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7)
- 2023(4919)
- 2022(4137)
- 2021(3787)
- 2020(3032)
- 2019(6864)
- 2018(6374)
- 2017(11907)
- 2016(6475)
- 2015(7145)
- 2014(6981)
- 2013(6536)
- 2012(6064)
- 2011(5612)
- 2010(5870)
- 2009(5482)
- 2008(5487)
- 2007(4796)
- 2006(4444)
- 2005(4093)
- 学科
- 济(25931)
- 经济(25855)
- 管理(18705)
- 业(16361)
- 企(13358)
- 企业(13358)
- 中国(11424)
- 方法(7975)
- 制(7659)
- 农(7351)
- 数学(6662)
- 数学方法(6559)
- 财(6401)
- 地方(6375)
- 城市(6124)
- 体(5635)
- 业经(5277)
- 学(5157)
- 环境(4683)
- 体制(4613)
- 城市经济(4409)
- 融(4346)
- 金融(4346)
- 农业(4275)
- 家(4240)
- 划(4139)
- 银(4099)
- 银行(4095)
- 发(4074)
- 行(3966)
- 机构
- 大学(94696)
- 学院(91708)
- 济(37430)
- 经济(36469)
- 管理(34440)
- 研究(34384)
- 理学(29401)
- 理学院(28982)
- 管理学(28537)
- 管理学院(28340)
- 中国(24688)
- 京(20712)
- 科学(19675)
- 财(18848)
- 所(16127)
- 中心(15462)
- 财经(14773)
- 研究所(14507)
- 范(13762)
- 师范(13682)
- 经(13464)
- 江(13431)
- 北京(13083)
- 院(12979)
- 农(12659)
- 经济学(12150)
- 业大(11966)
- 师范大学(11525)
- 财经大学(11018)
- 经济学院(10816)
- 基金
- 项目(63391)
- 科学(50912)
- 基金(47688)
- 研究(46535)
- 家(42768)
- 国家(41969)
- 科学基金(35746)
- 社会(32233)
- 社会科(30379)
- 社会科学(30367)
- 基金项目(25193)
- 省(22622)
- 自然(21824)
- 自然科(21297)
- 自然科学(21291)
- 自然科学基金(20890)
- 教育(20626)
- 划(20148)
- 资助(17944)
- 编号(17608)
- 成果(15125)
- 重点(14431)
- 部(14296)
- 国家社会(14172)
- 制(13619)
- 发(13244)
- 创(12639)
- 课题(12561)
- 教育部(12518)
- 人文(11943)
共检索到140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宋道雷
国家治理与城市是政治学、城市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对象,对两者的研究形成城市政治学这门交叉学科。现代性解释范式、发展主义解释范式、全球化解释范式,这是国内外从城市维度透视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三大解释范式。三大解释范式分别有不同的关切角度、理论内涵与主要观点,从三大不同方面解释城市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这三大解释范式对城市中国的国家治理实践来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城市 现代性 发展主义 全球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关键词:
国家政权 乡村治理 文化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光
当前学术界讨论国家政权介入乡村治理有诸多维度,其中治理、文化、制度、这三个维度值得重视和研究。治理维度是国家政权介入乡治的根本内涵,文化维度规定了特定的介入形式,制度维度则为国家政权介入提供了另一些可能。
关键词:
国家政权 乡村治理 文化 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本文在阐释国家治理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着眼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包容开放、共建共享社会,提出国家治理的三个维度:国家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个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城乡区域)的关系。并提出,这三个维度是财政在新时期发展和改革的坐标系,财政活动、财政改革、财政法治都深深嵌入到国家治理的这三个维度之中。从经济的维度来看,财政与市场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效率";从社会维度来观察,财政与社会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公平";从中央与地方维度来观察,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适度";从治理来分析,需从立体的角度整体来把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主脉,关键词是"包容"...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林 袁莎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提出源于自由贸易区的探索,也是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一个标志。围绕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先从国家治理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系统梳理境外自由贸易港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与现存自由贸易区的区别与联系。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社会及政策效应的实证分析,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自由贸易港被认为具有开放的经济效益,能够带来贸易、投资、产业和社会福利的政策红利,可为东道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消费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自由贸易港建设对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与保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最后,根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定位、研究成果,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包括整体上尚停留在行业指导和政策解读层面而理论基础不扎实、研究视角过于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市场准入制度研究滞后等,提出从建构基础性理论框架开始,深入研究自由贸易港的内涵与外延、空间边界、政府放权、制度适用范围等问题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习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并把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的到来。"