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9)
2023(4505)
2022(3800)
2021(3480)
2020(2932)
2019(6878)
2018(6600)
2017(12820)
2016(6622)
2015(7469)
2014(7341)
2013(7132)
2012(6964)
2011(6214)
2010(6728)
2009(6426)
2008(6483)
2007(5917)
2006(5349)
2005(5110)
作者
(18834)
(15826)
(15566)
(14831)
(10300)
(7645)
(7143)
(5862)
(5851)
(5547)
(5268)
(5215)
(5107)
(4943)
(4927)
(4815)
(4560)
(4444)
(4408)
(4277)
(3892)
(3847)
(3672)
(3575)
(3527)
(3481)
(3451)
(3295)
(3087)
(3070)
学科
(32086)
经济(32041)
(20275)
管理(18033)
(17752)
企业(17752)
方法(13440)
数学(10479)
数学方法(10389)
(9231)
中国(8131)
(7594)
金融(7594)
(7528)
贸易(7526)
(7348)
(6641)
理论(6610)
业经(6338)
(6103)
(5874)
银行(5870)
(5751)
财务(5745)
财务管理(5735)
关系(5710)
(5662)
企业财务(5562)
(5516)
(5064)
机构
大学(103814)
学院(99800)
(48891)
经济(48085)
管理(38144)
研究(37911)
理学(32394)
理学院(32067)
管理学(31693)
管理学院(31506)
中国(29024)
(23679)
(22236)
(18754)
科学(18636)
财经(18602)
(16995)
研究所(16729)
中心(16123)
经济学(15810)
北京(14765)
经济学院(14147)
财经大学(14101)
(13752)
(13554)
(13088)
师范(13023)
(11771)
商学(11760)
商学院(11670)
基金
项目(60167)
科学(48277)
研究(46183)
基金(45760)
(40265)
国家(39483)
科学基金(33404)
社会(30912)
社会科(29369)
社会科学(29357)
基金项目(23245)
教育(21191)
(20316)
自然(19986)
自然科(19544)
自然科学(19537)
自然科学基金(19210)
资助(19114)
(18184)
编号(17964)
成果(16274)
(14677)
重点(13640)
国家社会(13519)
教育部(13176)
(12663)
(12545)
人文(12500)
(12439)
中国(12426)
期刊
(55698)
经济(55698)
研究(35476)
中国(18742)
(18348)
管理(15970)
学报(12959)
科学(12736)
(12069)
金融(12069)
国际(11208)
教育(11074)
大学(10680)
(10476)
学学(9883)
财经(9882)
(9725)
经济研究(9398)
(8648)
世界(7901)
问题(7597)
技术(7245)
农业(7152)
业经(6264)
技术经济(4974)
理论(4652)
(4616)
(4609)
贸易(4609)
现代(4593)
共检索到162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裴长洪  郑文  
现有国际投资理论以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把"企业自身优势"与"东道国区位优势"作为一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优势的来源。这种认识有一定合理性,但其不足在于,忽视了母国国家整体在一国对外投资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难以完全解释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对外投资现象。本文构建了跨国投资理论的补充解释框架:母国是一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石,它在国民收入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方面为本国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母国因发展条件的不同,造就了各国不同的行业优势、规模优势、区位优势、组织优势及其它特定优势,这些母国国家特定优势也是本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之源,对本国企业参与对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齐观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也日益火爆。对于国际投资所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如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投资,并且投资额不断增加等问题,传统微观主流优势理论很难对此做出解释。因此,重新审视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优势理论,并寻求新的理论支持已是我们不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勇  
作为法技术概念的补充解释为狭义的合同解释与基于任意法规的补充提供了沟通的路径,并可以在类型化的契约法规范中体现对当事人"个别"意图的尊重,实现从类型到个别的视角转换。客观的解释基准是补充解释中确定"合同目的"的因素之一,而补充解释自身的核心基准则在于主观的"合同目的"。从合同法的整体逻辑来看,强调合同目的的补充解释应优先于任意法规。我国未来的实体补充解释规则也应当以合同目的为中心,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系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裴长洪  樊瑛  
"企业特定优势"是当代西方国际经济主流学派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观点,但却不能有力解释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本文认为,"国家特定优势"是解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依据。国家特定优势包括:"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导向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服务和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宏观调控目标下,兼顾和结合企业微观经济利益的市场行为以及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企业正在和即将形成的微观竞争优势需要国家的引导、服务和组织才能转化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体系引导并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洪彬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学界近年来对该领域进行了持续不间断的探索,为推进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文献计量分析也发现相关研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应整合研究力量,创新研究方法,强化和拓展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和内容研究,并形成多元化的研究氛围,不断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般若  高璆崚  李自杰  
