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5)
- 2023(16492)
- 2022(14156)
- 2021(13192)
- 2020(10949)
- 2019(24860)
- 2018(24577)
- 2017(47120)
- 2016(25488)
- 2015(28686)
- 2014(28239)
- 2013(27403)
- 2012(24916)
- 2011(22433)
- 2010(22361)
- 2009(20844)
- 2008(20228)
- 2007(17849)
- 2006(15801)
- 2005(13682)
- 学科
- 济(94546)
- 经济(94395)
- 管理(78242)
- 业(71019)
- 企(60890)
- 企业(60890)
- 方法(40510)
- 数学(34112)
- 数学方法(33699)
- 财(29051)
- 农(27279)
- 中国(26818)
- 业经(23492)
- 制(22605)
- 学(20378)
- 地方(18953)
- 务(17581)
- 财务(17501)
- 农业(17469)
- 财务管理(17460)
- 理论(17103)
- 贸(16812)
- 贸易(16801)
- 企业财务(16549)
- 易(16345)
- 和(16262)
- 环境(16122)
- 银(15756)
- 体(15722)
- 银行(15717)
- 机构
- 大学(352128)
- 学院(350910)
- 管理(138994)
- 济(136365)
- 经济(133230)
- 理学(119912)
- 理学院(118586)
- 管理学(116579)
- 管理学院(115933)
- 研究(115272)
- 中国(85630)
- 京(74816)
- 科学(69935)
- 财(66963)
- 所(56083)
- 财经(52697)
- 农(52678)
- 中心(52619)
- 江(51802)
- 研究所(50738)
- 业大(50388)
- 经(47804)
- 范(47184)
- 北京(47012)
- 师范(46776)
- 院(42438)
- 州(41758)
- 经济学(40946)
- 农业(40876)
- 财经大学(39262)
- 基金
- 项目(240720)
- 科学(189451)
- 研究(180875)
- 基金(173535)
- 家(150394)
- 国家(148853)
- 科学基金(128089)
- 社会(113949)
- 社会科(107698)
- 社会科学(107671)
- 省(93940)
- 基金项目(91668)
- 教育(83719)
- 自然(81482)
- 自然科(79515)
- 自然科学(79498)
- 划(78862)
- 自然科学基金(78030)
- 编号(75027)
- 资助(70242)
- 成果(62047)
- 重点(53658)
- 部(53224)
- 课题(51750)
- 发(50549)
- 创(50505)
- 制(47758)
- 创新(47036)
- 项目编号(46664)
- 国家社会(46478)
- 期刊
- 济(153594)
- 经济(153594)
- 研究(105613)
- 中国(70943)
- 学报(53794)
- 财(52300)
- 管理(51906)
- 科学(49378)
- 农(49183)
- 教育(44985)
- 大学(41581)
- 学学(38628)
- 农业(33957)
- 技术(30308)
- 融(29485)
- 金融(29485)
- 业经(25851)
- 财经(25693)
- 经济研究(24037)
- 经(21921)
- 图书(20234)
- 问题(19484)
- 科技(16926)
- 理论(16896)
- 业(16888)
- 版(16670)
- 现代(15856)
- 技术经济(15517)
- 实践(15453)
- 践(15453)
共检索到51892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菁 田莉 蒋卓君 周麟
研究目的:整体解释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与再分配的运作逻辑,提出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分配与传导机制优化策略。研究方法:访谈调查法、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的执行偏差是中央统辖权与地方治理权之间张力的体现,指标再分配是中央统辖权对这一"失控"行为采取的"干预"行动。(2)中国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后的执行偏差行为受分配、执行和监督检查三个阶段权力配置与组织架设的综合影响。在分配阶段,自上而下的目标设定权表现为较大治理规模负荷背景下,采取刚性指标管控难以适应地方差异化与灵活性的指标使用需求;在执行阶段,逐级代理的"行政发包制"下,地方差异化土地出让方式及"竞次"行为对驱动地方突破规划目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监督检查阶段,土地督察机构的独立性不足与督察内容亟待创新。研究结论:建设用地指标公平分配与有效实施关乎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从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和激励分配权等多维控制权全过程优化予以推进。
关键词:
建设用地指标 执行偏差 传导机制 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晨跃 叶裕民 田莉 陈浩邦
研究目的:从中央—省—市三层级政府的关系切入,分析中央到省、省到市的纵向指标配置逻辑对指标执行偏差的影响,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配置与执行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央基于区域均衡偏好往省的指标配置对省级执行偏差的影响没有得到证据支持;(2)省往市的策略性分配能够减轻省级执行偏差,但与经济体量不相符的指标错配会加剧市级执行偏差;(3)省级政府在央地关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中间政府作用,中央的指标配置能通过省级的策略性分配来减轻偏差,但省级的指标配置则面临着更少的容错空间。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标配置与执行过程中,应强化省级政府基于本地信息优势的策略性分配能力,加强指标配置的科学性,此外,应进一步向省分权并制度化,在推动指标高效利用的同时维护中央政策的权威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鹏虎 王传毅
