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61)
2023(12250)
2022(10033)
2021(9256)
2020(7319)
2019(15823)
2018(15388)
2017(28966)
2016(15006)
2015(15840)
2014(14812)
2013(13961)
2012(12472)
2011(11220)
2010(11449)
2009(10519)
2008(9899)
2007(8723)
2006(7684)
2005(6639)
作者
(37547)
(31330)
(30980)
(29487)
(19848)
(14954)
(14016)
(11830)
(11707)
(11035)
(10573)
(10493)
(9805)
(9696)
(9616)
(9414)
(9252)
(9241)
(9036)
(8810)
(7505)
(7488)
(7278)
(7142)
(6933)
(6906)
(6804)
(6780)
(6198)
(6140)
学科
(53624)
经济(53568)
(46809)
管理(46206)
(37361)
企业(37361)
中国(17809)
(17132)
方法(16792)
技术(16350)
地方(15220)
业经(14931)
数学(13604)
数学方法(13431)
(13295)
(12703)
技术管理(12025)
农业(11289)
(10193)
贸易(10183)
(9866)
工作(9745)
(9677)
(9624)
银行(9614)
(9372)
金融(9370)
理论(9325)
(9306)
环境(9129)
机构
学院(192931)
大学(189266)
(77426)
管理(76957)
经济(75671)
理学(66178)
理学院(65459)
管理学(64529)
管理学院(64121)
研究(63063)
中国(47360)
(38578)
科学(36690)
(35946)
中心(29823)
(29680)
(29134)
财经(27902)
(27038)
师范(26841)
研究所(26334)
(25273)
(24967)
(24156)
业大(24074)
北京(23819)
(23814)
经济学(23360)
师范大学(21286)
技术(21148)
基金
项目(135471)
科学(109489)
研究(106589)
基金(96993)
(84186)
国家(83056)
科学基金(72393)
社会(70285)
社会科(66542)
社会科学(66522)
(55295)
基金项目(51040)
教育(48148)
(45573)
编号(44692)
自然(42583)
自然科(41613)
自然科学(41604)
自然科学基金(40863)
成果(36344)
资助(35387)
(34599)
(31556)
创新(31251)
重点(30826)
课题(30722)
国家社会(29444)
(28709)
项目编号(28079)
(27768)
期刊
(89565)
经济(89565)
研究(56401)
中国(42725)
管理(30232)
教育(27232)
(27027)
科学(25184)
学报(24797)
(24277)
大学(19549)
学学(17936)
技术(17485)
(17253)
金融(17253)
农业(16800)
业经(16664)
图书(15068)
经济研究(14739)
财经(13069)
科技(11573)
(11507)
书馆(11238)
图书馆(11238)
(10721)
论坛(10721)
问题(10592)
商业(9584)
技术经济(9068)
职业(9067)
共检索到291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周佳音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形成了制约。在上述语境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为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国家治理视域下探讨公共服务供给在国家治理创新中的现实定位以及创新路径。通过重新梳理国家治理、财政以及公共服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公共服务作为调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其供给机制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保障与转型效果。基于此,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未来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文龙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执政关怀,是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途径。文章系统分析了韧性治理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重价值,结合韧性治理理论相关前沿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理念韧性”“结构韧性”“技术韧性”“机制韧性”等四个维度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阶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结构的“失衡化”;治理技术的“趋弱化”;治理机制的“约束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理念韧性,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多元主体合作治理;注重结构韧性,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结构有序转型;强化技术韧性,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数字化与精准化;完善机制韧性,共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保障机制等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韧性治理的策略安排,以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杰   李俊男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文章梳理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内外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实践案例为抓手,从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和社会共治方面探索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助力公共文化在数字化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尧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国家在农村社会治理的核心内容,具有积极且重要的国家治理功能。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入社会治理阶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农村社会保障治理实现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需要遵循法治化原则,以共享发展治理理念为理论依据,重新定位农村社会保障治理目标,立足农村社会结构,整合农村社会保障治理管理与运行机制,与时俱进地优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国家在农村社会治理的重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逸洋  曾萍  
