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40)
2023(12896)
2022(10838)
2021(9884)
2020(8567)
2019(19683)
2018(19173)
2017(37176)
2016(19956)
2015(22508)
2014(22515)
2013(22556)
2012(20949)
2011(18759)
2010(19285)
2009(18442)
2008(18805)
2007(17404)
2006(15397)
2005(13896)
作者
(59858)
(50530)
(50218)
(47461)
(31783)
(24302)
(22783)
(19705)
(18857)
(18099)
(17072)
(16935)
(16081)
(15944)
(15683)
(15404)
(15282)
(14581)
(14533)
(14508)
(12659)
(12319)
(12244)
(11569)
(11376)
(11338)
(11307)
(11189)
(10227)
(10170)
学科
(93739)
经济(93628)
(90160)
(72282)
企业(72282)
管理(67578)
(47383)
方法(40120)
数学(31782)
数学方法(31544)
农业(31273)
业经(30199)
(28466)
中国(22423)
(19921)
财务(19904)
财务管理(19874)
(19205)
企业财务(18778)
技术(18607)
地方(17950)
(16930)
贸易(16922)
(16440)
(16248)
(16215)
(15891)
(14875)
(14380)
理论(13956)
机构
学院(300712)
大学(293812)
(129786)
经济(127323)
管理(121165)
理学(103783)
理学院(102761)
管理学(101356)
管理学院(100808)
研究(98634)
中国(78629)
(67087)
(61775)
科学(60235)
(58353)
农业(51729)
(50822)
业大(49554)
(47948)
中心(47077)
财经(46279)
研究所(45810)
(41876)
经济学(38557)
北京(38484)
(37180)
(35892)
师范(35589)
经济管理(35156)
经济学院(35109)
基金
项目(195337)
科学(154421)
研究(144086)
基金(141863)
(123495)
国家(122090)
科学基金(104872)
社会(93116)
社会科(87921)
社会科学(87888)
(78592)
基金项目(75967)
自然(66695)
自然科(65040)
自然科学(65016)
(64195)
自然科学基金(63898)
教育(62853)
编号(58813)
资助(56213)
成果(45974)
(43861)
(43570)
(43417)
重点(43291)
(42578)
创新(40082)
课题(39068)
国家社会(38446)
(37519)
期刊
(152640)
经济(152640)
研究(84017)
(67750)
中国(61340)
(47888)
农业(45608)
学报(45290)
科学(44971)
管理(43962)
大学(34392)
学学(33008)
业经(31298)
(29211)
金融(29211)
技术(26211)
(24665)
财经(22936)
教育(22334)
经济研究(21771)
问题(21125)
(19801)
技术经济(17903)
世界(16362)
(16017)
科技(15475)
农村(15188)
(15188)
资源(15059)
现代(14726)
共检索到453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清  杨学军  祝华军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搜集整理数据较完整的2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测算其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表明,综合技术有效和综合技术无效的农业科技园区均约各占一半,技术无效的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土地面积基本大于1 000hm~2,而技术有效的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土地面积较多分布在400~700hm~2。建议将500~1 000hm~2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适宜规模,并增加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投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凤君  孙世民  任爱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晓萍  霍明  房建琳  
[目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主阵地,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测算园区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对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园区运营效率的因素,为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做出参考。[方法]以13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园区的运营效率,利用修正二阶段泰尔系数对园区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了园区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园区运营效率的区域差异在逐步变大,而造成这种差异拉大的原因是省域内园区之间的差异,因此造成园区运营绩效差异主要因素并非是区位因素,而是园区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结论]对于运营绩效不佳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需要重视园区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完善、做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落实、推动园区科技孵化器与加速器的建设。同时,注重农村电商平台的搭建以及农业科技龙头企业的培育,并促进示范基地与研发机构与实际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大农业品牌化运作的力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白雪洁  姜凯  庞瑞芝  
本文从外资与土地的集约利用角度,将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划分为四种模式,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我国27个国家级开发区2004—2006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和外资利用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形成了外资与土地利用效率双高的集约高效发展模式,以及外资与土地利用效率一高一低的失衡发展模式的开发区都很少,大量存在的是外资与土地利用效率双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并据此提出单边突破式、扬优补劣渐进式,以及短期积蓄能量跨越式发展等几种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志英  
完善的技术对接机制是实现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功能的关键,它是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进程、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新型农民的成长、推动新农村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的实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技术对接机制为例,分析了"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民"技术对接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技术对接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晓娜  
休闲农业园建设是我国近期旅游开发的热点。本文结合武陟县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以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休闲农业园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土地利用问题主要包括园区用地区位选择、园区用地规模的控制、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利用和旅游用地的建设和布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帆  杨尧  