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从国家特定优势和企业特定优势的视角对新兴市场国家孵化器国际化的动因和方式进行了探索。从母国特定优势、企业特定优势和东道国特定优势三个角度对孵化器的国际化进行探究,提出了孵化器国际化动因和方式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孵化器国际化的动因分为技术驱动、制度驱动和网络驱动三个部分,孵化器国际化的方式也根据企业所利用的优势不同可以分为国际化筹备、内向国际化/外向国际化、双向国际化三个阶段,孵化器在国际化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母国特定优势、东道国特定优势和企业特定优势,做出适合自身的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宋泽楠  尹忠明  
国家特定优势是企业特定优势的基石,但国家资源结构和存量在短期内存在供给刚性,中国企业构建自身优势的努力还应借助他国互补性战略资源,即一方面内化母国市场、资源形成比较所有权优势;另一方面在比较所有权优势的支撑下内化东道国战略资源,构建企业特定优势。同利用竞争优势开拓国际市场的传统跨国企业相比,二者虽然都反映了全球框架内整合资源的现代商业逻辑,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构建竞争优势的手段,在动力机制上是逆向的,本质上是工具性的。这种逆向驱动的动力机制和资源整合的反向逻辑能否经受现实检验还取决于企业立足国家特定优势快速构建企业特定优势的能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方斌  祁欣欣  王庆日  
研究目的:通过国家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理论框架和测算,为国家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采取剥离法获得耕地易地补充的价值组成,并运用经济模型法和生态评估法进行量化。研究结果:以理论框架为基础,运用耕地产出价值、维护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建立了省际间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测算模型,并计算了全国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产出价值、维护社会稳定价值和生态价值,得出北京对宁夏耕地易地补充价值为每年534896.37元/hm 2,其他省际之间耕地易地补充价值也可依据此模型计算得出。研究结论:构建的耕地易地补充价值补偿的理论框架,可为国家易地补充价值补偿标准提...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石磊  张翼  
地区的最优投资水平不仅取决于投资环境、生产成本等因素,还依赖于资本落地的市场规模。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更注重技术和投资环境等因素,有利于发挥市场规模和成本优势,能够吸引更多投资,从而保持较快发展;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资环境等因素较为不利,低成本限制了市场规模的扩张,使其陷入"低水平投资陷阱"。目前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趋于扩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德荣  
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为人们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制度是重要的。通过对诺思国家理论的延伸,我们得出结论,产权制度内生于资源的约束。一般情况下,贫乏的物质资源环境更可能导致无效率产权制度的出现。因此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时,应该深入到更基本的层面,看到制度背后的约束条件,即经济社会的资源状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永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贸易自由化的压力。一般而言 ,这些国家在低技术产品部门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在高技术部门往往处于比较劣势。静态的比较优势原理已很难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比较优势由低技术产品向高技术产品转化 ,也就是说 ,如何发挥在高技术部门的动态比较优势的问题 ,早已成为这些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下的内生比较优势模型 ,分析了在连续时间福利函数下 ,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干预可以在高技术部门获得动态比较优势 ,并对动态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干预期限做了更为合理的界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良波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生产因素、需求因素、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政府及机遇决定的。本文主要从前提、角度、范围、性质等方面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彪华  
国家审计准则可以规范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行为,并且与审计事业开创、探索和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在推动审计事业发展,提高审计机关行政能力以及提升审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准则发展演变的过程,根据一定特殊事件可以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和完善四个阶段。本文从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供求理论出发,从供给、需求和均衡三个角度分析推动准则变迁的动因,并且影响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主体能动性和审计目标演变,二是审计实践发展、技术进步和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其他准则规范化和国际交流推进。从国家审计准则变迁产生的积极效果来看,国家审计准则不断修改完善,为构建并完善审计规范体系提供基础要素,满足了提高审计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有助于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充分反映了我国国家审计准则在修订过程中保持自身发展特色,并且与其他准则体系和国际准则相接轨与协同的特点。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毅  柳思维  
运用"跑步机"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全面分析种业垄断形成原因。使用绝对市场集中度(CR)与相对市场集中度(HHI)测算方法,利用国际前10名种业公司数据及国内上市种业公司数据分别测算国际种业垄断程度与国内种业市场现状。结果表明,近年来(2006年至2013年)国际种业市场被国际种业寡头垄断,尤其集中于前4名种业集团,约占国际种业市场的二分之一,且寡头之间以互相持股或合资成立种业公司的形式加强了联系,并进一步控制世界种业市场;国内数据表明我国种业公司对国内种业市场的占有率(CR指数、HHI指数)相当低,年均占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