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6)
- 2023(11220)
- 2022(9455)
- 2021(8982)
- 2020(7366)
- 2019(16261)
- 2018(15773)
- 2017(29806)
- 2016(16096)
- 2015(17691)
- 2014(16922)
- 2013(15914)
- 2012(14210)
- 2011(12459)
- 2010(12777)
- 2009(11700)
- 2008(11430)
- 2007(9755)
- 2006(8429)
- 2005(7347)
- 学科
- 济(56985)
- 经济(56920)
- 管理(51189)
- 业(47567)
- 企(42487)
- 企业(42487)
- 财(28481)
- 方法(25984)
- 数学(22368)
- 数学方法(21934)
- 中国(17195)
- 农(16199)
- 务(13975)
- 财务(13944)
- 财务管理(13892)
- 制(13776)
- 业经(13608)
- 财政(13464)
- 企业财务(13195)
- 地方(12065)
- 学(11171)
- 政(11012)
- 理论(10647)
- 策(10513)
- 贸(10321)
- 贸易(10315)
- 易(10051)
- 农业(9905)
- 体(9901)
- 银(9794)
- 机构
- 学院(209209)
- 大学(206049)
- 济(82390)
- 管理(82025)
- 经济(80759)
- 理学(71415)
- 理学院(70674)
- 管理学(69194)
- 管理学院(68800)
- 研究(67128)
- 中国(51134)
- 财(47985)
- 京(41259)
- 科学(40065)
- 财经(34570)
- 所(32255)
- 经(31380)
- 中心(31194)
- 江(30883)
- 研究所(28946)
- 农(28082)
- 范(27179)
- 业大(27072)
- 师范(26956)
- 财经大学(25621)
- 北京(25303)
- 经济学(25208)
- 院(24972)
- 州(24564)
- 经济学院(22750)
- 基金
- 项目(143556)
- 科学(114789)
- 研究(107064)
- 基金(105267)
- 家(91963)
- 国家(90861)
- 科学基金(78815)
- 社会(69081)
- 社会科(65537)
- 社会科学(65518)
- 省(56393)
- 基金项目(54602)
- 教育(50528)
- 自然(50325)
- 自然科(49232)
- 自然科学(49222)
- 自然科学基金(48290)
- 划(47439)
- 编号(43890)
- 资助(42490)
- 成果(35720)
- 重点(32907)
- 部(31548)
- 创(30683)
- 发(30390)
- 课题(30354)
- 国家社会(28730)
- 创新(28454)
- 项目编号(27926)
- 教育部(27806)
共检索到309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通过归纳分税制改革以来在财政激励、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来的中央地方财政博弈的典型特征,发现分税制改革确立的以共享税分成为主体的税收分成制度已经成为中央地方财政博弈的现实基础。中央地方财政博弈行为的典型特征为:中央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代价是拉大地方初始财力差距,中央财政收入法治化的代价是扩张地方和全国非税收入,中央财政支出公共化与地方财政支出的生产建设偏向形成鲜明对比,旨在缩小地方财力差距的转移支付导致项目膨胀和财政分配规则弱化。中央地方财政博弈的典型特征说明中国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因为内嵌了地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体现出特殊性,借助政商关系、行政层级制和社会组织的准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扩展了资源配置能力,也因为严格的政治秩序排斥纵向博弈,助长了地方政府的非正规博弈行为。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前后的预算报告名称变化,体现出国家治理视角下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复杂性。推进中央地方财政博弈治理,意味着未来的政府间纵向关系构建不仅要完善财政分配关系,更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制度设计、规制政府行为、减少共同事权,建立中央地方零和博弈空间,从而形成“纵向互补、横向竞争”的良性财政发展格局。
关键词:
分税制 财政博弈 财政分成制度 财政支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燕 王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赋予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地位。财政治理构成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治理过程中,财政资源是治理的核心要素。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源,花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日益成为多元"共治"主体普遍关注的热点。因此,政府财政治理的一项重要目标在于提升公共财政支出效率,而解决这一问题又与提高财政透明度密切相关。本文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研究地方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的影响。首先采用DEA模型测算出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而后运用TobiT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财政透明度对财政支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陆成林
2014年8月16日,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以及《地方财政研究》杂志社在大连联合举办了2014年首届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论坛"国家治理与地方财政改革"专题研讨会。论坛邀请到财政科研系统、财经院校、财经类期刊等诸多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财政业务人员,围绕国家治理与地方财政改革进行研讨,提出了辅助决策、服务实践的新思路和新建议,不仅赢得与会者的普遍共鸣,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将论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苏明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共同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财力的集中程度较高,国家宏观调控具有主动权。二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范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三是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补助制度,贯彻和实现国家的政策意图。这些特征对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尚蒲 张日新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
关键词:
财政收入 财政分权 税收共享 非税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骁男
