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66)
2023(3139)
2022(2628)
2021(2363)
2020(1938)
2019(4168)
2018(3846)
2017(7055)
2016(3756)
2015(4118)
2014(3873)
2013(3636)
2012(3592)
2011(3005)
2010(4129)
2009(4389)
2008(2959)
2007(2398)
2006(2132)
2005(2049)
作者
(10029)
(8389)
(8015)
(7777)
(5510)
(3959)
(3729)
(3054)
(2957)
(2955)
(2953)
(2722)
(2696)
(2592)
(2528)
(2394)
(2351)
(2345)
(2311)
(2235)
(2029)
(2011)
(1998)
(1928)
(1900)
(1818)
(1768)
(1763)
(1747)
(1656)
学科
(12140)
经济(12117)
审计(12082)
(11689)
管理(10949)
(10357)
企业(10357)
各类(5843)
(5113)
方法(4842)
中国(4775)
(4398)
(4042)
(3980)
金融(3980)
(3392)
(3349)
财务(3344)
财务管理(3280)
数学(3209)
企业财务(3197)
数学方法(3182)
业经(3080)
(2969)
国家(2795)
工作(2597)
(2580)
(2577)
银行(2575)
农业(2540)
机构
大学(50907)
学院(50192)
(20063)
经济(19653)
管理(19344)
研究(17250)
理学(16551)
理学院(16402)
管理学(16222)
管理学院(16132)
中国(14113)
(12006)
(11653)
财经(9540)
(8768)
科学(8716)
(8352)
中心(8169)
(7711)
财经大学(7319)
研究所(6979)
北京(6811)
(6583)
(6302)
(6204)
师范(6164)
经济学(6126)
商学(6016)
商学院(5976)
(5819)
基金
项目(32990)
科学(26131)
研究(25515)
基金(24587)
(22406)
国家(21713)
科学基金(18128)
社会(17397)
社会科(16435)
社会科学(16423)
基金项目(12599)
(11880)
教育(11588)
自然(10692)
自然科(10355)
自然科学(10352)
自然科学基金(10152)
(10085)
编号(10032)
资助(9535)
成果(9267)
(7935)
重点(7644)
国家社会(7588)
(7439)
教育部(7133)
(7084)
课题(7012)
(6803)
人文(6766)
期刊
(23259)
经济(23259)
研究(17009)
中国(15590)
(11213)
审计(9180)
学报(7692)
管理(7116)
科学(6975)
(6574)
大学(6563)
学学(6210)
(4885)
金融(4885)
教育(4872)
农业(4657)
财经(4635)
会计(4453)
财会(4438)
经济研究(4038)
(4002)
(3349)
世界(3186)
业经(2974)
通讯(2956)
内部(2954)
国内(2954)
会通(2951)
问题(2849)
社会(2845)
共检索到82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徐鹤田  
一、国家治理国家治理,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管理和服务,实现良好的治理是每一个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发挥揭示、抵御、改进和预防等"免疫"功能,在维护民主法治,保障国家安全,推动落实责任、透明、法治、廉洁、公平和正义等原则和理念,改善国家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湘林  
文章以转型危机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关系为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三十年来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轨迹和实践经验。通过对转型危机和国家治理危机两个概念的理论界定和区分,文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社会危机是一种"转型的危机",即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和治理能力滞后所产生的危机,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结构性转型的必然现象。在现实中,市场化和民主化与经济—社会转型互为因果,经济—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国家治理层面不同程度的危机,进而推动了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中国国家治理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是对经济—社会转型的一种渐进式的、结构性的适应过程。中国并未陷入局部改革的陷阱,而是更有可能在危机—体制改革—适应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宣波  
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的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特殊作用。本文结合审计"免疫系统"论和审计实践,对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采取的重要举措,以及所发挥的综合评价及信息反馈、警示和预防、揭露和促进、建设和参谋等主要作用进行了归纳分析,并结合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形势分析,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注重防范和控制各项风险、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方面,对国家审计进一步发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李笃明  解鹏里  经黎静  刘文奇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海啸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与动荡之中,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作为担负高层次经济监督职能的国家审计机关,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应充分体现"经济卫士"的作用,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本文通过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根源、发展轨迹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就美国审计失灵引发对审计职能的思考,提出国家审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正青  
随着规模扩大、社会角色增多、政府补贴减少,世界范围内许多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甚至面临财务危机。对此,部分OECD国家进行了积极的应对,并在完善政府拨款方式、引导高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重新定位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彤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特立于世,是高度出口依赖、本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出口贸易和国际金融中心运营是主要经济支柱,国际人才战略是新加坡立于不败的根本。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新加坡应对措施及时、适当,加之国企公司治理制度的良好基础,使得它在2009年迅速恢复元气。新加坡成功的国家治理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冯均科  
