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26)
- 2023(16767)
- 2022(14492)
- 2021(13350)
- 2020(11108)
- 2019(25578)
- 2018(25408)
- 2017(48246)
- 2016(25511)
- 2015(28550)
- 2014(28731)
- 2013(28575)
- 2012(26733)
- 2011(24361)
- 2010(24843)
- 2009(22803)
- 2008(22288)
- 2007(19758)
- 2006(17938)
- 2005(16282)
- 学科
- 济(121694)
- 经济(121563)
- 管理(70864)
- 业(66119)
- 企(53025)
- 企业(53025)
- 方法(43873)
- 数学(37259)
- 数学方法(36831)
- 中国(35379)
- 地方(31049)
- 农(29681)
- 业经(25577)
- 学(25572)
- 财(23957)
- 农业(20407)
- 制(19933)
- 贸(19446)
- 贸易(19428)
- 易(18676)
- 理论(18516)
- 银(17990)
- 银行(17946)
- 环境(17843)
- 融(17806)
- 金融(17805)
- 和(17616)
- 地方经济(17431)
- 行(17291)
- 发(16322)
- 机构
- 大学(371526)
- 学院(368376)
- 济(153490)
- 经济(150023)
- 管理(141932)
- 研究(133407)
- 理学(120631)
- 理学院(119172)
- 管理学(117114)
- 管理学院(116433)
- 中国(99997)
- 京(81858)
- 科学(80955)
- 财(69975)
- 所(67813)
- 研究所(61076)
- 中心(59270)
- 农(58035)
- 江(56173)
- 财经(54578)
- 北京(53051)
- 业大(52247)
- 范(52029)
- 师范(51496)
- 经(49405)
- 院(48492)
- 经济学(46095)
- 州(45520)
- 农业(44694)
- 师范大学(41732)
- 基金
- 项目(243132)
- 科学(190425)
- 研究(179745)
- 基金(174536)
- 家(152202)
- 国家(150665)
- 科学基金(128533)
- 社会(113214)
- 社会科(107230)
- 社会科学(107197)
- 省(94321)
- 基金项目(92370)
- 自然(82001)
- 教育(81915)
- 自然科(79923)
- 自然科学(79904)
- 划(79203)
- 自然科学基金(78432)
- 编号(72825)
- 资助(71538)
- 成果(60450)
- 发(55405)
- 重点(54509)
- 部(52969)
- 课题(51423)
- 创(49537)
- 国家社会(46461)
- 创新(46212)
- 大学(45604)
- 教育部(45548)
- 期刊
- 济(182231)
- 经济(182231)
- 研究(119427)
- 中国(78321)
- 管理(56880)
- 学报(56491)
- 农(53360)
- 科学(53324)
- 财(51990)
- 教育(44697)
- 大学(42974)
- 学学(39907)
- 农业(36720)
- 融(35090)
- 金融(35090)
- 技术(34790)
- 经济研究(29255)
- 业经(28350)
- 财经(27160)
- 问题(24199)
- 经(23340)
- 图书(21525)
- 业(19297)
- 技术经济(19060)
- 理论(17767)
- 科技(17587)
- 贸(17312)
- 现代(17240)
- 世界(16786)
- 商业(16439)
共检索到576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以涛
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版图中已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选取电子商务领域的代表性政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为研究样本,从经济发展的“量”与“质”双维视角出发,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两因素理论框架下,结合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该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路径假设。实证结论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显著促进经济发展,且结论通过了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以及其他形式的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该政策分别通过作用于“人”的因素从而提升经济质量、通过作用于“物”的因素从而扩大经济规模,即路径假设得以验证;以我国“东中西”为标准进行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政策的实践效果受地区发展基础的影响。因此,建议我国继续延续该政策的大方向,并以此为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不断的政策创新、机制创新,促进电子商务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琼 钟坚 唐红涛
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2007—2021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DID模型探究城市电商化发展、就业结构与消费升级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城市电商化发展显著促进消费升级,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电商化发展可通过提升就业结构有效赋能消费升级,主要表现为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替代效应两条路径。进一步研究其空间效应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发挥了显著示范效应,城市电商化发展不仅能推动本地消费升级,对其他地区的就业结构和消费升级均存在空间扩散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顺利 梁威
数字经济时代,推动城市流通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流通效率、畅通国内大循环以及挖掘消费市场潜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0年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城市流通数字化转型赋能消费市场潜能的政策效果展开实证评估。研究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激发消费市场潜能,且该政策在东部地区、高行政级别、高人口密度以及数字化基础条件占优势的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政策能够通过提升供需匹配效率、畅通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强化区域专业化分工间接激发消费市场潜能;此外,城市流通数字化转型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城市消费市场潜能的释放。研究结论为推进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充分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支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继武 吕丽娟
电子商务成为全球经济下行趋势中逆势增长的新引擎,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提升区域创业活跃度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城市电商化转型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并且该政策效应在东部地区、高互联网发展水平、非资源依赖型、大规模型的城市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表现更为明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实现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联合互动,通过扩大创业资源供给、激发市场需求潜力两条作用渠道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本文研究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创业效应,进而激发城市的经济活力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华迎 梁致浩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已有研究显示了政策制度对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但尚未涉及与数字经济核心业态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聚焦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政策开展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2007—2021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数字基建赋能和数字人才赋能两条路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显著政策驱动效应,且对东部地区城市、技术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企业的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进城市电商化建设工作,充分释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加强区域数字环境建设,升级优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引进培育数字化专门人才;根据城市特点进行分类精准施策,如鼓励东部城市发挥资源禀赋加大建设投入,给予技术密集型行业政策资源倾斜,通过政策激励中小企业充分借助外部数字条件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弯道超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贺梅 王燕梅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分配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外生冲击,借助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政策实施对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也通过引入交互项重点关注了高技能劳动者相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溢价。研究发现,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引致了突出的技能溢价,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的样本中存在差异。进一步地,产业结构转换、出口技术升级、电商销售额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主要的作用渠道。本文的结论为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能溢价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毅 姜长运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城市电商化已经成为助力低碳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我国283个城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建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电商化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电商化显著减少碳排放和提升碳效率,并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显著;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电商化对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东部地区城市效果更为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说明城市电商化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效应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和提升城市的碳效率;进一步空间效应检验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不仅促进了本城市的低碳发展,还对周边城市有着显著的碳减排效应。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并助力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娇
