115217)
中国(83474)
(75490)
科学(71731)
(62097)
(55172)
(53496)
中心(53311)
业大(53297)
财经(50802)
研究所(50692)
(50359)
(47717)
师范(47275)
北京(46956)
(46526)
(42868)
经济学(42502)
农业(41569)
(41046)
技术(38819)
基金
项目(256541)
科学(203735)
研究(187923)
基金(187131)
(163012)
国家(161439)
科学基金(140620)
社会(119634)
社会科(113423)
社会科学(113390)
(100478)
基金项目(99957)
自然(91717)
自然科(89683)
自然科学(89662)
自然科学基金(88049)
教育(87093)
(84155)
编号(76215)
资助(75753)
成果(59796)
重点(56926)
(56618)
(56220)
(54174)
创新(52261)
课题(52101)
国家社会(49489)
科研(48786)
教育部(48707)
期刊
(146588)
经济(146588)
研究(101370)
中国(66469)
管理(54099)
学报(54030)
科学(51544)
(47345)
(46482)
教育(42905)
大学(42049)
学学(39495)
技术(35014)
农业(33551)
(25568)
金融(25568)
业经(24546)
财经(23764)
经济研究(23527)
(20388)
问题(20199)
科技(19782)
图书(19040)
技术经济(18643)
(18019)
理论(16986)
(16181)
现代(15964)
实践(15699)
(15699)
共检索到506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治  陈丽玉  
本文基于UNDP创立的技术成就指数,测度了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2001-2011年技术成就指数,并利用核密度与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分布变动特征与最终稳态分布情况。研究分析得出:样本期内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持续增长,但城市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并在2006年之后差距扩大有加剧的趋势。长期来看,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演进路径和变动程度相对平缓,最终的稳态分布将是两极弱化,中间强化。对于中高水平组发展的重点是创新环境的塑造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增强;对于低水平发展组发展的重点则是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区域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完善;从深圳市在样本期内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珮  程阳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产品销售的创新效率测度理论模型,采用因子分析定权法计算我国11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的创新效率,并根据测度所得数值对样本园区进行两个维度的定位,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计算结果显示,我国高新区三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值均偏低,其中技术研发阶段效率最低。高新区所处城市的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园区主导产业均会影响创新效率。大部分样本高新区均存在不同阶段的创新短板。研发资源非优化配置、创新环境不完善、产业设置不合理以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高新园区的效率,而高端人才流失、产业基础薄弱、产学研结合度不高以及地区经济开放度较低则导致大部分中西部园区创新效率较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果  李凯  叶龙涛  
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及PSM-DID模型,验证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实际效用。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经距离异质性检验,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不仅对自身所在区域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其周边200 km以内区域也有明显影响;经区位异质性检验,国家级新区对西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弱;进一步进行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新区通过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构建完善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对区域创新产生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飞   袁苏湘   范斐  
文章基于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衡量区域创新水平,结合多期DID模型考察了国家级新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净效应达到18.4%,且这一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并在更改考察样本、研究方法以及有效控制内生性后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南方城市的国家级新区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位于东北地区的国家级新区的创新绩效相对欠佳,其城市群的网络协同创新效应有待强化。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通过高技能劳动力集聚、企业活跃度提升两条渠道推动了区域创新,政府科创投入的创新绩效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辛秀兰   周红利  
基于51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立项和验收数据,分析团队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专业分布、区域分布等建设现状,从学校管理、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成效、特色创新与成果推广6个维度,对团队建设成效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精准把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的内涵、加强团队自身建设和过程管理及保障力度、注重团队建设成果凝练与经验分享等策略,以期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裴梦迪   刘乃全  
城市群作为创新要素资源主要集聚地,是加快绿色创新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载体。基于2006-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创新基础较好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城市中更显著有效。国家级城市群主要通过市场一体化、产业协作化、政策协同化等渠道扩大市场潜力、加快要素流动、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功能分工、增强环境规制,进而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并且,国家级城市群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绿色创新产生辐射带动,对空间和地理邻近地区可能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邹炀   薛蕾   申云  
城市群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04—2020年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样本数据,结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编制的创新创业指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探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群分工协作和城市经济集聚是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关键机制。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对中西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先抑后扬的“U”型特征,其中,对中小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比大城市更显著。此外,同侪政府竞争在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表现出负向调节效应。因此,需不断优化多中心城市群空间结构,着力促进区域分工协作和经济集聚,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晨  张广胜  
选取2003-2016年城市数据样本,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分批次确立的特性,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的整体效应、长期动态效应和批次效应。结合城市创新微观主体构成特性,分析属地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及企业类型异质性对属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在长短期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越早确立的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企业集团作用大于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红  李娜  
