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75)
- 2023(18193)
- 2022(15683)
- 2021(14719)
- 2020(12206)
- 2019(27791)
- 2018(27476)
- 2017(51783)
- 2016(28542)
- 2015(31872)
- 2014(31742)
- 2013(30830)
- 2012(28407)
- 2011(25475)
- 2010(25876)
- 2009(24006)
- 2008(23090)
- 2007(20288)
- 2006(18045)
- 2005(16053)
- 学科
- 济(105049)
- 经济(104917)
- 管理(81706)
- 业(73966)
- 企(60918)
- 企业(60918)
- 方法(44238)
- 数学(37605)
- 数学方法(36986)
- 农(32208)
- 中国(30025)
- 财(27907)
- 学(26807)
- 业经(24232)
- 地方(22982)
- 制(21252)
- 农业(20967)
- 贸(19785)
- 贸易(19770)
- 理论(19502)
- 环境(19404)
- 易(19173)
- 和(17948)
- 银(17316)
- 银行(17267)
- 务(16892)
- 策(16848)
- 财务(16803)
- 财务管理(16761)
- 行(16539)
- 机构
- 学院(393296)
- 大学(392695)
- 管理(152095)
- 济(150213)
- 经济(146661)
- 研究(138175)
- 理学(130304)
- 理学院(128791)
- 管理学(126309)
- 管理学院(125627)
- 中国(103145)
- 科学(87658)
- 京(85435)
- 财(70859)
- 所(70563)
- 农(69914)
- 研究所(64278)
- 中心(62477)
- 业大(61341)
- 江(60285)
- 财经(55338)
- 范(54725)
- 农业(54694)
- 师范(54200)
- 北京(54021)
- 院(51092)
- 经(50228)
- 州(48171)
- 技术(43905)
- 师范大学(43506)
- 基金
- 项目(268686)
- 科学(209591)
- 研究(197102)
- 基金(191590)
- 家(168778)
- 国家(167129)
- 科学基金(141563)
- 社会(120880)
- 社会科(114266)
- 社会科学(114234)
- 省(105866)
- 基金项目(100622)
- 自然(92787)
- 教育(90890)
- 自然科(90469)
- 自然科学(90442)
- 划(89671)
- 自然科学基金(88738)
- 编号(81978)
- 资助(78935)
- 成果(67636)
- 重点(60825)
- 部(58239)
- 课题(57483)
- 发(57387)
- 创(55079)
- 创新(51353)
- 科研(51077)
- 项目编号(49722)
- 大学(49274)
- 期刊
- 济(171295)
- 经济(171295)
- 研究(116713)
- 中国(82702)
- 学报(65704)
- 农(63874)
- 科学(59458)
- 管理(56198)
- 财(53483)
- 教育(51361)
- 大学(48972)
- 学学(45746)
- 农业(44305)
- 技术(34680)
- 融(34337)
- 金融(34337)
- 业经(29228)
- 经济研究(26595)
- 财经(25754)
- 业(24050)
- 图书(22049)
- 经(22046)
- 问题(21550)
- 科技(19519)
- 版(19508)
- 资源(18811)
- 技术经济(18025)
- 理论(17851)
- 现代(17373)
- 贸(16960)
共检索到594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懿芸 毛晓红 黄祖辉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为例分析发现:浙北平原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水平最优且最利于粮食生产,核心城市区耕地保护则难点较多、挑战较大。浙西南山区虽耕地自然条件不占优,但由于社会经济负向驱力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耕保压力较小,耕地综合安全性整体较高。浙东沿海区和浙中丘陵区耕地综合保护水平处于省内中等,但前者弱势指标偏多,后者各项指标排名较均衡,指标间差异最小。研究进一步为优化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工作、保障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雯
[目的] 基于耕地发展权价值的测算,探析内蒙古耕地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各盟市耕地发展权的测算,结合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等数,借助ArcGIS10.2软件、EXCEL软件分析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措施。[结果]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31.84%耕地面积满足区域粮食自给,粮食总盈余量为2263.66万t,折算成盈余耕地面积为777.99万hm~(2),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为77.38万元/hm~(2),耕地发展权最高总价值为60202.74亿元。其中用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耕地面积占55.23%,折算耕地面积为5113.72万hm~(2),耕地发展权价值为3957.11亿元。各盟市中呼和浩特市的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最高,为228.32万元/hm~(2),其次为鄂尔多斯市,172.87万元/hm~(2),最低是兴安盟,为21.83万元/hm~(2);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背景下,呼伦贝尔市耕地发展权价值最高,为412.52.亿元,其次是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向安盟和巴彦淖尔市,分别为317.57亿元、336.89亿元、250.10亿元、212.66和190.58亿元,最小正值为乌兰察布市,为23.92亿元;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阿拉善盟5盟市出现耕地赤字,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为“负值”。[结论] 内蒙古各盟市耕地自给比例和粮食盈亏量差异较大,耕地机会成本和耕地发展权总价值变化大,这与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分布相对集中,自然资源禀赋和耕地生产力差异较大,以及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率不同是分不开的。最后结合各盟市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价值和耕地发展权价值综合分析并提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毛晓红 李懿芸 傅琳琳
粮食安全是关乎民生的战略问题,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本文以耕地资源稀缺的浙江省为例,在明晰耕地基本现状情况和已有耕地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成果总结了开展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此为资源禀赋条件不足地区的耕地综合保护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凤魁 张靖野 王秋兵
对耕地数量、质量与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耕地保护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升华,是耕地空间分区管制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以辽宁省盘锦市为研究区,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生态特征进行现状评价及空间保护分析,可为耕地资源三位一体的保护分区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结果表明:盘锦市耕地数量特征值相对较高,集中分布特征显著。耕地质量及生态指数的高值与低值区域均呈现分散和不均匀分布的空间特征,集中分布在粮食主产区域。耕地数量空间集聚性相对较高,耕地密度大的地区集聚特征显著,属于HH型高值分布区域。耕地质量的空间集聚性相对较差,HH型与LL型区域耕地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较为零散。耕地生态的空间集聚性不显著。根据耕地资源空间相关性特征的分析结果,可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优势保护区、一般保护区、整治改良区和农业结构调整区等4个一级保护分区和10个二级保护分区,建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分区。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空间相关性 保护分区 盘锦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祖健 郝晋珉 陈丽 张益宾 王娟 康丽婷 郭稷桁
为探讨新时期下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内涵和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回顾并总结近10年耕地保护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系统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过程和状态与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相结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是一个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实质是全面维护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保障区域和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活动。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监督、鼓励和引导耕地使用者集约化、绿色化利用耕地资源,使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地要素特性稳定且生态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状态。2)三位一体保护路径设计:树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视角的保护理念,采取分区分级保护机制,健全耕地生态补偿制度,规范农户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行为,实时监测系统中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状态,最终实现我国全方位耕地保护格局。此研究成果可为新时期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庆媛 刘燕 杨人豪 杨凯悦
