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0)
- 2023(12930)
- 2022(11008)
- 2021(10078)
- 2020(8766)
- 2019(20118)
- 2018(20154)
- 2017(37736)
- 2016(21031)
- 2015(24371)
- 2014(24851)
- 2013(24410)
- 2012(22746)
- 2011(20393)
- 2010(20894)
- 2009(19752)
- 2008(20215)
- 2007(19146)
- 2006(16721)
- 2005(15132)
- 学科
- 济(78999)
- 经济(78872)
- 管理(70701)
- 业(61548)
- 企(53353)
- 企业(53353)
- 方法(34144)
- 数学(27998)
- 数学方法(27722)
- 财(26905)
- 农(23481)
- 中国(23266)
- 制(22234)
- 业经(19347)
- 学(17224)
- 务(16816)
- 财务(16751)
- 财务管理(16699)
- 地方(16300)
- 企业财务(15750)
- 银(15677)
- 银行(15641)
- 理论(15516)
- 体(15051)
- 行(14786)
- 农业(14738)
- 和(14595)
- 融(14099)
- 金融(14091)
- 贸(13868)
- 机构
- 大学(301988)
- 学院(300752)
- 济(117381)
- 经济(114376)
- 管理(113678)
- 研究(100711)
- 理学(94434)
- 理学院(93329)
- 管理学(91753)
- 管理学院(91151)
- 中国(79445)
- 京(65639)
- 财(61497)
- 科学(61167)
- 农(51832)
- 所(51685)
- 江(50008)
- 中心(47952)
- 研究所(46175)
- 财经(46173)
- 业大(44064)
- 经(41540)
- 北京(41494)
- 农业(40565)
- 范(40271)
- 师范(39835)
- 州(39264)
- 院(36116)
- 经济学(35443)
- 省(34183)
- 基金
- 项目(189700)
- 科学(146900)
- 研究(142110)
- 基金(133595)
- 家(116290)
- 国家(114916)
- 科学基金(96939)
- 社会(87421)
- 社会科(82457)
- 社会科学(82429)
- 省(75708)
- 基金项目(70336)
- 教育(66813)
- 划(63172)
- 自然(61044)
- 编号(60031)
- 自然科(59520)
- 自然科学(59500)
- 自然科学基金(58443)
- 资助(54573)
- 成果(51533)
- 重点(43023)
- 课题(42584)
- 部(42148)
- 发(40225)
- 创(39120)
- 制(38186)
- 性(36715)
- 项目编号(36606)
- 创新(36496)
共检索到477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丽云 邹统钎 王欣 阎芷歆 李颖 李艳
建立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全国28个省(区、市)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与实践经验,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显示,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在管理体制创新、资金机制探索和法律保障机制建立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构缺乏稳定性、管理效率不高、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未形成、协调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模式,推动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统钎 韩全 常东芳
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是中国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效机制和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的伟大实践。采用文献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背景与发展历程。从管理体制方面对两者的管理模式、法律法规、资金机制和区域协调机制进行比较分析,从可持续利用角度总结两者在保护原则、功能分区与利用机制的差异。基于当前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面临的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完整、保护与发展冲突等问题,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以国家文化公园为引领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坚持整体性保护与相容性利用的发展原则,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费宝仓
近来,关于风景名胜和历史性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保护资金和私人企业对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行性而展开,笔者认为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管理体制。为此,笔者对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组织管理、法治和资金来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旅游资源 管理体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华晟 陈婉婧 任灵芝
美国国家公园采取的是以联邦政府为核心的集权式管理,并形成了以"国家公园管理局—地方办公室—基层管理局"为主线的垂直管理体系。国家公园基金会的设立,则是为了整合来自私人部门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从而有效增进社会福利并保护环境资源。然而,公私合作管理也存在着难以根治的痼疾。借鉴美国的先行经验,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未来我国保护地应改变企业主导的运作模式,加大政府管理力度,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以增加公众的经济可达性,并鼓励民间环保团体的监督与参与。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公私合作 保护地 旅游资源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春雨 王俐人
说起"国家公园",人们可能会想起美国黄石公园、加拿大班夫公园等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虽然"国家公园"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拥有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中国大地上,也有着让世人惊艳的自然及人文景观。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该文件提出,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靖怡 黄潇婷 孙晋坤 安红敏 郭秋琪
通过文化旅游活动培育文化认同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旅游者作为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体验的主体如何进行文化感知、产生文化认同,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阐释。文章选取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自然景观景区——壶口瀑布(宜川段)和黄河口景区为案例地,以随行纪实方式获取游客访谈数据,借助扎根理论范式发掘旅游者对自然景观的文化认同生成过程,并尝试构建生成机制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旅游者对自然景观的文化认同生成的基础条件在于景观客体本身的生态特质和被建构的文化表征,关键环节在于旅游者主体具身的联觉感知、集体记忆激活和群体间交互,最终文化认同生成的表现为认知内容的扩充、情感向度的丰富以及行为选择的多元。同时,心理距离作为调节因素影响着旅游者个体文化认同差异化表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敏 张家义
我国地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 1987年 ,与美国相比落后了 10 0多年。自 1987年我国开始建立第一批独立的地质自然保护区开始 ,到目前已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 86处。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体制正在建设之中 ,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而经过 10 0多年的发展 ,美国国家公园在管理方面有着十分科学务实的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本文在对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管理体制的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
国家公园 地质遗迹保护区 管理体制改革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俊骋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意义重大,吸引了学界的众多关注,迄今形成了公园个案、国家公园、文化遗产、运营管理、空间功能、项目技术、符号传播等研究路径。现有研究路径呈现实践问题导向,试图解决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地方文化内涵挖掘梳理不够、复杂性认识定位不清、地方统筹协调力度不强、转化机制探索不足等问题。在理论上需进一步探索解释不同文化区的横向整合、不同尺度的纵向整合和不同价值的判断选择的机理问题。文章尝试提出在整合现有研究路径基础上的“321”研究框架,即在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空间、管理三大要素基础上,探索横向与纵向两对关系,强化价值研究的系统框架。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路径分析 地方 尺度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凌冰
