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39)
2023(4657)
2022(4035)
2021(3978)
2020(3220)
2019(7754)
2018(7977)
2017(14477)
2016(8008)
2015(8906)
2014(8890)
2013(8135)
2012(7543)
2011(6469)
2010(6557)
2009(5900)
2008(5792)
2007(4756)
2006(4297)
2005(3896)
作者
(18921)
(15874)
(15383)
(14875)
(10165)
(7691)
(7337)
(6196)
(5890)
(5624)
(5623)
(5281)
(5200)
(4875)
(4864)
(4723)
(4665)
(4541)
(4463)
(4454)
(4046)
(3783)
(3745)
(3699)
(3555)
(3537)
(3482)
(3460)
(3140)
(3130)
学科
(24402)
经济(24352)
管理(15245)
(14693)
(12783)
企业(12783)
(9124)
(8563)
中国(8437)
地方(7689)
业经(7347)
方法(6920)
理论(6618)
(6543)
教育(6364)
(5968)
农业(5802)
教学(5789)
体制(5354)
(4859)
银行(4857)
(4836)
金融(4834)
数学(4810)
(4801)
(4693)
数学方法(4682)
(4459)
文化(3809)
(3696)
机构
学院(94586)
大学(94516)
研究(35112)
(33872)
经济(32935)
管理(32298)
理学(26903)
理学院(26453)
中国(26122)
管理学(25966)
管理学院(25745)
(21692)
科学(20464)
(18270)
(18188)
师范(18100)
(16900)
中心(16325)
(16042)
研究所(15136)
师范大学(14903)
北京(13941)
(13726)
财经(13189)
教育(12880)
(12810)
(12675)
(11861)
业大(11750)
技术(11499)
基金
项目(61402)
研究(51208)
科学(47804)
基金(41231)
(35951)
国家(35082)
社会(30488)
科学基金(29310)
社会科(28499)
社会科学(28490)
(24964)
教育(24918)
编号(23081)
基金项目(22071)
(21010)
成果(20286)
自然(17090)
课题(16765)
自然科(16594)
自然科学(16589)
自然科学基金(16273)
资助(15452)
(14682)
重点(14001)
(13899)
项目编号(13401)
(13398)
(13339)
规划(12959)
(12917)
期刊
(45008)
经济(45008)
研究(34460)
中国(26510)
教育(23899)
(14912)
(13132)
管理(12523)
科学(12353)
学报(12348)
大学(10180)
(9414)
金融(9414)
技术(9280)
学学(8735)
农业(8632)
业经(7210)
图书(6982)
职业(6762)
财经(6401)
经济研究(6150)
(6089)
问题(5986)
(5691)
(5646)
论坛(5646)
(5344)
书馆(5269)
图书馆(5269)
资源(5044)
共检索到158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建构国家文化认同乃是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使命,课程改革也确实能够促成国家的文化认同。这一理论上的关联能否变成现实,或者课程改革能否切实促成国家文化认同,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深切的国家文化关怀,以及教师能否将国家文化关怀注入自己的课程改革实践。胡适、钱穆正是通过课程改革促成国家文化认同的杰出典范。他们不仅十分关注中国应该形成何种国家文化认同,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行动,以引导学生及国人形成国家文化认同。回顾胡适、钱穆等人的经验,有利于从国家文化认同的角度优化当代中国的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近代中国课程改革曾出现三大与国家文化复兴相关的显眼尝试:一是康有为从激进原教旨主义出发,为抵御西方基督教蔓延,发明新经学,籍此建立孔教。另一是梁启超、章太炎转从文化民族主义入手,在康氏新经学之外发展国学新课程,使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认同。再有便是清廷为捍卫经学采取的课程改革措施。考察近代中国诸路国家文化复兴与课程改革尝试,分析其得失成败,不仅可以从视角、议题等层面深化课程史研究,还能为当下课程改革回应国家文化复兴提供近代参照与经验教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福蒙  
本次课程改革所争论的议题,直接或间接地,都在回应社会所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本文将新课程改革放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互辩证的文化认同视框中,考察课程改革表象下论述的形成、实践以及论述实践反过来所建构的文化认同,由此了解课程改革论述在接纳与排除的机制运作下,搓揉出一个怎样的文化认同。讨论课程改革需求的解释之语言政治,不同的语言论述是如何互动,课程改革论述的崛起、转变暗示一个怎样的政治、经济和个人教育之间疆域的转换,以及在课程的论述中形成一个怎样的主体化模式,并对文化认同和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钢  
课程及知识体系是特殊历史文化条件下的产物,其中蕴涵了这一特殊历史文化所期望的教育价值取向,并因此可以区别于其他历史文化语境中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西方知识日益推广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知识与西方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无疑是课程变革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工具理性"的处理方式当然可以消除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其代价却是遗忘本土知识的历史文化处境与教育价值取向,进而迷失本土知识的文化优势,而这种文化优势恰恰就是国际教育对话中借以显示自身知识价值的根本资源。从这一点出发,课程变革就需要一种"课程文化的视野",其理论旨趣在于理解不同课程知识体系背后的历史文化处境及其教育价值取向,从而在与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课程改革重建学校文化和教师文化,新时代的教师文化范式必须从控制型文化走向对话型文化,这种文化是学习型文化,是教师不断反思的研修文化,是基于课程愿景的教师团队文化,是教师不断开拓的创新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玉友  张广斌  
