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77)
2023(4841)
2022(4086)
2021(3860)
2020(3337)
2019(7338)
2018(7168)
2017(12774)
2016(7062)
2015(8293)
2014(8326)
2013(8018)
2012(7897)
2011(7052)
2010(7487)
2009(6970)
2008(7139)
2007(6864)
2006(6226)
2005(5988)
作者
(23094)
(19469)
(19255)
(18315)
(12579)
(9468)
(8848)
(7524)
(7386)
(7073)
(6735)
(6695)
(6469)
(6271)
(6266)
(5975)
(5864)
(5787)
(5639)
(5611)
(5092)
(4839)
(4826)
(4539)
(4415)
(4314)
(4313)
(4304)
(4131)
(4029)
学科
(26572)
(26536)
经济(26489)
管理(23289)
(22576)
企业(22576)
技术(12277)
方法(10488)
中国(9014)
数学(8439)
(8377)
数学方法(8258)
(7304)
(6792)
技术管理(6561)
(6451)
业经(5828)
(5672)
贸易(5667)
农业(5595)
(5552)
理论(5422)
(5249)
银行(5230)
(5038)
金融(5037)
(5021)
(4764)
教育(4750)
(4295)
机构
大学(109047)
学院(106850)
(41134)
研究(40890)
经济(40015)
管理(39010)
理学(32494)
理学院(32072)
管理学(31367)
管理学院(31165)
中国(30927)
科学(26530)
(24982)
(22227)
(21278)
研究所(20147)
中心(19298)
(18521)
(18101)
业大(17077)
农业(16682)
北京(16291)
(15463)
师范(15279)
技术(14630)
财经(14270)
(14237)
(14215)
(13593)
(12891)
基金
项目(68304)
科学(52808)
研究(49963)
基金(47666)
(43899)
国家(43027)
科学基金(35020)
社会(30137)
社会科(28423)
社会科学(28413)
(26888)
基金项目(24494)
教育(23068)
(23021)
自然(22399)
自然科(21922)
自然科学(21916)
自然科学基金(21542)
编号(20329)
资助(19831)
成果(17897)
重点(15719)
(15093)
(14873)
(14789)
课题(14524)
创新(13960)
科研(12875)
计划(12818)
项目编号(12778)
期刊
(50313)
经济(50313)
研究(32903)
中国(29002)
学报(20823)
(19883)
科学(18834)
教育(17142)
管理(16669)
大学(15452)
(14886)
学学(14208)
农业(13917)
技术(12634)
(10097)
金融(10097)
(8303)
图书(7911)
科技(7659)
财经(7462)
技术经济(7135)
经济研究(6986)
(6880)
论坛(6880)
业经(6710)
(6557)
(6184)
世界(6059)
问题(5917)
(5719)
共检索到17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2017年1月召开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依照惯例,表彰和奖励了在国家科学研究、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从获奖名单不难看出以下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共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除了二等奖有一个香港浸会大学的"自适应与高精度数值方法及其理论分析"项目获奖外,其余成果均被国内公立大学、政府机构或国企获得,民营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连燕华,石兵,刘学英,马晓光  
本文研究了科学技术产出的形式和内容,探讨了用于描述国家科学技术产出的定量方法,设计了科学技术投入指数和产出指数,并利用这两组指数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双清  
2013年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我校农学院陈立云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柏连阳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田杂草安全高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立云教授主持完成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选育及种子生产新技术"项目历经20年的研究,育成制种安全、综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利用该不育系选配了13个高产杂交组合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研制和发明了两用核不育系及杂交组合安全高产、高效种子生产新技术,解决了困扰两系法杂交水稻生产多年的主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010年度国家最高奖获得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师昌绪院士。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超  李文丽  
创新策源能力评价面临指标难以选取、数据难以衡量的问题,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是一个理想的可量化指标。本文从创新策源能力的内涵出发,将其划分为科研创新策源能力、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结合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与3类创新策源能力的对应关系,构建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改进后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京沪深2010—2018年创新策源能力进行评价对比。研究发现:北京的综合创新策源能力以及科研、技术、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均领先于上海和深圳,且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尤为突出;上海在科研创新策源方面最有可能率先取得突破;深圳产业创新策源能力的增长性显著高于北京和上海。本文丰富了创新策源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且为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创新策源能力建设提供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姚满瑜  薄玉民  
一、"国家科学技术咨询会议"的机构设置、运营依据 1987年10月韩国第九次修改宪法时,新增加了设置"国家科学技术咨询会议"的条款(宪法第127条第3项),规定:"国家努力通过科学技术革新、情报以及人才的开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达到以上目的总统可设置必要的咨询机构。"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申期  
本文通过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技术政策演进历史,探讨了科学技术现代发展在哲学、经济、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广泛意义,以及认识这种发展应有的新角度。为此,科学地确认科学技术政策在国家现代发展中的地位成为必然。此外,本文结合科学技术发展在当代科技、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重大贡献,分析了科学技术自身的利弊;论述了科学技术政策在国家的现实及政策的实现间的辩证关系;现代科学技术政策在参与竞争和承受风险方面的实质;制定科学技术政策的框架体系与结构设计;提出了科学技术政策进行国格风貌设计时的基点和视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天衣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林学院名誉校长张齐生教授主持,浙江林学院作为主持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遂昌文照竹炭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历时10余年潜心研究,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秋实  吴幸雷  邬亚男  钟全  徐军  
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后广东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数量、等级、获奖率和领域分布等情况进行详细数据分析,并与近年来广东省研发经费支出、基础研究投入、企业和高校研发经费支出、省级重大科技成果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广东省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主要存在提名和获奖项目数量和等级不高、获奖项目奖种和领域分布不均衡、提名和获奖项目来源不广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为广东省进一步做好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提出加强项目挖掘和培育、强化与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对接和激励服务、建立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工作后评估制度、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等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春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岩  
为了奖励那些在各级、各类决策和各层次管理的软科学研究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獻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软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原科技管理奖扩充为软科学奖,成立软科学评审组。软科学奖励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刚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九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科学技术奖励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通过与“八五”期间的比较,对国家三大科技奖励获奖项目的数量和水平、获奖人员情况、获奖单位类型和推荐单位的获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印度国家科学技术和开发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印度科技研究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理事会,专门从事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1981年,该中心改名为国家科学技术和开发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