治理"意为"决策的过程和执行决定(或不执行决定)的过程"。良法善治是治理的必由之路。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在于国家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俞可平,2000)。然而,善治在我国正面临着本土化和实在化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世纪之交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中国已经是一个高等教育的大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中华崛起至关重要。中国在没有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时,恐怕还不能说是真正崛起了。最近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千波 柯晓扬 王建 袁忠霞
国家文化中的价值观是人的"心理软件"中的"核心程序"。从国家文化的四个维度对我国高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把握高职学生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过去的大学生纵向相比,当今大学生心理特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与其他国家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的横向相比,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还是具有明显的"国家特色"或"民族特色"。笔者从高职教育的实际观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建荣
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事业依赖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国家审计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存在不足。本文尝试基于社会文化维度的人文研究思维,运用马克思文化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解读国家审计的制度安排,系统研究文化、治理和国家审计的关系。对国家审计的角色定位进行了重新审视,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国家审计基于文化自觉的静态文化根基和基于文化变迁的动态文化根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创新性地分析了国家审计在文化治理中文化批判和文化建构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何韵 王海滨
国家间资源关系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国家间政治关系以及资源利益。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了相关国家在资源关系中追求权力的强烈程度。国家间资源关系也有技术方面的运行机制:相关国家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越高,资源增值能力就越强,国家间的资源合作就越容易形成。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力通常胜过技术因素的影响力。中美关系错综复杂,资源关系是两国间的重要关系之一。中美资源关系的前景具有不确定性。中美两国间竞争性的政治关系容易挑起两国间的资源冲突,两国资源增值力的提高有助于缓和它们间的资源冲突。中美资源关系的性质和走向主要由美国决定。
关键词:
资源关系 资源增值力 绝对收益 相对收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繁华 曹诗雄
本文首先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国家经济安全的维度,其次从市场安全和技术安全角度研究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实质,最后从软规则与硬规则及微观基础两个方面提出了维护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国家经济安全 维度 实质 对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曾水兵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关键词:
民族认同教育 宪法认同教育 理性爱国公民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郝诗羽 马洋洋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国后,在霍梅尼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指导下,伊朗的国家身份被赋予了“宗教与世俗”的二元属性,伊朗政府的妇女政策随之发生了转向。霍梅尼时期,在“全盘伊斯兰化”的意识形态下,妇女政策被确定了以宗教思想为统领的基调。后霍梅尼时期,伊朗政坛单极格局消失,伊朗各方政治力量都尝试重塑宗教与世俗的关系来调整国家身份,妇女政策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基于此,从伊朗国家身份维度解读妇女政策,可为理解伊朗妇女问题提供参考。首先,伊朗国家身份的宗教内核确定了妇女政策的起点,也框定了妇女政策改革的空间。其次,伊朗国家身份调整引发的政治斗争打断了妇女政策的连贯改革,使妇女政策缺乏长效性。最后,伊朗国家身份的二元格局,凸显了妇女发展世俗导向与妇女政策宗教底色间的张力,导致伊朗妇女问题频发。
关键词:
伊朗 国家身份 妇女政策 妇女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苗连琦 刘春燕 胡亚敏 王淑云
国家审计无论从本质、功能,还是实践角度,无不揭橥了其对公共经济权力运行是否适当的监控,面对当前公共经济权力变异(不作为、行权过当和以权谋私)的现状,若追根溯源深挖权力行使者思想的痼疾,不可否认,权力变异只不过是道德缺失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中的投影。而道德对权力的监控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本文就国家审计如何发挥道德监控权力的作用提出宣传部、文化部、教育部、审计署联合建立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从娃娃抓起强化全体公民的基于传统文化精华的道德教育、协助中纪委挖掘传统家族家规的精华、大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涵养道德、尝试开展道德审计等四个要素构成的框架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