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2)
- 2023(11610)
- 2022(10430)
- 2021(9716)
- 2020(8142)
- 2019(18975)
- 2018(18752)
- 2017(35928)
- 2016(19571)
- 2015(22009)
- 2014(21958)
- 2013(21513)
- 2012(19528)
- 2011(17489)
- 2010(17352)
- 2009(15832)
- 2008(15204)
- 2007(13049)
- 2006(11543)
- 2005(9783)
- 学科
- 济(77733)
- 经济(77647)
- 管理(55081)
- 业(51580)
- 企(43130)
- 企业(43130)
- 方法(37384)
- 数学(31785)
- 数学方法(31394)
- 农(20945)
- 中国(18582)
- 学(18378)
- 地方(18002)
- 财(17633)
- 业经(17304)
- 环境(15873)
- 农业(14283)
- 和(13601)
- 理论(13450)
- 贸(12763)
- 贸易(12755)
- 易(12347)
- 技术(12164)
- 划(12075)
- 制(11305)
- 务(11305)
- 财务(11244)
- 财务管理(11221)
- 企业财务(10621)
- 教育(10054)
- 机构
- 大学(275372)
- 学院(274568)
- 管理(112799)
- 济(103046)
- 经济(100683)
- 理学(98319)
- 理学院(97179)
- 管理学(95484)
- 管理学院(95013)
- 研究(91856)
- 中国(64944)
- 科学(60653)
- 京(59254)
- 所(45852)
- 财(44984)
- 农(44638)
- 业大(43497)
- 研究所(42524)
- 中心(40990)
- 范(38491)
- 江(38336)
- 师范(38161)
- 北京(37602)
- 财经(37070)
- 农业(34892)
- 院(33998)
- 经(33673)
- 州(31872)
- 师范大学(31188)
- 经济学(29318)
- 基金
- 项目(197923)
- 科学(154804)
- 研究(142819)
- 基金(142429)
- 家(125413)
- 国家(124112)
- 科学基金(105947)
- 社会(88801)
- 社会科(84049)
- 社会科学(84020)
- 省(78010)
- 基金项目(77385)
- 自然(70385)
- 自然科(68607)
- 自然科学(68590)
- 自然科学基金(67324)
- 划(65856)
- 教育(64295)
- 资助(58536)
- 编号(58062)
- 成果(45601)
- 重点(44151)
- 部(42552)
- 发(42400)
- 创(40643)
- 课题(39603)
- 科研(37922)
- 创新(37863)
- 计划(36213)
- 大学(36057)
- 期刊
- 济(110368)
- 经济(110368)
- 研究(75638)
- 中国(46842)
- 学报(45383)
- 科学(42569)
- 农(39584)
- 管理(38354)
- 大学(33643)
- 学学(31706)
- 财(31670)
- 教育(29248)
- 农业(28583)
- 技术(22739)
- 业经(18941)
- 融(17283)
- 金融(17283)
- 财经(16453)
- 经济研究(16325)
- 图书(15256)
- 资源(15221)
- 业(14979)
- 科技(14765)
- 问题(14281)
- 经(13895)
- 理论(13068)
- 技术经济(12980)
- 版(12777)
- 林业(12269)
- 实践(12257)
共检索到383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闻娟 凌常荣
文章选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套全新的旅游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多投入多产出的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10—2016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旅游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旅游综合效率为0.890,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保持9.6%的增长速度,并呈N型趋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旅游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贵州省最高,江西省次之,福建省最低。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制约了旅游效率增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萍 李春蕾
旅游物流是旅游服务配套体系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制约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推进的瓶颈之一,为突破这一限制,需要科学地评价旅游物流能力。文章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纵向评价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自身的物流能力提升,横向比较了与其它城市的旅游物流能力高低,并分析了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收益与物流能力弹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杜娟 刘小进 胡亚平 朱述斌
文章构建了经济增长和森林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弹性指标体系,并分解为结构脱钩弹性、技术脱钩弹性和规模脱钩弹性3个子指标。选择全国及闽、赣、贵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样本,得出结论:(1)中国已普遍进入经济增长与森林生态环境压力脱钩的阶段,主要得益于产业升级带来的结构脱钩效益;由于缺乏合理的工业污染管控措施,技术弹性均为负脱钩。(2)闽、赣、贵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由于森林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在结构脱钩弹性和规模脱钩弹性上表现出脱钩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后续森林生态管理政策制定中要各有侧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华鲜 程道品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引擎,桂林旅游业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必须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进行二次创业。本文使用一种新颖的理论范式——"飞地理论"来讨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问题。在分析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飞地模式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培育新的增长极辅助旅游业、一省两省会、加强旅游综合改革三个实验区的内联等解决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
飞地理论 桂林 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燕玲 罗盛锋 丁培毅
旅游公共服务研究是我国旅游发展现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全国首个城市为单位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为例,从旅游公共服务概念与体系分析着手,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基于供需双方感知评价对旅游公共服务内容、质量、体系构建及发展期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控与安全救助系统完备与否成为旅游公共服务优劣的关键测评点;交通服务仍然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旅游产业与教育系统沟通不畅、旅游志愿者服务系统缺位影响旅游地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等等。文章据此提出相应对策。该成果为推
关键词:
旅游公共服务 体系 感知对比 发展 桂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于浩 郑晶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福建、江西和贵州3个省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探索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试验田"。文章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优势理论建构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分析框架,提出了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如何充分发挥"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带来"金山银山"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加友 李鲜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效果的评估对于凝聚改革合力、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uper-SBM和GML指数测算出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2010~2020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双重差分法及其扩展的空间形式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考察其政策效果及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动态时间窗、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下仍具有稳健性;渠道分析表明降低能源强度、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低碳技术和发展绿色信贷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生态基础较差和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评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分析视角、总结了有效经验,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林燕
