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76)
2023(17837)
2022(15286)
2021(14260)
2020(11648)
2019(26690)
2018(26475)
2017(50480)
2016(27326)
2015(30616)
2014(30632)
2013(30160)
2012(28268)
2011(25796)
2010(26413)
2009(24225)
2008(23572)
2007(20996)
2006(18972)
2005(17263)
作者
(80607)
(67103)
(66264)
(63379)
(42891)
(31997)
(30169)
(26162)
(25517)
(24123)
(22916)
(22754)
(21661)
(21490)
(20953)
(20690)
(19820)
(19441)
(19282)
(19151)
(16905)
(16688)
(16145)
(15425)
(15096)
(14947)
(14931)
(14641)
(13553)
(13158)
学科
(125704)
经济(125582)
管理(78300)
(73335)
(58728)
企业(58728)
方法(46620)
数学(39947)
数学方法(39483)
中国(35063)
(32986)
地方(31641)
(27035)
业经(26968)
(26964)
农业(22439)
(21326)
贸易(21310)
(21193)
环境(21023)
(20566)
(18930)
银行(18886)
(18778)
金融(18776)
(18520)
理论(18241)
(18241)
地方经济(17735)
技术(17404)
机构
大学(393837)
学院(393455)
(165912)
经济(162284)
管理(152369)
研究(142398)
理学(130150)
理学院(128637)
管理学(126585)
管理学院(125871)
中国(106099)
科学(86202)
(85420)
(75316)
(72446)
研究所(65621)
(63921)
中心(63092)
(59838)
财经(59086)
业大(56733)
北京(55090)
(54151)
师范(53705)
(53612)
(51838)
经济学(49821)
农业(49372)
(48169)
经济学院(44499)
基金
项目(261149)
科学(205196)
研究(193104)
基金(188019)
(164212)
国家(162580)
科学基金(138609)
社会(122047)
社会科(115625)
社会科学(115596)
(101507)
基金项目(99055)
自然(88677)
教育(87849)
自然科(86471)
自然科学(86453)
(85553)
自然科学基金(84872)
编号(78609)
资助(77656)
成果(64861)
(59539)
重点(58768)
(57442)
课题(55171)
(53354)
国家社会(49933)
创新(49765)
教育部(49145)
科研(48863)
期刊
(195167)
经济(195167)
研究(125160)
中国(80790)
学报(60393)
(58900)
管理(58264)
科学(56786)
(55015)
教育(46844)
大学(45828)
学学(43006)
农业(40852)
(38419)
金融(38419)
技术(34417)
经济研究(31294)
业经(31082)
财经(29168)
(25113)
问题(24740)
(21118)
图书(20601)
技术经济(20118)
(19042)
科技(18768)
理论(18422)
现代(18401)
世界(18124)
资源(18096)
共检索到607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锦旗   唐诗瑶   张营营  
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20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DID模型,探讨了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可以通过提升市场交易效率和城市生产效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数据试验区设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会因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初始产业结构以及科教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和环境规制对大数据试验区设立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铁山  裴兵兵  
建立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形势下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追赶超越目标的重大机遇,发挥着促进经济要素流动、吸引和配置优质资源的功能,从夯实枢纽经济基础、建设对外开放门户和提升资源流动效率等方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推动"三个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口岸和物流枢纽建设不完善,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够等障碍。因此,需要从打造国际综合枢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等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忠贤   滕仁玉  
数字化改革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传统的技术治理模式和路径不同,数字化改革是要建构一种以新兴技术为支撑的治理形态。以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揭示数字化改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化改革通过强化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资源配置、提升技术使用效率三条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效应。从区域地理位置、营商环境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来看,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营商环境相对差的地区和高水平人力资本地区表现较为明显。此外,制度环境良好的地区,数字化改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尤为突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自敏  李娟  申颢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提供了理论与经验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锋  
非效率投资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2007—2021年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为样本,探索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如何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实证结果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显著降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展现出了良好的投资优化治理效果。异质性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显著降低高科技企业、非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但对于非高科技企业而言则难以体现出显著效果,对国有企业也是如此。机制检验发现,这一政策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企业环境不确定性并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有助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的降低。文章为理解政府在改善数字基础设施的努力及其成效提供了经验证据的支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蒙恬   姚聪莉  
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行区域异质性和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和人才集聚效应来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3)西部地区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其正向促进效应存在由西向东逐渐减小的特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在“大城市”更为明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戚桂杰  谷祖莎  
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在制度创新、充分发挥系统集成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可以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上海、北京等自贸试验区出台众多数字贸易政策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具备了良好的数字贸易发展基础。数字贸易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国际合作、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可以有效助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基于当前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发展中存在的数据价值发挥不充分、知识产权规则尚未完善、市场准入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等问题,应循序探索合理的数据流动模式、完善知识产权相关规则、加快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提升数字人才素养、完善数字贸易统计测度标准、激发数字贸易创新活力,促进自贸试验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冬  张希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具有国家治理功能,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挥其预防、揭示和抵御的监督与保障治理效应,能够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一认知,本文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观、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国家治理观、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和国际惯例四方面论述了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基于国家审计发挥监督功能的治理效应视角分析了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旨在为国家审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借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明  张世瑾  朱惠东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驱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力指数明显较高。中国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考察期内特别是2014年以来迅速提升,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明显滞后于科技创新水平。无论是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还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指数,抑或是各二级分项指数,均对一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科技创新指数还是其下4项分项指数,均与制度创新指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研究创新:突破了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中只局限于科技创新的不足,在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纳入考察。研究价值: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张铨稳  
首先使用文本分析法量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并运用熵权法构建综合指标评分体系量化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之后基于2013—2020年自贸试验区所在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发现作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自贸试验区,其制度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区域生产效率以及提高区域市场发展程度,在总体和细分维度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丽平   蒋曼曼   左文进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对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基于此,应优化自贸区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制度优势、深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人才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春玲  全毅  
福建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商事制度改革、扩大开放、深化闽台融合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重招商引资与经济增长、轻制度创新等问题。未来福建自贸试验区应主动适应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改革开放新形势新任务,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前沿地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丽平   蒋曼曼   左文进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文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对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城市发展质量,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本积累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基于此,应优化自贸区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制度优势、深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带来的人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