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6)
2023(17460)
2022(14489)
2021(13097)
2020(10866)
2019(23922)
2018(23244)
2017(44003)
2016(23492)
2015(25894)
2014(25409)
2013(24903)
2012(22349)
2011(19800)
2010(20073)
2009(18928)
2008(18426)
2007(16652)
2006(14896)
2005(13027)
作者
(67740)
(56339)
(56316)
(52909)
(35804)
(27105)
(25333)
(21961)
(21290)
(19915)
(19363)
(18736)
(17855)
(17713)
(17425)
(17112)
(16680)
(16647)
(16213)
(16169)
(14143)
(13853)
(13635)
(13007)
(12733)
(12520)
(12482)
(12356)
(11238)
(11117)
学科
(118382)
经济(118266)
(87900)
管理(80596)
(77736)
企业(77736)
方法(42782)
数学(34088)
数学方法(33814)
业经(33416)
(33213)
(29871)
中国(28492)
地方(27007)
农业(23438)
(20821)
财务(20767)
财务管理(20743)
企业财务(19490)
(19417)
技术(19131)
(18730)
(18432)
(18055)
贸易(18044)
(17486)
(17268)
环境(17205)
理论(16887)
(16821)
机构
学院(338626)
大学(329956)
(149461)
经济(146836)
管理(132824)
理学(114107)
理学院(112900)
研究(112637)
管理学(111313)
管理学院(110693)
中国(86421)
(68266)
科学(67700)
(65871)
(59100)
(56185)
财经(52521)
(51498)
中心(51324)
研究所(50897)
业大(49901)
(47706)
农业(46433)
经济学(45820)
北京(42200)
经济学院(41138)
(40715)
(40690)
(40413)
师范(40263)
基金
项目(225313)
科学(178457)
研究(164141)
基金(163322)
(143324)
国家(141804)
科学基金(122375)
社会(108342)
社会科(102781)
社会科学(102749)
(90534)
基金项目(86435)
自然(77592)
自然科(75785)
自然科学(75759)
自然科学基金(74420)
(74193)
教育(73419)
资助(64678)
编号(64424)
重点(50941)
(50871)
成果(49878)
(49654)
(48578)
创新(45795)
(45530)
国家社会(45262)
课题(44921)
科研(42756)
期刊
(175300)
经济(175300)
研究(97195)
中国(64380)
(55058)
管理(53143)
(53106)
学报(49987)
科学(47925)
大学(38079)
农业(37809)
学学(36434)
技术(33170)
业经(30120)
(28826)
金融(28826)
教育(28639)
经济研究(28585)
财经(26627)
(23228)
(22123)
问题(22105)
技术经济(19937)
商业(17291)
世界(16809)
(16789)
现代(16411)
科技(15754)
统计(15686)
(15463)
共检索到507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甘卫华  姚文珮  刘郑  
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背景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从区域物流业的投入水平、产出水平、区域经济活力的显性水平、潜在水平四个维度选取16个物流业对区域经济活力的影响因子,分析物流相关指标与经济活力之间的关联度。针对23个省份,运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建立区域经济活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先进、良好、中等、落后四个等级的划分,广东、江苏、山东位于区域经济活力前列,并针对不同等级分析影响其经济活力的成因。研究表明: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非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活力存在着较大差异。最后为提高区域经济活力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俊玲  
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是有效集聚分散的物流资源、畅通干线物流通道、强化区域枢纽互联、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的纵向面板数据,探究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通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间流通联系促进物流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在市场分割度低、物流资源更丰裕的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加大政府投资、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差异化举措的建议,以期增强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物流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彦博  王遥飞  丁凌云  
通过梳理武汉市的交通区位、经济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现状,分析武汉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从完善物流设施网络布局、构建内联外通的双循环大通道、优化提升物流要素供给水平、做大做强枢纽产业、推动枢纽功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协同发展格局等方面,提出武汉市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瑛莹  
本文以我国2015-2022年29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对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且经过平行趋势、安慰剂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国家物流枢纽工程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这条路径有效提升商贸流通效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肖和英  陈希  左雷  张泽建  张刚  
从多维度视角,通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基于信息熵理论,评价比较襄阳与其相近的已获批的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以此剖析襄阳市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问题所在,并为推进其建设步伐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亚贞  
在分析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基础上,以物流产业12个评价指标和区域经济13个评价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以国家统计年鉴和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等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一种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耦合研究模型。结果显示,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流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度越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普遍滞后于经济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左雷  徐柏安  孙思宇  石君  王遥飞  