耕地休耕是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视域,提出耕地休耕应重点优化休耕区域布局、完善休耕补偿体系、强化休耕地利用及管理,并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耕地治理、耕地用途管制制度等相结合,全面健全耕地休耕制度等思考性建议。
关键词:
耕地休耕 制度思考 “三位一体”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尤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耕地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一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基于人多地少基本国情而导致的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在生产粮、豆、奶、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方面比我国更具资源和成本优势,对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进而对生产形成的冲击不断加大。虽然我国政府对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尤飞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耕地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一方面,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基于人多地少基本国情而导致的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在生产粮、豆、奶、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方面比我国更具资源和成本优势,对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进而对生产形成的冲击不断加大。虽然我国政府对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娟 张峻峰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新形势下中国政府对耕地保护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管理要实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系统化、生态化推进耕地保护是发达国家地区实践的重要趋势,本文梳理了发达国家主要做法,总结其经验,以期为中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巧云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核心问题,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依托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之下的粮食安全迎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已经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国内粮食供给得到了基本保障,粮食产业的对外开放也处于领先水平。现阶段通过分析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发展历程,阐述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局和挑战,有助于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方向指引。
关键词:
对外开放 粮食安全 粮食贸易 保障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拥华
我国耕地抛荒的性态似乎愈演愈烈,目前已经引起多方关注。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很多人都产生了耕地抛荒必然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惯性思维。但是,耕地抛荒不等于耕地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不一定导致粮食减产,而粮食减产也不一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可见,耕地抛荒要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存在一组相应的条件。这些条件在现实中不一定或者难以出现。即使耕地抛荒造成粮食紧张的状态,也会因为两者之间存在负反馈效应而趋于缓解。此外,耕地抛荒对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来源的可持续安全也有正向意义。所以,耕地抛荒未必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耕地抛荒 粮食减产 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言文 施毅超 胡正义 牛高华 孙燕
从经济增长规律与发展阶段来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的减少趋势还将持续一定时期。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及耕地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耕地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耕地变化态势,揭示出耕地损失率高峰值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通过国家粮食安全的态势判断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减少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小,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有效供给的结论。从而提出耕地保护的思路:“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政策;进入“十二五”之后,耕地保护政策应转为严格控制。为此,...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朗 何蒲明 魏君英
文章首先分析了近年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底线保障情况;然后,通过对未来一定时期谷物需求量的预测,测算满足未来谷物需求量所需要的最低耕地面积,通过比较,测算出我国理论上的休耕地规模。认为我国休耕的耕地空间约为400万公顷,比例约为3%;最后,基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稳步扩大休耕面积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休耕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李元龙 祁慧博
中国—世界农业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WARMEM)是一个多市场多区域的以中国粮食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全球农业市场政策分析模型。本文描述了CWARMEM模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建模过程,并应用该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趋势进行情景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资源、经济等因素变动对我国未来十年粮食安全局势的影响。到2020年全球粮食产需将维持稳定增长,但是贸易规模难以扩大;我国粮食产量将能实现粮食安全规划目标,但自给率却低于95%,其中稻谷和玉米的自给率下滑对于粮食自给率的影响较大;国内各省份间供求差异更趋显著。确保粮食安全,应注重国内各省份协调与责任分担机制,善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以...
关键词:
粮食供求均衡 农业市场模型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耀林 辛格格 安睿 刘艳芳
[目的]全方位明晰耕地安全格局是协调人地关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较少综合数量、质量和生态效益讨论耕地安全变化趋势。[方法]基于湖北省2009、201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从“三位一体”视角出发,计算图斑面积、所处高程和连片度定义数量和质量变化,建立“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评估生态变化,综合评价耕地安全格局变化趋势。[结果]数量方面,两年间耕地整体呈“中部增加,东西流失”的空间态势,其中西部耕地转移动态度也较高,主要与林地发生土地流转;质量方面,补充耕地的平均海拔及坡度均低于占用耕地,耕地整体向低海拔区域、小坡度地区转移,但存在占连片补零星现象;生态方面,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下降,各区县间差异也在扩大。[结论]研究结果明晰了湖北省耕地保护应关注的重点区域,并分区分类提供了管控措施。
关键词:
耕地 耕地变化 图斑 三位一体 湖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