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4)
- 2023(13188)
- 2022(11423)
- 2021(10651)
- 2020(8893)
- 2019(20299)
- 2018(20464)
- 2017(38726)
- 2016(21137)
- 2015(24018)
- 2014(24108)
- 2013(23628)
- 2012(21677)
- 2011(19402)
- 2010(19352)
- 2009(17483)
- 2008(16846)
- 2007(14802)
- 2006(12839)
- 2005(11102)
- 学科
- 济(83190)
- 经济(83087)
- 管理(60522)
- 业(58714)
- 企(48835)
- 企业(48835)
- 方法(36693)
- 数学(31201)
- 数学方法(30854)
- 农(23315)
- 中国(21723)
- 学(19699)
- 业经(19516)
- 财(18668)
- 技术(18427)
- 地方(17712)
- 农业(15395)
- 制(15366)
- 理论(15099)
- 贸(13789)
- 贸易(13784)
- 和(13583)
- 易(13363)
- 产业(12939)
- 环境(12708)
- 体(11949)
- 教育(11944)
- 银(11866)
- 银行(11813)
- 融(11724)
- 机构
- 大学(299752)
- 学院(299117)
- 管理(118953)
- 济(114901)
- 经济(112280)
- 理学(103033)
- 研究(102705)
- 理学院(101863)
- 管理学(100114)
- 管理学院(99574)
- 中国(72519)
- 科学(66337)
- 京(64942)
- 农(53722)
- 所(52483)
- 财(50036)
- 业大(48549)
- 研究所(48240)
- 中心(45861)
- 江(43633)
- 农业(42398)
- 北京(40901)
- 财经(40449)
- 范(40145)
- 师范(39691)
- 院(37225)
- 经(36763)
- 州(35430)
- 技术(35348)
- 经济学(33242)
- 基金
- 项目(211066)
- 科学(164587)
- 研究(153825)
- 基金(150802)
- 家(133488)
- 国家(132103)
- 科学基金(111770)
- 社会(94464)
- 社会科(89432)
- 社会科学(89405)
- 省(84261)
- 基金项目(80488)
- 自然(73300)
- 自然科(71529)
- 自然科学(71508)
- 划(70750)
- 自然科学基金(70218)
- 教育(69953)
- 编号(62915)
- 资助(61339)
- 成果(50911)
- 重点(47208)
- 发(45627)
- 部(45571)
- 创(44738)
- 课题(43895)
- 创新(41673)
- 科研(40000)
- 计划(39009)
- 项目编号(38811)
- 期刊
- 济(125826)
- 经济(125826)
- 研究(85479)
- 中国(58567)
- 学报(52395)
- 农(49372)
- 科学(46833)
- 管理(44230)
- 大学(38222)
- 教育(36679)
- 财(36499)
- 学学(35934)
- 农业(34611)
- 技术(28870)
- 业经(21385)
- 融(20657)
- 金融(20657)
- 经济研究(19514)
- 财经(18961)
- 业(18495)
- 图书(17428)
- 科技(17114)
- 问题(16280)
- 经(16249)
- 技术经济(15425)
- 版(14539)
- 理论(14179)
- 业大(13838)
- 现代(13414)
- 实践(13089)
共检索到432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林,研究员。中国农学会会员、山西省作物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直从事燕麦育种与栽培的研究工作,现为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品质育种岗位专家。多次主持国家、农业部、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1.燕麦规范化栽培技术的研究为了改变燕麦生产中低投入、低产出的种植习惯,将多年的燕麦栽培技术试验和当地农民传统的种植经验相结合,提出了较实用、易掌握、增产效果好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在左云、右玉、平鲁燕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育种研究室依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是国家燕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本室现有栽培、高寒区栽培、土壤与肥料、加工与综合利用四个岗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付晓峰研究员为研究室主任、栽培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杨才研究员为高寒区栽培岗位科学家,内蒙古农业大学刘景辉教授为土壤与肥料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新中副教授为加工与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根据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和首席科学家的要求,栽培与育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依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遗传育种研究室将主要承担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任务筛选适合北纬33°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进行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筛选适合华北、西北东部和东北种植的节水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建立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依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遗传育种研究室将主要承担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任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研究室依托甘肃农业大学,是国家燕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组成部分,研究室主任由甘肃农业大学赵桂琴教授担任,现设燕麦病虫害防治岗位一个。根据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和首席科学家的要求,病虫害研究室主要开展以下工作:重点任务在燕麦病虫害多发区研究燕麦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控技术;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召东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承担并完成多功能亚麻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国家攻关项目)、麻类产业发展关键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科研团队团队现有核心成员6人,其中研究员4人,博士学位2人。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该团队为核心的小麦遗传育种学科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Ⅰ类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建设学科,创新团队2007年获国际农业磋商组织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2008年被农业部评为"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2009年被山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功能研究室是研究牧草产业经济发展的专门机构,目前有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1名,团队成员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人。团队成员在岗位科学家的带领下,围绕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从基础数据库建设、开展调研、组织研讨、提供决策支持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经过两年多的扎实工作,各项研究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小麦病虫防控功能实验室依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为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由7位岗位专家组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教授负责小麦锈病防控技术研发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程登发研究员负责小麦害虫防控技术研发工作、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研究员负责小麦吸浆虫防控技术研发工作、浙江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悦 张春晓
利用15个同工酶位点48个有效等位基因,在对一油松种子园34个无性系育种值的估测基础上,分析了34个育种值递增无性系数递减的选择群体和34个无性系数递减的随机抽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以及参数随育种值和群体规模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选择群体中,①平均等位基因数量(A)和多态位点百分率(P0.05)随群体中无性系数的减少而降低;②基因多样性(D)和实际杂合度(Ho)在群体中随育种值增加而增加,不因群体的无性系数量的减少而降低;③D和Ho随育种值增加的变化符合指数模型规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殷华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山东省是全国的小麦主产和高产优势区,绝大多数的农民在种小麦,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近6 000万亩(1亩=1/15hm~2)。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小麦市场优势不断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育种开始,这是中国小麦育种专家的历史责任。为了践行自己的责任,年过六旬的赵振东研究员,几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小麦遗传育种工作第一线,育成高产优质小麦主栽新品种5个,在黄淮海地区累计推广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茅雁 傅晓峰 齐秀丽
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8个燕麦种共21份材料的遗传差异及类群划分进行了研究。22个多态性引物在21个基因型间共扩增出114条带,其中97条带具有多态性,占85.1%。用这些条带计算了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发现各种间的遗传距离(0.053~0.510)普遍大于不同种内的遗传距离(0.022~0.087)。聚类结果显示,21份材料可划归为5大类群8个亚群,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用RAPD标记对燕麦进行遗传关系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关键词:
燕麦 RAPD标记 遗传差异 类群划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俞益 陈佩度 刘大钧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稃、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稃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是真杂种。A.nuda×A.sterelis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94Ⅰ+7.32Ⅱ+11.74○Ⅱ+0.94Ⅲ+0.03Ⅳ,表明莜麦与野红燕麦亲缘关系很近,可能仅1~2对染色体有较大差异。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军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葡萄遗传育种的各个领域。DNA分子标记为研究葡萄品种起源和育成新品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特别是SSR标记在葡萄品种鉴别、系谱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DNA分子标记遗传图的构建加速了杂种的早期选择,遗传图和物理图的结合可以克隆控制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良现有的葡萄品种。因此,生物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葡萄育种方法。
关键词:
葡萄 育种 DNA标记 遗传图 遗传转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