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要求,通过比较武汉与重庆、南京在物流基础条件、物流规模、运输结构、市场主体、物流成本、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技术装备、政策环境、竞争态势等方面的情况,对武汉建设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枢纽进行了SWOT分析,从技术装备应用、运营模式创新、物流业务协同、枢纽经济打造四个方面提出了武汉"五型"枢纽建设、运营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林  董千里  申亮  
鉴于通过物流业发展来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存在的一些不足,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观点。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变量,证实了其在物流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运行机制上存在着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铁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由强转弱"的相关关系;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在发展低水平阶段,铁路作为物流业的主要运输方式,对区域经济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欧国立  谢辉  
高铁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对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但增强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同时是否会拉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发展的差距,引起局部区域发展不协调,有待深入研究。从高铁网络枢纽节点分析入手,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各主要城市分为四类:全国性枢纽城市、区域性枢纽城市、地区性枢纽城市和普通城市,用重力模型估算高铁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重点分析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特点。通过构建地区经济差异指数和区域一体化指数,分析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绩效。结果表明: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欧国立  谢辉  
高铁通过改善沿线城市的可达性而增强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对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重要影响。但增强沿线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同时是否会拉大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发展的差距,引起局部区域发展不协调,有待深入研究。从高铁网络枢纽节点分析入手,用聚类分析法将全国各主要城市分为四类:全国性枢纽城市、区域性枢纽城市、地区性枢纽城市和普通城市,用重力模型估算高铁枢纽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重点分析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特点。通过构建地区经济差异指数和区域一体化指数,分析区域经济联系结构绩效。结果表明:高铁枢纽层级结构下的区域经济联系呈现出等级差异化和空间集聚化特点,同时高铁网络化建设扩大枢纽城市经济规模,增强了核心枢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群林  
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提出了将海南打造为面向东南亚的物流枢纽,分析了其重要意义,对物流枢纽的建设作了优劣势分析,最后探讨了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打造航运综合试验区等打造东南亚物流枢纽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陆华  
区域物流系统是由若干不同层次的物流枢纽节点构成的物流网络。物流节点城市的经济分工差异和产业组织层次性,决定了物流枢纽在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功能和作用有所不同,在区域物流规划中需要合理确定枢纽节点的层次。本文采用灰色聚类的方法并结合Delphi法,通过确定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对区域性物流节点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将节点分为重要物流枢纽、次级物流枢纽和一般物流节点三个层次,并对湖北省的区域物流枢纽进行了实际分类。该方法在理论上比较严谨,计算较为简单并易于操作,对在区域物流规划和物流系统建设中确定不同层级的物流枢纽城市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允春  侯哲伟  
以郑州机场周边区域2005-2019年物流企业时空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缓冲区分析、Ripley’s K函数、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物流企业在整体分布上逐渐与主要交通干线方向大体一致,圈层分布特征明显,呈现出运输型“先内后外”、服务型“持续向内”布局的发展趋势;物流企业逐渐形成聚集分布且聚集规模不断增强,并呈现出“园区聚集型“”龙头带动型”“城镇依附型”聚集特征;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枢纽机场正由单一航空物流枢纽转变为综合物流枢纽。通过分析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和措施,既丰富了城市物流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其他机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聪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物流业高效运作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多式联运作为提升现代物流运输效率的重要方式被寄予厚望。伴随“通道+枢纽+网络”物流体系稳步推进,规模化、网络化多式联运正在快速发展,由于货物自身的时效性敏感度有差异,导致其价值随时间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影响了多式联运网络总成本及枢纽布局。基于此,本文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成本的基础上,以网络总费用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多式联运枢纽网络布局优化模型,并选取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14个节点城市构成的运输网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枢纽节点数量的合理取值可以降低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网络总成本;单位运输成本折扣系数与网络总成本存在正向关系;时间价值成本越大,且为了降低绕行和折扣系数对总成本的影响,枢纽布局将趋向于向西北方向调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希  肖和英  左雷  黎忠诚  张刚  
在分析襄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的路径与对策,以期为襄阳早日获批枢纽建设实施城市,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