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20)
2023(9704)
2022(8289)
2021(7640)
2020(6581)
2019(15276)
2018(14872)
2017(28376)
2016(15628)
2015(17751)
2014(17942)
2013(17715)
2012(16815)
2011(15234)
2010(15871)
2009(15097)
2008(15007)
2007(13724)
2006(11983)
2005(10928)
作者
(48535)
(40498)
(40248)
(38510)
(25846)
(19532)
(18448)
(15746)
(15238)
(14479)
(13726)
(13686)
(12974)
(12821)
(12819)
(12648)
(12500)
(11962)
(11705)
(11669)
(10188)
(10115)
(9917)
(9367)
(9234)
(9120)
(9040)
(8974)
(8332)
(8180)
学科
(66270)
经济(66184)
管理(42970)
(42773)
(35801)
企业(35801)
方法(32314)
数学(26949)
数学方法(26687)
(18370)
(18174)
中国(17541)
(16708)
业经(13972)
(13370)
审计(12203)
(12185)
贸易(12174)
(11790)
农业(11773)
地方(11745)
理论(11409)
(11082)
财务(11064)
财务管理(10989)
(10774)
企业财务(10458)
(10383)
金融(10381)
(10011)
机构
大学(237195)
学院(232294)
(94750)
经济(92667)
管理(86834)
研究(82213)
理学(74722)
理学院(73829)
管理学(72565)
管理学院(72134)
中国(62293)
(51693)
科学(51537)
(45837)
(44536)
(43424)
研究所(39194)
中心(38014)
业大(36552)
财经(36492)
(36164)
农业(35482)
(33144)
北京(32328)
(30713)
师范(30321)
经济学(29773)
(29060)
(28078)
财经大学(27290)
基金
项目(152368)
科学(118516)
基金(110661)
研究(108194)
(99262)
国家(98068)
科学基金(81648)
社会(68249)
社会科(64484)
社会科学(64457)
(58566)
基金项目(58117)
自然(53529)
自然科(52191)
自然科学(52166)
自然科学基金(51248)
(50425)
教育(50337)
资助(45920)
编号(43501)
成果(36954)
重点(35437)
(34816)
(32426)
(31165)
课题(30320)
科研(30054)
教育部(29492)
创新(29167)
计划(28578)
期刊
(104020)
经济(104020)
研究(69058)
中国(49558)
学报(42351)
(39616)
(37999)
科学(36994)
大学(31255)
管理(30121)
学学(29413)
农业(26550)
教育(23779)
(19118)
金融(19118)
财经(18436)
技术(17973)
经济研究(17184)
(15913)
业经(15468)
(14668)
问题(14023)
(13147)
(11480)
技术经济(11327)
图书(11133)
财会(10860)
世界(10831)
理论(10725)
业大(10500)
共检索到350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国家审计都源于公共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国家审计主题呈现差异化。文章按公共委托代理关系、治理模式、机会主义类型到审计主题这个逻辑,分析国家审计主题差异的原因。应对机会主义的治理机制构造区分为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和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两种类型,在内部-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信息机会主义,信息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在外部-非经常性治理模式下,委托人关注的重点是代理人的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成为这种治理模式下的主要审计主题。中美两国政府审计的审计主题差异符合这个理论框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戚振东  张权  尹平  
理解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从分权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以权力配置和运行为基础,调配、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能力。然后构建了基于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监控机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监督机制、是国家治理风险防控和国家治理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戚振东  张权  尹平  
理解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是有效推动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从分权与权力制约监督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内涵,认为国家治理能力就是以权力配置和运行为基础,调配、运用社会资源,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能力。然后构建了基于权力制约监督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资源管理现代化的监控机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监督机制、是国家治理风险防控和国家治理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家新  郑石桥  尹平  
法治、效率、透明、责任性、廉洁是国家良治的核心要素,国家审计在国家良治的核心要素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处于中坚地位,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国家审计在国家良治各核心要素中发挥作用是通过保障机制来实现,通过揭示机制、威慑机制、预警机制和抵御机制,抑制机会主义倾向和次优问题,从而保障制度的良好设计及执行,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虽然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具有共性,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强调国家良治的不同维度,从而也强调不同的保障机制,所以各个国家的审计制度安排会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廖义刚  陈汉文  
基于福山的国家构建理论,本文从本源上对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及其互动机制进行了详细剖析,认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互动主要是透过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文化与社会等四个决定制度供给的要素展开的。具体而言,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文化与社会等要素的完善有助于国家审计的完善,同时国家审计通过对组织的设计与管理、政治制度的设计、合法化的基础、文化与社会等要素的反向作用改进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建文  郑石桥  