课程改革不仅是一个结构重组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重建的过程,结构和文化是分析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路途。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单一结构路径分析课程改革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文化路径对课程改革的解释力越来受到重视。一个基本认识逐渐形成:课程改革需要通过结构重组与文化重建两个路径来完成,并且这两个路径又相互依赖,需要进行有效整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俊  胡怀雯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高职教育的定位逐渐清晰,校园文化的流失和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高职校园文化重建和课程改革是办好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高职教育,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方能彰显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优秀的,掌握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文森  
两年来 ,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 ,“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层面得到了体现 ;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学改革也存在许多问题 ,如把“对话”变成“问答”;为夸奖而夸奖 ;把“自主”变成“自流”等。要解决现存的问题 ,把教学改革深化下去 ,就要加强面向实际的理论研究 ,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推进考试评价改革的步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玉成  
国家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重磅推出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新政,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等多项新举措。课程作为理念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对标国家新政,职业教育可以"课证联通""课岗融通""课赛深通""课创贯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有岗位胜任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以积极回应国家各项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要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瑞丽  
高职院校专业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应以行业企业需求变化为基准,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重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以情境式教学为特色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融合行业企业的各种要素,重视行业企业的信息反馈等,深化改革成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瑞  
《银行信贷业务》是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将线上教学平台和实训操作平台引入《银行信贷业务》课堂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细化课程考核,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课程是儿童的课程。世界百年课程改革的经验证明,道德的课程改革不仅为儿童所欢迎,而且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工具化的课程改革则最终为儿童及其老师所抵制。我国57年来的课程改革主要是工具化的。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确立了"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课程哲学,因而是道德的。道德的课程改革呼唤民主的课程领导。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克服种种被工具化的现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腾飞  
南非职业技术学校国家课程改革是在南非"2005年课程改革"基础上的延续和发展,它不仅继承了以结果本位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理念,同时又兼顾了技术学校职业性办学特点的特殊需要。力求使技术学校课程既能顺应新南非宪法规定的民主、团结、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崔允漷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正式拉开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序幕。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全球教育展望》从本期开始特设"课程改革二十年"专栏,围绕课程政策、课程标准、课程理论、教材研究、教学设计、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发展案例等主题,全面梳理探讨过去二十年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进展、实践经验与未来挑战,以使基础教育可以更好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实现民族复兴与促进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动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梅  
英国教育体制由于沿袭地方分权制的传统,教师历来对学校课程有着极大的控制权。但是,1988年"国家课程"改革,特别是国家统一课程体系建立后,教师对课程的控制权日渐式微。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国家课程"刻板且缺乏灵活性的特征也显现出来。2000年和2008年制定的"新国家课程标准"针对"国家课程"的这一弊端进行了改革。在这两次国家课程标准的改革中,"特色学校计划"被引入,并逐渐确立了以特色促统一的国家课程改革走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