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9)
2023(18888)
2022(15768)
2021(14882)
2020(12401)
2019(28332)
2018(27806)
2017(53508)
2016(29243)
2015(33001)
2014(33037)
2013(31800)
2012(28999)
2011(25419)
2010(25569)
2009(23091)
2008(22564)
2007(19530)
2006(16856)
2005(14711)
作者
(81509)
(67817)
(67062)
(64172)
(43080)
(32346)
(30710)
(26793)
(25758)
(24040)
(22956)
(22770)
(21498)
(21325)
(21014)
(20769)
(20169)
(20163)
(19283)
(19264)
(16684)
(16649)
(16512)
(15568)
(15271)
(14933)
(14902)
(14826)
(13641)
(13497)
学科
(109952)
经济(109808)
管理(87991)
(81561)
(68927)
企业(68927)
方法(50414)
数学(43321)
数学方法(42719)
(39332)
中国(32368)
(31955)
业经(26035)
(24879)
(23462)
地方(22868)
(21386)
财务(21295)
财务管理(21230)
农业(20746)
理论(20540)
企业财务(20186)
(18148)
贸易(18140)
技术(18020)
(18016)
(17667)
(17569)
(17260)
银行(17203)
机构
大学(401716)
学院(399875)
管理(157358)
(154940)
经济(151540)
理学(136760)
理学院(135221)
管理学(132660)
研究(132099)
管理学院(131934)
中国(96967)
(84875)
科学(82613)
(79171)
(65444)
(64589)
财经(60340)
业大(59947)
中心(59938)
研究所(59545)
(58424)
(55003)
(53742)
师范(53181)
北京(52893)
农业(50373)
(48670)
(46843)
经济学(46770)
财经大学(44978)
基金
项目(279037)
科学(219400)
研究(204816)
基金(202004)
(176566)
国家(174864)
科学基金(150250)
社会(128701)
社会科(121700)
社会科学(121668)
(109252)
基金项目(106822)
自然(97364)
教育(95368)
自然科(95120)
自然科学(95092)
自然科学基金(93365)
(91812)
编号(83685)
资助(82289)
成果(68455)
重点(62356)
(61424)
(58365)
(57974)
课题(57935)
创新(54056)
科研(53344)
国家社会(53009)
教育部(52975)
期刊
(167357)
经济(167357)
研究(117274)
中国(78725)
学报(66221)
(64895)
科学(59057)
(58969)
管理(57639)
大学(50839)
教育(49455)
学学(47744)
农业(40588)
技术(35206)
(30990)
金融(30990)
财经(29592)
业经(28069)
经济研究(27017)
(25315)
问题(21921)
图书(20779)
(20542)
(20359)
科技(19350)
理论(17893)
技术经济(17826)
现代(17432)
财会(17288)
商业(16989)
共检索到581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双红  
财政制度作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性制度之一,应充分发挥财政在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转向,达到更好地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文章从府际关系视角出发,分析当前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对府际关系的优化,完善财政制度,实现财政能力建设的转向,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并给出相应的保障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于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立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于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婧  
新时代来临之际,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化改革全然进入攻坚阶段,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更是大力推动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途径。因此,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深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时发展进度,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对此,笔者将结合刘须宽编著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并客观探索益于加快该实际进程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甄志宏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目标,对厘清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内涵提出了紧迫要求。本文在系统梳理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等多学科关于国家治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学经济制度的社会建构属性出发,对经济社会学组织制度学派和历史制度学派关于国家经济治理的理论演化脉络进行梳理,揭示了后发国家中国家建设与市场建设同步进行、互相建构的本质特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勇  
政府财政职能的优化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分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博弈的结果,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已经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在事实上的不对等以及主体行为的异化是导致当前地方政府治理中种种问题的主要成因。基于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要求,围绕财权、财力、事权均衡发展的财政分权改革目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包括了激发地方政府治理积极性的扩财权与保财力,调整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目标,推进地方政府治理权责法制化,改进财政监管职能,实施"乡财县管"与"省直管县"的治理模式,协调运用财政政策在短期内逆周期调节、在长期内激发创新创业主体活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财政与市场、财政与社会、财政与民众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税预算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尽管经过了1994年税制与分税制的大规模改革,但离现代财政制度相距甚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而且也必须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增强财政治理能力入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志勇  
我国正在加快建立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构建现代化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是其三大主要内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以来,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无论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整体部署,在公共服务的具体领域,还是在政府收入体系的划分上,或者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上,都有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更是给财政事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洪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对中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来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治理理论及实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经合组织等),它是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中产生、并随着对这些基本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在一般意义上,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静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由此,学术界开始增强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的热情和兴趣。文章针对理论提出与发展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指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西  赵峥  李卫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治国理念,是政府管理主导的传统治国方略的根本性的升级,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贯穿国家生态治理的一条主线。本报告认为,在构建和完善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执政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政府与社会与民众的关系、各级政府之间(包括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艳  朱方彬  
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社会自主性不强、法治不完善、民主意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国家治理立足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本质特征,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治理主体、德法并用的治理方式、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并存的治理形态等符合中国国情的治理经验,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有效推进奠定了政治基础。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要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的有益经验,又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方略,才能保障治理价值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晓燕  曹海军  
随着社会利益结构和组织形式的持续巨变,经济社会结构的加速转型,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管理体制无论在机构设置、人员构成还是职能权限上都发生了变化。各地基层政权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角度,围绕"撤街强社"还是"强街扩社"推动了区—街道—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街道体制改革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在改革实践过程中,由于国家基层政权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要求社区(居委会)协助行政,导致了社区的行政化到再行政化的内卷化过程,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国家基层政权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方面的典型改革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昌盛  李承健  江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现代财政是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过程产生的,在回顾近代以来国家职能和财政体制有关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并针对我国财税体系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央地关系、预算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财税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支柱,并就近期财税改革重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昌盛  李承健  江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现代财政是伴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过程产生的,在回顾近代以来国家职能和财政体制有关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设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并针对我国财税体系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央地关系、预算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财税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支柱,并就近期财税改革重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怡靓  
反洗钱通过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能源安全、处理外交事务、经济治理及反腐倡廉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反洗钱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应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准确定位反洗钱工作,完善反洗钱法律制度,健全反洗钱工作机制,健全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预防措施,充分发挥反洗钱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