在分析桂林水利文化与建筑文化、藩王文化与民族文化、儒释道文化、山水文化、抗战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及其开发潜力的基础上,提出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桂林市行政重心西移的机遇,树立旅游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理念,挖掘桂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实现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目标的设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凤峥 李江生
旅游扶贫试验区是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种尝试 ,该试验区管理模式的选择关系到旅游区建成以后的运作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贯彻旅游试验区建设的基本思想 ,做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 ,使管理模式建立在一个良性运作的基础之上。
关键词:
旅游扶贫试验区 管理模式 运行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泽平 张河清 王蕾蕾
区域旅游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区整体旅游的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须追求更高的旅游效率。基于投入和产出有效时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对广东省1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旅游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有效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各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综合效率差异较为明显,但多数区域整体旅游效率水平较高;整体旅游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正相关;技术效率差异较小,整体规模效率较为理想;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影响和制约作用更大。加强区域旅游内部合作、合理调整旅游要素投入比例与投入规模以及主动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有助于旅游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正根 邓志康 张普伟 吴雨凤
文章基于2000—2018年生态文明试验区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SE-SBM模型静态分析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及其演变特征,进一步利用GML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动态分析区域绿色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讨区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存在10%的提升空间,总体呈现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跃进的阶段特征,局部呈现福建省>贵州省>江西省>海南省的格局和高、中、低水平正态分布现象;GML指数总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由技术革新的增益作用引起,局部绿色发展效率增速存在差异,福建省与海南省两极化加剧,贵州省与江西省逐渐聚拢;城镇化水平、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绿色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能源结构抑制区域绿色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洪飞 黄顺春
从五个维度探讨了生态环境高质量(绿水青山)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山银山)协同作用机理,基于2016—2019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闽赣黔三省及所辖市域数据,运用变异系数—主成分法和协同度模型测度生态环境高质量指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和两者协同度。结果显示:(1)2016—2019年闽赣黔三省及所辖市域生态环境高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2)两者协同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具体来看,协同区域数量由2017年的51.14%增至2018年的71.43%,再到2019年的100%;协同度均值由2017年的0.039 2增至2018年的0.073 1,再到2019年的0.2370。(3)协同阶段水平实现超60%的区域从现有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研究结果印证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卓有成效,并有力地助推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该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更丰富的实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嫚谦 黄森慰 邓珍香 辛俞静
从生态文明理论构建到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中国生态文明逐步从理论构建迈向实践探索。农业产量增长与降低碳排放强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论文利用合成控制法和合成双重差分法,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2016年以来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和建设对试验区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始之后,试验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降低成效总体优于中国其他地区,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合成控制法研究结果表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的政策效应具有政策的时滞性和区域差异性,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政策效应;(3)合成双重差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设立对贵州农业碳排放强度降低呈现出“强有效”的政策效应,福建呈现出“部分有效”,而江西则呈现出“弱有效”。基于分析结论,最后从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的推广和实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基于30省面板数据的准自然实验
有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基于闽赣黔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证据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背景下海南蓝碳开发的理论分析与路径建议
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格局动态演化——以大别山试验区为例
井冈山旅游生态农业试验区总体设计初拟
我国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福建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研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机遇下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比较视角下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研究——基于福建、江西、贵州三个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比较
高原湖泊生态建设与旅游协调发展研究——以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和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