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1)
- 2023(8107)
- 2022(6786)
- 2021(6060)
- 2020(5101)
- 2019(11267)
- 2018(10861)
- 2017(20174)
- 2016(11074)
- 2015(12313)
- 2014(12063)
- 2013(11651)
- 2012(10886)
- 2011(9623)
- 2010(10206)
- 2009(9852)
- 2008(9592)
- 2007(8735)
- 2006(7902)
- 2005(7524)
- 学科
- 济(38573)
- 经济(38479)
- 管理(37668)
- 业(33564)
- 企(29585)
- 企业(29585)
- 财(15582)
- 制(14893)
- 方法(14565)
- 中国(12363)
- 审计(12211)
- 农(11459)
- 数学(11372)
- 数学方法(11237)
- 体(10523)
- 业经(10284)
- 学(9342)
- 务(9235)
- 财务(9215)
- 财务管理(9146)
- 体制(8874)
- 企业财务(8740)
- 融(8234)
- 金融(8232)
- 银(8057)
- 银行(8029)
- 行(7663)
- 划(7398)
- 环境(7224)
- 技术(7066)
- 机构
- 大学(159569)
- 学院(156406)
- 济(63591)
- 经济(62182)
- 研究(57195)
- 管理(57012)
- 理学(48321)
- 理学院(47782)
- 管理学(47058)
- 管理学院(46782)
- 中国(44057)
- 财(35544)
- 京(35145)
- 科学(33299)
- 所(29508)
- 农(27836)
- 财经(26980)
- 研究所(25984)
- 中心(25769)
- 江(25705)
- 经(24454)
- 业大(22753)
- 农业(21802)
- 北京(21683)
- 院(20930)
- 财经大学(20212)
- 经济学(20043)
- 州(19319)
- 省(19143)
- 范(18905)
- 基金
- 项目(103298)
- 科学(81392)
- 基金(76326)
- 研究(74756)
- 家(68801)
- 国家(67814)
- 科学基金(56832)
- 社会(49002)
- 社会科(46307)
- 社会科学(46287)
- 基金项目(39277)
- 省(39211)
- 自然(36364)
- 自然科(35428)
- 自然科学(35413)
- 自然科学基金(34803)
- 教育(34352)
- 划(33836)
- 资助(30832)
- 编号(28651)
- 成果(25319)
- 制(25109)
- 重点(24192)
- 部(23873)
- 创(21840)
- 发(21353)
- 课题(21060)
- 国家社会(20991)
- 创新(20625)
- 教育部(20589)
共检索到252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秀 郑石桥
沿着国家治理整体构造、问责机制到国家审计这一逻辑路径,探究国家审计的本质,并解释国家审计差异化的原因。国家治理基本构造可分为四个层次,国家审计本质上属于经济问责,问责对象是政府治理系统中的任务确定及资源配置子系统。在经济问责系统中,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是经济问责信息保障机制,由于各国的国家治理整体构造和问责机制不同,因而出现不同国家的审计差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俊生
审计问责作为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其边界反映着审计机关与国家治理需要之间的功能适配程度,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相对确定性等特点。现有的人民利益边界观和财政资金边界观,属一维界定,对审计问责的重点和参与治理的范围不能给予必要回应,制约着审计问责的功能输出。高效的国家治理,需要审计问责构建一个由财政性资金维度、公共利益维度所组成的"弥散型"的二维边界区域,以实现问责范围视觉化、问责力度精细化、问责治理协同化。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国家审计 问责 边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雷俊生 马志娟
审计问责是国家治理的工具之一,它有利于加强政府责任、实现国家良治。任何实现良治的国家均有一套良好的问责制度作为保障。许多国家的审计法规对审计问责作出了具体规定。国家治理的功能需求与审计问责的供应不足是一对矛盾。为了缓解甚至消除这对矛盾,不仅需要扩大问责范围、完善参与机制、拓展问责方式以拓宽审计问责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而且需要强化机制问责、完善绩效问责、构建风险问责以拓展审计问责的深度,同时还需要整合问责资源、创新问责方式、完善问责立法以加大审计问责的力度。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审计问责 国家审计 国家良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建文 郑石桥
各国审计体制不尽相同,审计体制的形成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据本国的宏观制度因素形成问责机制,在问责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审计体制;另外一个类型是参照对本国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国家的审计体制来构建自己国家的审计体制。由于锭定效应的作用,这些国家的审计体制与其所参照的审计体制之间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总体来说,前一类国家,从宏观制度因素到问责机制,从问责机制到审计体制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对于后一类国家,则没有这种清晰的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婧 熊琴琴
一、引言国家审计对象是国家审计机关直接作用的对象,也称为国家审计客体,它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国家审计审计谁",主要的问题是"国家审计审计什么单位",这是国家审计理论构建不可回避的问题。各国审计法规都对国家审计对象进行了界定,理论界也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国家审计的对象,但由于国家审计对象的界定服从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周维培
"鉴证"和"问责"是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两项重要职能。国家审计的"鉴证",是对国家账目、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府财政事项与信息,授权发表的证明意见,是国家审计法定的基本职能;国家审计的"问责",是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监督职能,它通过绩效审计,以及延展而出的项目评估、政策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反腐败审计等形式发挥作用。从"鉴证"到"问责"的职能演变,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一股潮流,反映了各国审计机关渴望参与全球治理的强烈意愿。在全球语境下,中国国家审计应强化鉴证功能,全面启动绩效审计,建立重大项目定期审计评估制度,继续加大审计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形成系统科学的问责机制,提高服务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
鉴证 问责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全球视野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冯均科
国家审计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当国家治理“人本化”成为一种趋势时,国家审计也应将其物化的审计对象予以人格化,进而建立以问责政府为导向的审计制度。问责政府所赖以形成的政治基础是,政府不论如何强大,它仍然充任一个代理人的角色;政府必须承担起法定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问责政府必须寻求一种权威性的政治支持。从国家审计发展看,问责政府应当是审计制度建设的基本命题;解决这个命题,应当做好组织制度设计、法律制度设计、人事制度设计、作业规则设计和拨款制度设计等工作。在问责政府导向下,我国审计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审计体制的调整、审计职责的转变、审计权限的转型和...
