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1)
2023(12197)
2022(10195)
2021(9781)
2020(7816)
2019(17816)
2018(18198)
2017(31107)
2016(17685)
2015(19401)
2014(19519)
2013(17692)
2012(15908)
2011(14447)
2010(15103)
2009(13722)
2008(13231)
2007(12232)
2006(10923)
2005(9814)
作者
(45987)
(38059)
(37858)
(36049)
(24092)
(18227)
(17309)
(14587)
(14530)
(13783)
(12859)
(12618)
(12281)
(11927)
(11763)
(11630)
(11552)
(11186)
(11117)
(10726)
(9773)
(9421)
(9003)
(8971)
(8886)
(8579)
(8427)
(8243)
(7812)
(7630)
学科
管理(50879)
(48822)
经济(48734)
(46523)
(41690)
企业(41690)
中国(22929)
教育(22839)
技术(19011)
(16674)
理论(16247)
(15888)
(15497)
业经(14896)
方法(14759)
(14659)
技术管理(12829)
教学(12513)
(12143)
(11357)
银行(11332)
(10908)
数学(10634)
(10419)
金融(10411)
数学方法(10405)
农业(10399)
地方(10131)
(9663)
(9484)
机构
大学(225410)
学院(224899)
管理(79796)
研究(79101)
(78023)
经济(75791)
理学(66839)
理学院(65995)
管理学(64695)
管理学院(64218)
中国(55390)
(49615)
科学(46953)
(40844)
(40511)
师范(40162)
(39229)
(38687)
教育(36698)
中心(35624)
研究所(35062)
(32835)
师范大学(32193)
北京(32022)
技术(31578)
(30561)
财经(30213)
业大(29214)
(28985)
职业(27235)
基金
项目(142587)
研究(116672)
科学(113346)
基金(96458)
(83661)
国家(82376)
科学基金(69948)
社会(69622)
社会科(65496)
社会科学(65485)
教育(60879)
(60105)
编号(51934)
(51136)
基金项目(49768)
成果(46162)
自然(41596)
自然科(40629)
自然科学(40614)
自然科学基金(39902)
课题(39500)
资助(36733)
(35500)
(33644)
重点(33283)
项目编号(32186)
(32167)
创新(32016)
(31341)
规划(30201)
期刊
(97507)
经济(97507)
研究(79864)
教育(66591)
中国(64097)
(33640)
管理(33486)
学报(32101)
(31080)
科学(29592)
技术(25486)
大学(25477)
学学(21755)
农业(20683)
(19863)
金融(19863)
职业(18239)
业经(17736)
图书(15082)
经济研究(14863)
财经(14553)
(14128)
论坛(14128)
科技(12870)
(12787)
技术教育(11755)
职业技术(11755)
职业技术教育(11755)
(11392)
问题(10955)
共检索到369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成军  
文中指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一网络系统,介绍了基于这一网络系统的知识创新的知识生产内生性、知识传播内生性、经济特征及其与组织变革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了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下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尝试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宜加强的五个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继东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实践教学环节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不同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现有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温军  王思钦  
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特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从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国家创新体系的新内涵和重构逻辑入手,廓清新发展阶段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优势和掣肘,进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创新体系应服务于“领跑”式创新、契合于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注重发挥在制度、产业链、创新链和市场规模上的优势,并着力克服创新模式、主体、环境和外部性等方面的问题。在实践路径上,要统筹“集中式”与“分散式”创新力量,使各创新主体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加强连结,兼顾“向南”和“向北”国际科技合作,令全体人民共享科技发展红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檀慧玲  
高等教育在芬兰国家创新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广泛多样化的责任,并与区域发展政策密切相关。作为芬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不仅为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且在其中扮演着知识创新者角色,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我国高等教育同芬兰大致相同,基本属于政府驱动型发展模式。因此,深入探究芬兰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角色与作用,对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建强  
近年来,终身教育理念在我国社会得到广泛认可,以成人教育为基础的终身教育模式已逐步发展并初具规模。终身教育理念的诞生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实现教育为人类终身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利用高等教育的丰富资源与发展经验,能有效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发展。因此,基于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特殊关系,应从教学与课程两个方向入手,从而促进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高等教育实现改革与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军  
科技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的强弱,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现实和迫切的选择。地方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教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 ;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内抓好城市创新体系建设 ,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加速经济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翔浩  
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转移的源泉,高等教育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协同效应的发挥。高等教育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在途径上需要实现从累积式向协同式提升,在机制上需要实现从竞争性到协作性跨越。国家和政府要在创新政策环境、激励制度和分险分担和利益共享上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协同创新的激励制度,深入健全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制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三、研究生教育要加快改革和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1正确认识研究生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江总书记多次讲过:“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宗远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高职教育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容置疑的巨大作用。发展高职教育,有利于提高基层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产业创新水平,打破发达国家建立的技术壁垒,也有利于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镇柔  
本文作者综合了最近报刊登载有关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文章观点,简单介绍了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着重联系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当前应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看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钢  
当今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 我们决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科技创新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我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走清洁发展、协调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那么,高校在整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中如何定位,到底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不得不深思和努力实践的话题。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肖雪葵  龙群  黄健  张汉文  
笔者通过湖南省科研机构改革的调研,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阐述了创新型国家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关系。笔者认为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应加大对科研机构改革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使科研机构能为国家创新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长春  
文章从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出发,概述了国家创新体系思想的由来、特征、目标等,论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构建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于咏全  王计昕  王振泉  王克民  孙雪梅  
本文论述了针对知识型时代的知识特征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知识型时代的知识特征:(1)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当代科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与相互结合,相互接近与相互影响上;(2)硬、软科学知识的整体化越来越明显。硬科学知识是知识经济的基石,没有硬科学整体化的知识创新,也不会出现知识经济;而软科学知识是知识经济创效、增效的关键所在,二者缺一不可。根据这一特征建立的国家创新体系,其结构包括了教育、科研和产业等几个系统。它的运行机制,包括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财政、银行和产业等部门的资金投入,以及产、学、研一体化组成的运行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