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0)
- 2023(15329)
- 2022(12938)
- 2021(11934)
- 2020(10475)
- 2019(24088)
- 2018(23798)
- 2017(45905)
- 2016(24533)
- 2015(27680)
- 2014(27396)
- 2013(27012)
- 2012(24732)
- 2011(22050)
- 2010(22048)
- 2009(20480)
- 2008(20373)
- 2007(17987)
- 2006(15285)
- 2005(13734)
- 学科
- 济(99111)
- 经济(98966)
- 管理(75476)
- 业(71448)
- 企(60199)
- 企业(60199)
- 方法(47575)
- 数学(42110)
- 数学方法(41589)
- 财(30789)
- 农(26432)
- 中国(25974)
- 制(25505)
- 业经(21649)
- 学(19620)
- 务(19219)
- 财务(19163)
- 财务管理(19108)
- 贸(18369)
- 贸易(18361)
- 企业财务(18180)
- 银(18096)
- 银行(18056)
- 体(17900)
- 易(17884)
- 地方(17506)
- 融(17449)
- 金融(17444)
- 行(17204)
- 农业(16974)
- 机构
- 大学(348024)
- 学院(345752)
- 济(145281)
- 经济(142430)
- 管理(136289)
- 理学(118010)
- 理学院(116761)
- 管理学(114763)
- 管理学院(114108)
- 研究(112484)
- 中国(86737)
- 京(71467)
- 财(70450)
- 科学(67262)
- 财经(55916)
- 所(55508)
- 农(55127)
- 中心(53518)
- 江(51470)
- 经(50863)
- 业大(50262)
- 研究所(50259)
- 经济学(45859)
- 北京(44281)
- 范(43339)
- 农业(43250)
- 师范(42840)
- 财经大学(41841)
- 经济学院(41517)
- 院(41031)
- 基金
- 项目(235904)
- 科学(187282)
- 基金(174502)
- 研究(170968)
- 家(152512)
- 国家(151039)
- 科学基金(130502)
- 社会(111010)
- 社会科(105363)
- 社会科学(105334)
- 基金项目(92498)
- 省(91222)
- 自然(84647)
- 自然科(82718)
- 自然科学(82694)
- 自然科学基金(81239)
- 教育(79587)
- 划(76984)
- 资助(71116)
- 编号(67868)
- 成果(55056)
- 部(53626)
- 重点(53328)
- 创(49514)
- 发(49478)
- 国家社会(46775)
- 制(46764)
- 教育部(46570)
- 创新(46382)
- 课题(46382)
共检索到505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进娥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监察委员会行使国家监察职能,不仅是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重大司法制度创新。监察委员会对于改善刑事诉讼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有利于克服检察院自我监督的不足,促进检察院人权保障职能的发挥,实现检察权的规范运行;有利于辩护权的实质化,实现辩护权与公诉权的平等对接;有利于庭审实质化及法官的独立、中立,保障审判权公正运行。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检察权 辩护权 审判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闵志慧 邱浪 王海兵
近两年我国着力推行反腐倡廉建设,监察体制改革风头正盛,在这样的大环境和背景下,内部审计必将跟上改革步伐,在监察委员会的指导下创新自身发展策略。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监察委员会与内部审计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新设立的监察委员会给内部审计带来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与工作合规性的提升这两方面影响,并从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内部审计任职门槛、内部审计自我监督三个方面探讨了新监察制度下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我国内部审计的未来发展予以启迪。
[期刊] 求索
[作者]
姚建龙
监察委员会的设置是为了完善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同体监督"的困扰,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诉讼监督的职能属性,实现了对国家公职人员机关职务廉洁性的全方位监督。监察体制改革将检察机关原有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等权力剥离后划归至监察委员会,为明确检察机关职能划分、建立以公诉权为核心的检察制度改革提供了契机。检察机关在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应正确处理与国家监察委的关系,建立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检察监督与监察监督的联动机制。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检察制度 监察权 法律监督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锴 王心阳
监察委员会的权限包括针对违纪和职务违法行为的监察权以及针对职务犯罪行为的侦查、移送起诉权两种。前者带有行政权的性质,可以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后者带有刑事司法权的性质,无法对其提起行政诉讼。公职人员对监察委员会提起行政诉讼的理论难题在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但该理论在国内外都有消解的迹象,无法继续作为排除对监察行为进行行政诉讼的理由。同时,我国过去的司法实践中,存在136个以行政监察机关为被告且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98.5%的案件是公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控告检举权和知情权对行政监察机关提起的。此次的监察体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轶
对刑事管辖权的质疑,是保护案件当事方合法权益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刑事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内在要求。目前在世界诸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均已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尚未确立相关制度。因此,为正确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当要借鉴外国刑事诉讼法中相关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管辖权争议制度的构建。
关键词:
刑事诉讼 管辖权异议 构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冀生 钟华友
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本是两种性质迥异的权力形态。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与控诉职能根本不能兼容体。以此为思想定位,笔者提出了改革目前刑事诉讼结构以调整和完善刑事诉讼监督的新构想。
关键词:
检察监督 诉讼职能 诉讼主体 机制构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之茵
文章在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建立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给出了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实现机制,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在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 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永鹏
俄罗斯刑事诉讼制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991年独立以后 ,俄罗斯对原苏联的刑诉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改革的着重点主要集中在转变原来的刑诉理念和扩大被告人与辩护人的权利。但是 ,新的刑诉制度还需要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
关键词:
俄罗斯 刑事诉讼制度 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婷
文章从限制死刑的适用、辩护制度和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三个方面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与《公约》确立的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提出自建议,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使其与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相协调,以便我国尽早批准和实施《公约》,从而促使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进一步法治化、民主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国际公约 刑事诉讼 制度完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次金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特有的职能,这种职能反映了检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本质特征。要依据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用足用好相关条款,全面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与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原则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 法律监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波
建立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债权人委员会(以下简称为"债委会")制度,是中国银保监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制度创新。实践证明,债委会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了集体协商、集体决策、一致行动的工作平台,有助于重塑银、政、企互信合作机制,为统筹解决
关键词:
企业经营风险 债权人会议 银行业金融机构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陆瑶
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的一个监督机制而被引入。理论上审计委员会代表所有者负责外部审计事务,监督经理人防止审计合谋;现实中审计委员会受制于经理人而缺乏独立性,成为制约其作用发挥的瓶颈。审计委员会在维护外部审计独立性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独立性问题。本文以独立性为切入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上述差异及其原因,认为需要在人员构成与聘用、薪酬制度等方面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以促进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独立性的维护作用的提高。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外部审计 独立性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力云
本文通过介绍审计委员会制度的产生和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 ,说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实质上是内部审计 ,是一种内部控制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因此与我国的监事会制度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其发展源于职业组织、立法机构和企业自身的共同推动 ;审计委员会只有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客观性、胜任能力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我国企业如果建立审计委员会 ,也不能设在监事会下 ,仍然应隶属于董事会。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发展 评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洪剑峭 方军雄
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质量视角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各年截面数据,设有审计委员的上市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同时也发现这种盈余质量上的差异已经存在于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上一年。当控制这种成立前的盈余质量差异之后,本文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本文结论并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在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方面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委员会 盈余质量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丹
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上市公司可在董事会中建立审计委员会。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弥补目前监事会监督缺陷与不足、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举措及有益尝试。从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上市公司虽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是财务丑闻仍然层出不穷,这使公众对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产生了质疑。由于我国审计委员会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加上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的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