源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高校自设交叉学科政策执行提供了启发性视角。委托代理理论视域下,高校自设交叉学科政策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中的自由裁量权和信息过滤、政策委托人对代理人激励不足、委托人对政策执行监督乏力等致使高校在执行交叉学科设置相关政策过程中出现偏差,具体表现为政策的选择性执行、替换性执行以及象征性执行等。借鉴委托代理理论,治理高校自设交叉学科政策执行偏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交叉学科设置的规范机制;优化建设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激励机制;深化横向监督,健全政策执行监督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杰 曲伟强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行为主体的复合性、利益差异化、动机逆向差序以及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表现出的自我扩张、追求趋同、过度畸形的"行政区行政"状况以及沉没成本巨大、过度负债、短期化与表面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冲突的增多。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约束力量不足等严重的运行机制缺陷是其行为偏差频出的主要根源。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运行机制,突出政府行为的隐性成本和政绩的外延成本,实现城市治理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拓宽公众利益保障渠道,硬化机制的约束力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国家政策执行偏差是国家政策从文本到实践中的常见现象,既有国家政策执行理论对其解释有力所不及之处。本文以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为例,讨论资源下乡背景下国家政策在基层治理架构中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由于低保政策的"二线性"与再分配属性,低保政策执行不仅面临行政资源与执行动力不足的制度背景约束,而且被一线政策的执行所吸纳。乡镇政府对低保监管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与优先排序执行,最终导致低保政策执行的停滞;富人治村主导下的治理模式则导致权力—利益网络对低保资源的垄断性侵蚀。原有的政策目标被大量消解掉并产生各种偏差后果,治理消解行政成为农村政策执行偏差的实质原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延明 杜龙政
产业链作为新经济环境下的生产单元,已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将现有的治理机制拓展到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管理领域的全新课题。本文立足于公司治理视角,从"公司治理、战略、技术、信息"4个维度,以哲理数学为工具,对我国产业链的统一度、对立度、关联偏差进行分析,提出技术和信息是产业链董事会进行决策的主要手段;指出公司治理力是产业链运动发展的动力,产业链治理应以技术董事和信息董事为主构建产业链董事会,以减小对立度、消除关联偏差,进而创造高效动力机制。
关键词:
产业链 公司治理 关联偏差 公司治理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君
文章尝试从绩效考核视角探讨职场偏差行为的治理策略,主要包括平衡绩效考核压力、提升绩效考核公平、晋升决策唯绩效、完善绩效反馈机制;建议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这样职场偏差行为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莹 马怡然
文章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研究网红景点的用户生成内容(UGC)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之间的差异,并从景观社会视角揭示感知偏差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UGC投射的网红景点形象以拍照打卡等活动为主,涵盖景观、住宿、交通、饮食等旅游服务信息,情感评价以积极情绪为主,而游客感知的网红景点形象局限于打卡拍照的体验方式,且评价以消极情绪为主。(2)亲历游客对网红景点实际感知与投射形象差异的形成是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旅游异化的结果。博主与平台通过影像构筑了景观社会,景观自身的软暴力性隐形支配着游客的打卡实践,最终导致媒介世界中的景观表象与实际旅游体验之间的偏差。(3)潜在游客感知偏差的形成彰显着突破景观软暴力控制的可能性所在。文章丰富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领域,为当下网络环境中的滤镜景点现象提供科学解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会金 戚振东
国家审计承担着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功能。文章首先构建了一个国家审计嵌入性治理的理论框架,分析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嵌入性治理本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认为,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机制包括对国家治理目标实现的控制作用、对国家治理主体运行的监督作用、对国家治理服务的评价作用、对国家治理结构不断优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国家治理环境的培育作用等。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社会嵌入 作用机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钟成林 陈紫燕 胡雪萍