为评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推动我国数字技术发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从数字技术的相关政策视角出发,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试验,利用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广义空间模型考察数字技术发展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能够发挥政策红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赋能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本地和邻近地区均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凸显其示范引领作用正在逐步扩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李圣宏  
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核心引领作用。通过以我国56个高新技术开发区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利用普通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对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并对非有效的高新区给出了示范高新区,利用目标设定方法,给出了非有效高新区要达到技术有效的指标目标值。研究的结论是我国高新区的创新效率普遍偏低,三分之二以上开发区创新效率是非有效的,二分之一以上开发区创新效率是非常低的,创新资源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特别是中部地区,创新效率平均仅为64.9%(即只有64.9%的投入资源发挥了效用),排在全国最后,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且结构不合理,应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东升   霍奇   薛海燕  
如何提升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主体的“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着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关切。本文采用双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探索“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相较行业龙头企业,“精一赢家”研发和营销是在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无中介协同”:(1)根据“精一赢家”业务模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种协同模式:技术导向协同模式和市场导向协同模式;(2)技术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研发,经过单向反馈式、研发主导式互动、研发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技术创业能力、趋势判断能力、规则构建能力。市场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营销,经过单向意见收集式、营销主导式互动、营销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客户需求感知能力、技术市场匹配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本文构建的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研发营销“无中介”协同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和机理,对不同类型的“精一赢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东升   霍奇   薛海燕  
如何提升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主体的“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着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关切。本文采用双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探索“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相较行业龙头企业,“精一赢家”研发和营销是在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无中介协同”:(1)根据“精一赢家”业务模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种协同模式:技术导向协同模式和市场导向协同模式;(2)技术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研发,经过单向反馈式、研发主导式互动、研发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技术创业能力、趋势判断能力、规则构建能力。市场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营销,经过单向意见收集式、营销主导式互动、营销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客户需求感知能力、技术市场匹配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本文构建的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研发营销“无中介”协同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和机理,对不同类型的“精一赢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佳慧  彭华涛  
如何优化创新资源投入以确保国际创业成功一直是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创业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协同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选取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的2014—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调节效应检验模型实证检验创新投入、国际人才流动及国际创业绩效的内在机理。主要结论是:研发人才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创业绩效正向相关;跨国人才流入对于研发资金投入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创业绩效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对于研发人才投入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创业绩效不具有调节作用;国际人才回流显著正向调节研发人才投入与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创业绩效的正向关系,对于研发资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创业绩效不具有调节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对国际人才流动背景下从创新投入环节探寻提升国际创业绩效的路径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林  侯林岐  程广斌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内地283个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以2015年分批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评估大数据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得到如下结论:(1)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从空间溢出效应看,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加速知识与信息技术跨区转移、流动以及扩散,培育创新增长极,对相邻区域、经济联系较紧密区域产生较强的创新示范效应;(3)从中介效应看,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大众创业创新是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4)从异质性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和网络基础设施不足城市的创新驱动效应更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填补区域间“数字鸿沟”,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希   戴小红  
基于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要求和建设内涵进行探析,提出重点打造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育人导师三类教师,构建双专业带头人、双课程负责人、双育人导师“三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范式,实现教学创新团队能力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同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实践为例,提出团队建设的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