当前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大城市产业和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时在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人才引进等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特色小镇治理机制创新,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俊炀  彭国超  张宁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提出,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及VR文化产业均在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VR内容供给的必要性和供给现状,结合VR技术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的特征优势,提出了增加VR内容供给、创新应用开发和评估、推荐VR文化应用、降低VR体验门槛四项建议和策略,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侯雪言   胡雨璐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深化,公共文化云服务逐渐成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主要模式,承担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但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云服务基本处于以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为中心的工具理性阶段,与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和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不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共文化云服务效能的进一步发挥。文章基于数字治理理论解释框架,从“功能—结构—价值”三重向度出发,建构了涵盖数字化治理价值、数字化结构关系、数字化治理机制、数字化文化供给和数字化文化场景在内的公共文化云服务框架体系,针对公共文化云服务的现有问题,提出加强数字治理的价值引领、重构数字化结构关系、完善数字化治理机制、提升数字化供给能力和创设数字化文化场景的优化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书全  王开元  
为应对科学研究活动可能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我国建立起以伦理审查委员会为主体的伦理审查制度。由于制度安排及体制机制存在先天不足与运行梗阻,运行中针对审查权缺乏有效监管,伦理审查未能达到预期风险防范效果,反而屡屡曝出有违伦理道德的学术丑闻。分析科技伦理审查的价值以及伦理审查制度安排的不足,最后提出,基于伦理审查较强的公权属性与公益目标价值,应以确立“风险预防”为核心的更加审慎的审查原则,优化审查主体建制模式,强化对伦理审查的监督与制约,以及加快伦理审查统合性立法进程,作为伦理审查制度完善走向,为科技发展扎紧伦理“篱笆”,推动科学技术“向善”良性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丹丹   张荣刚  
在国家审计引领下,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监督职能,加强与社会审计的协同作用,并协调多种治理机制,对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及其协同社会审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从内外部治理机制视角考察媒体监督和内部控制对其影响过程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起到显著的激励效应,并且治理效果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的滞后效应;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促进企业创新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协同关系,高质量的社会审计能显著增强国家审计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国家审计有效协调媒体监督和内部控制机制发挥治理效应,媒体监督与内部控制均能促进企业创新。媒体监督与国家审计在促进企业创新中存在互补效应,而内部控制与国家审计在促进企业创新中存在替代效应。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国家审计协同监督治理功能,从加大国家审计实施力度、有效整合国家审计与社会监督的资源、完善外部治理机制等方面协同促进企业创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潘加军  
乡村环境治理非正式制度通过生态文化激励、社会资本约束、社会舆论引导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支撑,能够为塑造村民环境友好行为、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优化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提升环境制度运转绩效提供有力保障。传统非正式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较大变迁,引发乡村环境破坏行为约束乏力、环境纠纷和对抗性冲突增多、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相对困难、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执行绩效较低等治理困境。为从根本上优化乡村环境治理,加快新时代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传统优秀生态道德与现代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的乡村生态文化、重塑乡村社会关系网络联接机制、重构乡村公共舆论空间、促进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融合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宏存  刘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提升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实现社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向管理倾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化"供给,构建"政府—社会—居民"良好的互动体系,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贴近社区、重塑社区等方面的治理功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申琦   石伟平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跨界融合、协同合作的新型跨边界组织形态,不同主体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不同的“场”,包括跨文化的“对话互动场”、跨部门合作的“资源融合场”和跨专业领域的“知识管理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主体协同性不强、知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以促进场内主体的契合性、交互性、复合性,提升团队整体效能。在路径选择上,以树立共同目标愿景为观念,以打造创新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举措,赋能团队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胥郁   雷世平   乐乐  
为服务国家和区域技术创新,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跨界协作的跨专业组织。当前,内在的知识生产诉求与外在利益主体的交互作用,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也促使高职院校组织变革与跨专业组织的生成。然而,高职院校跨专业组织知识生产面临知识创新成色不足、知识交互效果欠佳、知识运转机制不畅及知识评价体系滞后等现实困境。为此,高职院校需要从跨专业组织的科学功能定位、知识平台搭建、内部关系协同、评价体系改革等维度优化完善,协同驱动高职院校的知识创新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海林  任贵州  
因文化符码的嵌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宏观价值引导、中观符号建构、微观仪式组织三层价值链条,理应在乡村社会充分发挥价值引流、共识建构、合作深化和行动规束的“软治理”功能。受旨向偏离和惯性束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将价值引流曲解为文化救赎、将情境建构局限于设施配套、将文化互动寄托于行政整合、将行动规束转化为道德说教的实践偏差,其应然效能暂未有效发挥。对此,应着眼实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与丰富乡村治理工具的现实需要,以文化治理的高度推进服务供给实践的纠偏,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调节乡村文化生态、进而重塑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载体,以内外价值互嵌推进供给旨向的回归,以文化仪式推送强化情境共识的建构,以文化主体参与锻造合作共治的自觉,以行动价值传播激发公共规则的生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