关键词:
问责政府 国家审计 制度建设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嘉明 刘永龙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免疫系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应该服务于国家治理。本文从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机制、重点和作用三方面入手,对不同国家的国家审计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基本机制是相似的,但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重点与国家治理的重点是一致的;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高政府透明度、惩治腐败、维护国家安全、协助国家应对危机等方面。各国国家审计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为国家治理走向民主善治服务。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治理机制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素梅
与西方宪政民主问责不同,我国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行政问责机制,其问责主体系统应权责一致、职责明晰,以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长期以来,我国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系统,行政型的审计体制赋予了国家审计行政问责的天然含义。随着社会对政府责任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日益凸显,国家审计全面服务于行政问责成为必然。审计作为专业型调查和评价机关,应成为行政问责机制中的"信息系统",对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最终目标服务于国家价值的增长。
关键词:
国家审计 行政问责 管理体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廖洪 王素梅
国家审计从产生之日起,就带有问责的含义。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国家审计作为政府问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责的效能日益彰显。同时国家审计的范围随着政府责任的扩充而日益丰富。本文以问责为基础提出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家审计发展框架,以期对后期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问责 国家审计 政府责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雅慧 王阳 唐汉卫
21世纪以来,受教育权力分散化、市场机制、参与式民主以及绩效问责不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多元学校问责日益成为OECD国家教育治理的新兴方式。多元学校问责是指多个主体根据学校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等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监测,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与提升。多元化的问责主体、多样性的问责方式、横向性的问责机制是多元学校问责的显著特征。在推进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化背景下,多元学校问责已成为OECD国家基于各自国情而展开的一种实践方式,而精准识别利益相关主体、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力以及提高学校管理者的领导力也已然成为OECD国家有效实施多元学校问责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
多元学校问责 教育治理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夏丽 许莉
本文以审计署2004~2012年审计结果公告数据为样本,从问责主体、问责客体及问责范围三个维度实证分析我国政府审计问责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受托责任"及"国家治理"理论提出了完善审计问责制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魏明 邱钰茹
基于公共受托理论与信号传递理论,结合善治理论内涵及我国经济环境的现实分析结果,将国家治理的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和深层次目标,且对国家审计应发挥的治理功能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瓶颈,利用博弈理论分析国家审计、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号传递,并建立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的信号传递机制,以期提升国家治理效率。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坤
委托代理机制下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由于自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和利益冲突等内在缺陷,会导致财政预算的滥用、政府(官员)权力的自我膨胀和国家治理绩效的缺失,需要国家治理机制必须内生出一个揭露、控制、监督体系,来防止财政预算的滥用、制约政府(官员)权力的膨胀、促进国家治理的绩效,这就成为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结构内生机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为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机制中对各种权力的揭露、监督和控制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良治、善治,国家审计必须通过对国家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政府(官员)权力的制约以及政府治理绩效的促进,来完成自身的使命,由此衍生出了现代国家审计的三大方向:针对政府...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郑石桥 陈丹萍
问责机制是应对机会主义的措施,审计是问责机制的重要要素,其基本功能是问责信息保障,问责主体还可以将问责机制中的其他权限配置给审计,从而在审计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扩展出审计的辅助功能。审计主体多样化的原因是问责主体多样化,审计业务类型多样化的原因是问责内容多样化,而审计权限差异化的原因是由于委托人在构建问责机制时给不同主体的权力配置不同。
关键词:
委托代理 机会主义 问责机制 审计本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