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0)
2023(9394)
2022(7855)
2021(7008)
2020(5540)
2019(12317)
2018(11813)
2017(22077)
2016(11768)
2015(12945)
2014(13051)
2013(12809)
2012(12472)
2011(11437)
2010(11739)
2009(10659)
2008(10468)
2007(9367)
2006(8558)
2005(8173)
作者
(35530)
(29553)
(29321)
(27352)
(18901)
(14120)
(13373)
(11422)
(11358)
(10610)
(10199)
(10166)
(9637)
(9446)
(9323)
(9036)
(8758)
(8560)
(8545)
(8402)
(7523)
(7371)
(7184)
(6815)
(6603)
(6579)
(6571)
(6477)
(5941)
(5896)
学科
(57168)
经济(57111)
管理(28409)
(27949)
地方(22359)
(20575)
企业(20575)
中国(20032)
(16844)
方法(15177)
业经(14212)
地方经济(12974)
数学(11878)
农业(11832)
数学方法(11766)
(11346)
(11064)
环境(10730)
(10706)
金融(10704)
(10053)
银行(10039)
(9878)
(9849)
贸易(9838)
(9418)
(9323)
(9095)
技术(8637)
发展(7994)
机构
学院(170055)
大学(167539)
(69423)
经济(67816)
研究(66992)
管理(60105)
中国(50879)
理学(50007)
理学院(49244)
管理学(48438)
管理学院(48099)
科学(41251)
(38206)
(34734)
研究所(31329)
(30546)
(30120)
中心(29955)
(27950)
(27116)
师范(26887)
北京(24758)
(24598)
业大(24087)
财经(23355)
农业(23245)
(22767)
师范大学(21728)
(21267)
(21065)
基金
项目(111681)
科学(88280)
研究(84226)
基金(78463)
(69638)
国家(68585)
科学基金(57422)
社会(54035)
社会科(51216)
社会科学(51200)
(45437)
基金项目(40904)
(38303)
教育(36928)
编号(34693)
自然(34638)
自然科(33699)
自然科学(33689)
自然科学基金(33034)
(31379)
资助(30558)
成果(28599)
重点(26125)
发展(25488)
课题(25346)
(25055)
(23565)
(23354)
国家社会(22241)
创新(21853)
期刊
(89807)
经济(89807)
研究(54627)
中国(44030)
(29468)
学报(26412)
科学(26090)
管理(23996)
教育(23764)
(20882)
农业(20571)
大学(19715)
(18369)
金融(18369)
学学(18243)
业经(16179)
技术(14664)
经济研究(13351)
问题(11628)
(11266)
财经(11231)
资源(10969)
图书(10362)
(9847)
国际(9174)
(9151)
科技(9086)
(9038)
论坛(9038)
(8849)
共检索到280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敏  张晓莉  
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推动从文化资源点状保护传承利用到聚落组团和带状发展的新功能载体。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取得进展,但也存在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不足等难题。结合正在建设的五个国家文化公园特征,通过归纳总结世界运河遗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经验,从“三个层次”“四类主体”“四种关系”和“三种模式”搭建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和思路,提出了筛选协调发展重点区域、培育区域文化特色城镇、推动产业耦合和创新驱动、完善跨区域协调体制机制的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艳   李茜   叶子欣  
区域协调发展的框架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其规划建设纲要,但地区差异、各地优势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充分发挥各地文化遗产资源优势以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利用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明确黄河9省(区)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挖掘黄河各类型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区域和热点区域。其次,从文旅融合发展角度提出以“文化主题公园”模式、集中展示带与区域文化特色城镇相结合等方式促进旅游资源利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建议。选择从文化遗产的空间视角开展研究,旨在推动文物文化资源整合与优化,并针对不同区域和分布特点实行不同的利用模式和开发重点,以便有效发挥资源分布优势推动黄河流域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殿廷  刘锋  卢亚  刘宏红  王欣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遗产,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助推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讨论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的近期行动计划。建议要以现代光影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为突破口,注重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体制,丰富产品业态,在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基础上,把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康小青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文化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创新之举。国家文化公园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线性、跨多个行政区域分布的特点,跨区域协同发展问题成为重要议题之一,尤其是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文章着眼于国家文化公园区域内产业融合发展,指出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政策、文化旅游产品供需方面存在的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从产业政策支持、创建协同机制和文化旅游要素融合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遂营  张野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文化领域新提出的战略性文化工程,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文化空间。国家文化公园"为我国首创,国际上并无先例可循,是对国家公园体系的创新"(2),"是中国遗产话语在国际化交往和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也是中国在遗产保护领域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3)。我国的"国家文化公园"突破了国外的"国家公园体系",是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新类型。当前,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正迎来建设高潮,亟须寻找和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云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强调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为促进公共文化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解析有关老少边贫等特殊地区的条文,以促进理解该法对特殊地区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金花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作为和谐生态中重要的环境资源,不仅能够维护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资源需求,还能实现环境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于环境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经济发展给森林资源带来的一定后果。文章从森林资源保护与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二者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关系,认为森林资源保护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纪岳   符莉   宋彦亭   高泽方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我国把牢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集聚优势发展粮食产业、满足粮食消费新需求、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当前我国推动粮食安全产业带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粮食生产集聚趋势明显、三大粮食物流通道已形成、粮食产业跨区域合作模式多元呈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快速推进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空间分离程度明显扩大、内生动力不足、区域合作基础不牢固、市场一体化机制发挥不够充分的四大突出问题。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区域协调发展,关键要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优化区域间协作机制,加深市场一体化机制,完善产业带利益补偿机制等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磊  常黎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我国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在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为使评估更为客观全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以独立视角开展第三方评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利用"规划蓝图—实施情况"一致性评估方法,系统评估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展情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薛静静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丰  谭杰  陈美景  贾大猛  王晶  宋思雨  
长城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成为国家的形象标识。长城在为人类带来极大精神和物质财富的同时,其物质遗存和发展环境正受着人类活动深刻的影响。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城资源,体现其应有的科考、教育和经济价值,并保证后代人有同等机会分享先辈们留下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本文按照战略性、整体性、层次性、目标指向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建立长城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提出通过建立长城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示范区、长城发展企业联盟和长城文明示范村等一系列措施,探索长城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推动长城所在区域实现科学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超,魏清泉  
文章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区域主义"的主要特点:①关注区域特性,研究方法注重系统分析与实地调研;②直面区域和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社会问题;③综合平衡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④重视物质规划以及不同层次物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展目标及区域规划方面的启示,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实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刚  
张家口与北京市具有高度的生态关联性。近年在张家口投几十亿巨资进行的防沙固沙、流域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态退化,但难以根本解决这一区域的生态问题。张家口生态敏感区内大量低层次产业结构和贫困带的存在,使生态治理成效容易出现反弹,成为影响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这一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根本改变,需要北京与张家口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合作,北京帮助张家口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发展,实现生态敏感区的劳动力转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媛  彭蓉  赵明  张谊佳  赵依丹  孙道千  
在我国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立的背景下,国家公园内部及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公园体制建立中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基于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发展"一地一策"的现状,以拟设立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国家公园为例,通过社区利益相关者识别和冲突分析,提出冲突解决方案,并将社区参与、社区共管、生态补偿、社区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形成引导、组织、保障、评估等四大社区协调发展机制,从就业方式、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方面为呼伦贝尔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未来我国国家公园建立科学的社区协调发展机制提供借鉴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