公共危机是我国国家治理在一个较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它能够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国家审计在公共危机的初现阶段、爆发阶段、控制阶段和后危机阶段均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公共危机的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蔡春  谢赞春  孙婷  苗连琦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与归纳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0国集团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国外经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后危机时代更好地发挥国家审计功能作用六大方面思考,以期促进我国国家审计制度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六大方面思考包括:创新国家审计制度安排,完善国家/政府治理;构建国家金融/经济安全审计预警体系;建立提升政府审计透明度的制度机制;完善金融监管审计法规制度;进一步树立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念,明晰各类审计的本质目标;增强国家审计的主动性与预防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冰  
为了总结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经验,探讨国家审计应对金融危机的机制和方法,中国审计学会于2010年4月27—28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了国家审计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研讨会。来自各地审计机关、审计学会和科研所的理论研究人员、部分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283篇,有60多篇论文的作者参加研讨,其中11位作者在会上作了发言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军  秦江萍  许海晏  
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膨胀,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再加上美国审计署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重视不够。美国审计署在次贷危机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前瞻功能,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我国应汲取其教训,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完善国家治理的功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聚军  
代议民主从其得到广泛践行之日起,就一直存在诸如可能导致福利超载等先天不足。特别是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的整体稳定使公共政策议题逐步聚焦于民生问题,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又使得各国的福利政策面临着沉重的国际比照压力。于是,迫于选票压力,部分国家的政府不顾福利刚性和政府财力的限制,一味迎合公众的偏好,致使社会福利支出迅速增加,以致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代议民主体制下的福利超载现象日益加剧,最终诱发了多次冲突与危机:福利国家危机可以被视为其首次爆发;"拉美化"现象则是福利超载与民粹主义双重夹击下代议民主缺陷的集中爆发;欧债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这一矛盾的再次爆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浩  
2012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国家颇为平静,投资者对欧元区国家经济前景的担忧开始减轻,甚至开始乐观地认为欧元区国家正在走出危机。但今年初以来,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债务危机的出现,又使人们重新陷入悲观。面对创纪录的失业率和经济萎缩,欧洲央行坚持保持宽松货币政策,5月21日欧洲央行如市场预期降息0.25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崇胜  
一、"外患"与"内忧":中概股危机再起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以来,美国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加强以及国内监管政策的变化,给中概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尤其是在美国对华关系采取"恶性竞争"的背景下,"外患"叠加"内忧"致使中概股市场短期内遭到重创,生存空间持续压缩。(一)美方监管逐渐加强,跨境监管合作陷入僵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徐凯  
席卷全球的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再次展示了金融业本身的脆弱性,同时也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金融监管体系的幻想。如何重构金融业的免疫系统,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危机之后全球性的课题。本文基于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深入分析了国家金融审计作为经济金融"免疫系统"的逻辑合理性与现实优势,探讨了国家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现机制,揭示了目前我国国家金融审计在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尝试性地设计提出了健全我国国家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对策方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施祖麟  刘盾  潘锡辉  
欧债危机的根源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促使欧美国家的"团结工资政策"转向"竞争性工资政策",进而导致的收入分配、增长方式、需求结构和国际贸易失衡。被称作"结构性改革"的危机治理措施延续并强化了新自由主义的制度体系与竞争性工资政策,以致恶化了危机与萧条;欧洲经济的全面复苏仰赖对团结工资政策和"欧洲社会模式"的创造性回归。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实则与欧美国家的经济危机"祸出同源",因而"团结工资政策"对于我国促进"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