本文以我国2013年先后发布的两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11-2021年2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新型消费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从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城市影响来看,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政策对中东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仁发 陈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和推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本文构建2010—2020年县级面板数据,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检验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缓解县域经济不平等,并且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结果依旧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电子商务发展能够通过提高乡村就业人员比例和促进社会消费缓解县域经济不平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非贫困县、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以及市场可达性较低的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平等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可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提供经验证据,也可为进一步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朝凤 毛霞
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为自然实验,结合1990—2015年中国295个地级市数据以及成立的184家城市商业银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地方金融机构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商业银行的成立显著促进了城市FDI的流入;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估计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结合企业数据证实城商行的设立提升了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可能性,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而影响FDI的区位分布。对城商行兼并和异地扩张行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商行经营规模的扩张,无论是对属地还是异地城市FDI的促进作用均不明显,而城商行资金规模的扩张对FDI有明显促进作用。这些发现将为我国完善金融体系和升级银行业结构、吸引FDI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彪 张琛 郭军 张晨
本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作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多期DID模型实证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农户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项目试点期间电子商务对农户家庭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年轻、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居住在城市远郊的农户家庭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电子商务主要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能力和丰富商品选择机会等渠道影响农户家庭消费。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消费 多期DID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亚飞 石铭 张毅
自贸区是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其带来的全方位改革实验及制度创新对于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尝试将自贸区设立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探究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该效应随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位点与城市科教资源提升而增强;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自贸区设立在短期和长期对技术进步的促进效应均较显著,而对技术效率的改善效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城市创新能力在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二者的协同集聚,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邻近地区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鉴于此,非自贸区设立城市应立足自身要素禀赋条件,创造性吸收自贸区改革试验的经验及制度创新成果,助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壮大城市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通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系统整合,提升产业协同集聚的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出自贸区设立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耀武
在电商进村政策引领下,我国示范县电商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并逐渐成为激活县域新动能、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电商进村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21年3000个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电商进村政策对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电商进村政策能够有效驱动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电商进村政策对中西部和资源型县城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更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翌琳 王祥云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度的重要形式。本文采用对称性设计指数编制方法,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对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就绪度水平落后于应用度;具有电子商务发展优势的国家较少,在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上,欧盟国家的总体情况良好,中西亚国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东南亚国家整体落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彦 王鹏 梁经伟
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中国政府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本文利用2007-2016年间7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增长基本面和生态文明两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经济绿色发展指标,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来分析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这一政策对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均收入,增强环境规制效果,扩大生态资本。在示范区创建的初期,该政策未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生态旅游示范区对人均收入和生态资本的的正向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对环境规制的作用期则较短。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部地区来说,生态旅游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了吗?——来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证据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创新创业、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基于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产业集聚与城市工业部门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吗——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电子商务能降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吗?——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电商下乡能缩小农村家庭消费不平等吗——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准自然实验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