农业科技园区和基地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为依托 ,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及工程设施等高新技术为一体 ,在引进和开发国内外优质品种与先进技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带动农民致富及展示和辐射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并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本文拟以珠海市农科中心的成功经验为例 ,对其中的外向型高新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体制等进行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涂国平  贾仁安  朱军平  
本文在对江西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系统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复杂系统反馈分析理论 ,对井冈山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系统进行了反馈结构分析 ,给出了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反馈环路 ,分析表明沼气工程是解决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系统内部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毅  肖腊梅  胡文敏  易敏  谢宜章  
以长株潭城市群中开发强度最大的长株潭核心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计量分析工具分析长株潭核心区200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从自然环境、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产业驱动、人口增长等六大维度,以及城市交互作用等方面研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各地类变化的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耕地减少324.96 km2、林地减少855.47 km2,建设用地增长1 161.87 km2,草地与水体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并略有变动。(2)2000—2008与2008—2018年两期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子存在较大差异。(3)自然环境(DEM、河流水系)是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变化的基础条件,从根本上决定着三种地类变化的空间形态;区位交通中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的延伸,扩大了三种地类变化的范围;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产业发展、人口增长加快了三种地类变化的速度。(4)城市交互作用强度有效反映了各种地类变化,特别是建设用地变化的趋势,这表明城市交互作用强度是除六大维度外的第七大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燕  高吉喜  王金生  
运用3S技术,分析辽宁省1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合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不同时期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0年期间,保护区总面积增加6%,湿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未利用地、水域、农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净增值为6.96×106元/年,增长率0.04%。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构成比例保持相对稳定,各单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表明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服务作用的保护和维持效果较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洋  
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伴随农业科技园的完善,为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资源。在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响下,生态旅游成为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将农业科技园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深度挖掘农业科技园的生态旅游功能,完善科技园的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发挥出其旅游经济价值;同时利用农业科技园发展生态旅游,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科技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洋  
农业科技园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伴随农业科技园的完善,为农业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资源。在生态环保理念的影响下,生态旅游成为现代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将农业科技园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深度挖掘农业科技园的生态旅游功能,完善科技园的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发挥出其旅游经济价值;同时利用农业科技园发展生态旅游,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业科技园生态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霍明  张亮  谢玲红  李晓萍  
[目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集成转化的重要载体,是科技驱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对于园区创新过程效率的评价有助于为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利用DEA-BCC模型测算了158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研发效率和创新转化效率。并利用空间差异与关联分析探究其空间格局的演变。[结果]研究表明,园区的创新发展中存在着“创新研发高而创新转化低”的问题。同时,效率矩阵分析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园区还处于低创新研发—低创新转化的区域,而处于双高区域的园区不足15%,园区的创新价值链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创新效率的空间分析方面,园区的创新研发效率和创新转化效率呈现出省域之间逐步分化的趋势。[结论]针对园区未形成有序的区域协同发展空间格局的状况,本文给出了三种针对性的协同发展模式与具体对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模型对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林业用地面积与农林牧渔等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利用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影响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建设用地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贡献率为正;森林对吸收二氧化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破坏、砍伐或森林火灾等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建议在合理、高效利用现有土地的同时,通过加强农地保护和林地抚育,继续增加植树造林等措施来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