日本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构建了一个公众参与、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的可操作性机制,有效实现了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化管理。虽然这种体制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它更具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在公众参与方面。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为了充分发挥体制潜力,竭力充当利益相关者的协调者和自下而上决策模式的促进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国家公园管理机构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确定公园管理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和当地社区;弄清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和责任;促进利益相关者在国家公园目标和远景上达成共识。通过这些措施,日本构建了超越地方行政区划、公众参与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这也使得日本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有效解决了复杂的自然资源保护体制所带来的挑战,实现了日本国家公园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化管理。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晓琴
参照国外国家公园现行管理体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了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在纵向垂直管理和横向利益协调的基础上,构建国家地质公园外部管理体制,以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构建国家地质公园内部管理体制,并提出了国家地质公园管理体制的协调对策,全方位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以保障国家地质公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国家地质公园 管理体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强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专业性决定了应急审计在国家应急管理和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对应急审计工作进行了全面审视,认为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显著优势,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眼光建构国家应急审计体制机制,并将应急审计上升为国家审计署一级战略,纳入署发展规划纲要。借鉴国家应急管理部“大应急”体制机制改革经验,优化提升我国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审计管理体制机制,组建“国家应急审计管理委员会”,完善统分结合的应急审计指挥机制,强化安全生命周期应急审计闭环管理,建设“全国应急审计大数据整合平台”,打造应急审计“国家队”和“地方队”,建立健全应急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倬霖 周尚意
国家文化公园旨在传承国家历史、弘扬文化和民族精神,并通过新机制克服已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弊端。针对目前文化保护和利用中“管理文件政出多门”“文化空间边界难定”“活化利用同质竞争”“资源分散难以统一”等问题,在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这两种已有遗产保护方式的基础上,试图从文化地理学的区域尺度转换方法为国家文化公园下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新思路。结合目前已经设立的长城、长征、大运河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案例,提出了4个分析思路和实践路径,并得出4个结论:第一,文化景观的尺度转换有助于解决政出多门和边界难定的问题;第二,文化扩散的尺度转换思路可以用于确定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范围;第三,结构功能主义的尺度转换提供了解决同质竞争问题的思路;第四,超有机体主义尺度转换思路可以将多类型的文化统领在一个主题之下。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尺度转换 管理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诚
科技创新制度难以量化,目前关于科技创新制度评价的相关研究也较少。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本身以及制度建设的认识,尝试探索构建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制度评价体系,以期为评价科技创新制度成效提供工具参考,为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实施、执行、发展提供相关可靠信息,进而促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向而行、协同推进。从科技投入制度、科技管理制度、科技评估制度、创新人才培育制度、科技政策支撑体系5个维度构建国家科技创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主客观权重赋值,分别对制度总体和5个维度层面的制度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制度水平处于较好级别,其中高校评价的制度成效最高,其次为科研院所人员及研发机构的评价;创新人才培育制度在5个维度中的权重最高,是对科技创新制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创新制度的对策建议: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构建高效的科技管理机制、提高创新效率,加强科技评估规范化、突出创新导向,加强创新人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探索形成更加科学合理且富有活力的人才培育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美玲 郝瑞君 李子欣 周永 寇圆圆 张文洲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园的长远建设。基于效果阶层模型,从自我管理价值、群体效用价值、社会服务价值、居民满意度、社区归属感和居民参与意愿6个方面构建理论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案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均对居民满意度和社区归属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91和0.088,社区归属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83和0.274;而社会服务价值仅对居民满意度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298。社区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205;居民满意度对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92。(2)居民获益程度对其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具有调节作用。高获益居民满意度会受到自我管理价值和群体效用价值的显著正向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258和0.212;社区归属感能显著提升高获益居民满意度,路径系数为0.431;进而促进其参与建设的意愿,路径系数为0.069。(3)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意愿通过"感知价值→情感→意愿"过程,最终形成不断递进的多阶段连锁反应。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现有感知价值和居民参与关系的研究维度,在未来国家公园建设中要根据不同群体的核心诉求来采取相应的激发措施,以达到精准激发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意愿的目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彪华 谢莹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如何做好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本文运用生态分析方法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与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间的内在联系: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国家治理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国家审计必须适应新环境,因此需要健全完善与履行新职责新使命相适应的审计管理体制。基于对以上双向互动关系的理解,试图诠释我国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逻辑与思路:以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目标;通过中央审计委员会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增强审计管理体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新环境的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