财政和法治是国家治理的"一体两翼"。"财政法治"与"法治财政"的内涵和侧重点有所相同,前者意指财政的法治化,后者是财政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良好运行状态。财政和法治在起源、成型、演进的源流上具有密切关联。我国财政法治化过程面临着法治政府建设滞后、对纳税人重视不足、财税改革方式自身问题等障碍,出路在于以法治财政为目标,发挥好财政和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
关键词:
财政 法治 国家治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苏中一
在我国,国家财政大致分为4级,第1级是中央财政;第2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第3级是县、市、自治县、市辖区财政;第4级是乡、镇财政。在这4级财政中,后面3级统属地方财政,构成了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若按照中央与地方财政进行分块,不难发现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一支台柱子。地方财政通过自己的业务行为发挥着调控地区国民经济运行、为地方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寇明风
当前我国基层财政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减税降费和经济下滑对财政运行和财政平衡的超常规影响。如果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县乡财政运行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征化事实:即财政困难问题一直伴随着基层财政,只是在规模、范围和程度上,在不同的时间和区域上有所差异。可以说,财政困难是困扰我国基层财政运行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并且会因为外部冲击凸显或爆发出来。例如,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国际金融危机、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土地出让收入下降、资产资源价格波动等宏观政治经济事件和政策。
关键词:
治理视角 基层治理 基层财政 取消农业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元珍
在当下的国家治理背景下,作为一种传统的国家治理方式的典型,有其独特的生产机制和作用机制。文章通过对领导联系点树典型的过程分析,发现当前的典型生产机制正从传统的双典型结构变成单向度的排列,而其作用机制也发生了从“以点带面”到“以点代面”的转化。这样一种转变的发生,有其自身的逻辑,但从整个国家治理来看,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则是,官僚制逻辑主导的社会建设中国家对社会的无意识排挤,导致了国家治理的自我束缚。如何重新建立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性,应是当下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思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明慧 张慧艳 侯雅楠
规范财政分权治理、减税降费提质增效与保持地方财政压力适度性是"十四五"期间财税体制完善的重要环节。基于财政分权治理、减税降费与地方财政压力之间的内在逻辑,本文以财政分权治理理论、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和地方财政压力机理为导向,运用规范分析方法揭示财政分权治理与减税降费之间的三重关联性,以及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路径及其效应。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收入汲取能力、系统性减税和规范清理收费是财政分权治理有效性的基本要件,减税降费对地方财政压力的影响及其方向取决于传导机制。为此,应进一步规范财政分权治理的保障机制,适时调整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以确保地方财政高质量运行。
关键词:
财政分权治理 减税降费 地方财政压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龙
地方财政是地方治理的基础,地方财政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中央部署的"三大攻坚战",实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目标,促进地方治理现代化,地方财政责无旁贷,必然担负起更为艰巨的历史新使命。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地方财政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
关键词:
财政改革 财税改革 治理能力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田志刚 伍禄金 李峥
"营改增"是继1994年分税制实施以后,又一次较为深刻的税制变革。在实现制度意图的同时,"营改增"会对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提出新的挑战,导致地方政府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但借此可以探寻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新的制度路径与策略,来推动税制的完善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理顺。
关键词:
“营改增” 中央与地方 财政关系
[期刊] 求索
[作者]
傅熠华
众筹型治理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背景产生,是众筹理念与形态在新时代社会治理范畴下的新发展。众筹型治理是由基于公共正义或公善的不同参与者,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条件,自发地形成一种超越地域空间和社会关系的开放性社会互动,以此实现社会治理目标并产生公共影响。众筹型治理具有超越现实地域空间、突破既有社会关系、参与的开放性与组织实体的非依赖性、参与者的自发性与平等性、追求公共正义而非共同利益、以目标为导向等典型特征。众筹型治理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与发展具有公共性价值、公益性价值和有效性价值。
关键词:
众筹 众筹型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黄伯平
现代化的本质是理性化以及对于理性的不懈追求,治理现代化在本质上意味着政府对于治理合法性和治理有效性的更高追求,而信息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对于这两个方面都有着根本性的意义。财政信息公开在政府信息公开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并且是相对其他领域在公众和政府之间存在较强张力的领域。2008年"4万亿投资计划"中财政信息公开的迷局等四大典型案例,分别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存在法制不到位不配合、体制不公正不权威、机制不直接不顺畅、内容不客观不细化等四个方面的普遍性问题。为更好地融入、服务和促进治理现代化,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在三个方面有实质性改进:一是形成以公开为导向的法制、体制、机制保障;二是摒除短期功利取向,探...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治理现代化 财政 案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