各国审计体制不尽相同,审计体制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本国的宏观制度因素形成问责机制,在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审计体制;另外一个类型是参照对本国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国家的审计体制来构建自己国家的审计体制。由于锭定效应的作用,这些国家的审计体制与其所参照的审计体制之间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总体来说,前一类国家,从宏观制度因素到问责机制,从问责机制到审计体制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对于后一类国家,则没有这种清晰的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谭劲松  宋顺林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了"审计实质上是国家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行为,其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断(简称审计的"国家治理"论)。本文探讨"国家治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实现路径。我们认为,"国家治理"论秉承社会契约论,基于不完全契约下的代理理论,在国家审计本质、目标和职能认识上,实现了对"免疫系统"论和"审计监督"论的超越和升华。国家审计应坚持以提升人民幸福为中心,围绕建立善治政府,充分运用监督、评价和鉴证三大职能,主要从监督责任、评价效率、提高透明度和促进民主法治四个方面,夯实国家治理基础,促进善治,最终提升人民幸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董大胜  
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研究国家审计的产生、本质、功能等审计基本理论问题,是近年来审计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创新。但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逻辑顺畅、内容较为完整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不能很好适应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工作和审计改革的实践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对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提出研究思路和初步建议。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简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永海  
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根据系统论和过程理论,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方法,研究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过程中的国家审计。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内生的、通过评价治理过程及其结果直接向治理领导者反馈治理过程及其结果的信息反馈系统,作用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全过程,其价值在于通过评价和反馈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从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维护国家治理体系稳定,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我国国家审计是党领导的国家审计,具有鲜明的党性;国家审计独立于治理运行过程,直接向国家治理领导者反馈审计信息,具有相对独立性;我国国家审计围绕党的工作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较强的政策性。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赵广礼  
本文将政治学、历史学的知识与审计理论相结合,论述国家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的意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以及国家审计如何深入参与国家治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会金  黄溶冰  戚振东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国家审计理论是通过对国家审计实践中客观的、合乎逻辑的规律加以概括、抽象而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用以指导国家审计实践,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修正和完善。文章在回顾与评述现有审计理论体系研究的基础上,以国家治理为框架,系统分析构筑了包括国家审计基础理论、国家审计应用理论和国家审计发展理论为内容的国家审计理论体系,以在理论上归纳中国国家审计实践发展经验,并提供未来国家审计理论的研究方向,以期更好地为指导国家审计实践开展服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阳杰  应里孟  
大数据是促进国家治理变革的基础性力量,国家治理需求的变化又进一步驱动着国家审计向大数据审计转变。为准确揭示大数据审计活动的基本原理,阐发大数据审计活动的基本规律,总结大数据审计实践的基本经验,构建由大数据审计基础理论、大数据审计应用理论和大数据审计发展理论构成的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大数据审计理论框架,为新时代国家大数据审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路径参考,以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建设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靳思昌  张立民  
随着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财政职能的演进,和我国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同时,国家审计与国家财政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国家财政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家治理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实现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满足其需要的公共产品,可见,公共产品在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公共产品高效、公平地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发挥监控作用的国家审计必须相应地变革。因此,本文提出将国家审计的客体定位于公共产品,以保障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履行其公共受托社会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瑜  冯均科  
在社会共治成为国家治理新趋势的大环境下,民间审计能否也像国家审计一样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具体过程中以及如何参与,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命题论证出发,在对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目标进行设计后,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要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瑜  冯均科  
在社会共治成为国家治理新趋势的大环境下,民间审计能否也像国家审计一样参与到国家治理的具体过程中以及如何参与,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命题论证出发,在对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目标进行设计后,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民间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