为分析环境税收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影响,综合采用SBM-Super-DEA模型和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税收制度总体上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增长,但不同性质的环境税收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别,其中专门性环境税收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增长,而综合性环境税收制度却显著地抑制了城市建设用地碳排放生态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税收制度的功能结构偏差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直接原因,而征税对象对封装在不同环境税收制度内部的低碳政策意图的解析能力的不同是诱发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旭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节能减排任务均远未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的目标,特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本文在分析了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了市场转型对中国环境治理结构的影响。中国的市场转型可以抽象为以"分权让利"、"市场化"和"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演进过程。文中提出,中国市场转型过程对环境治理结构造成了重大影响,而环境治理的各项措施反过来也应与市场转型相适应。当前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没有实现达标的重要原因是国家污染物减排指标的分配机制无法适应我国市场转型的要求。为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分配机制的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华 荀春兵
基于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和成效的分析,指出国家级新区作为重要的区域政策,其实际发展成效与原定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国家级新区数量快速扩张,增长极核作用逐步减弱;规划规模过大,助推中心城市蔓延;土地使用粗放,"产城分离"问题较为突出;政府主导开发,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家级新区政策的理论基础不适当、出台过程不规范和执行过程缺监管,导致政策效力较低,且带来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风险。最后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暂停国家级新区的审批;评估既有国家级新区选址和规划的科学性;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实施过程的政策指导;完善实施机制,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等。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继华 荀春兵
基于国家级新区发展历程和成效的分析,指出国家级新区作为重要的区域政策,其实际发展成效与原定政策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国家级新区数量快速扩张,增长极核作用逐步减弱;规划规模过大,助推中心城市蔓延;土地使用粗放,"产城分离"问题较为突出;政府主导开发,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等。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家级新区政策的理论基础不适当、出台过程不规范和执行过程缺监管,导致政策效力较低,且带来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风险。最后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暂停国家级新区的审批;评估既有国家级新区选址和规划的科学性;明确监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政策制定 政策执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洪青 肖久灵 彭纪生
文章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从组织内部视角探究员工每天实施服务偏差行为的动态机制,即每日辱虐管理通过每日消极情绪正向影响每日服务偏差的动态作用机制。同时,基于控制理论探讨组织伦理氛围在服务偏差形成机制中的干预效果。通过对餐饮服务业73名员工连续一周的追踪调研数据分析发现,每日辱虐管理对每日服务偏差具有显著的正效应,每日消极情绪在该机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利氛围能显著削弱每日消极情绪对每日服务偏差的正效应,关怀氛围、规则氛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服务业有效抑制服务偏差行为,对提高服务质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颖
我国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保费补贴比例缺乏差异化、经营费用补贴不到位、再保险体系不健全和税收优惠力度小等问题。本文基于借鉴国际经验,指出通过制定差异化的保费补贴率、落实经营费用补贴、扩大税收优惠面、健全再保险体系、提高保障水平等措施改进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财政补贴机制 国际经验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