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6)
- 2023(6485)
- 2022(5177)
- 2021(4890)
- 2020(3795)
- 2019(8340)
- 2018(8102)
- 2017(14610)
- 2016(7992)
- 2015(9154)
- 2014(9238)
- 2013(8495)
- 2012(8187)
- 2011(7067)
- 2010(7429)
- 2009(6919)
- 2008(7128)
- 2007(6964)
- 2006(6228)
- 2005(5383)
- 学科
- 济(28129)
- 经济(28087)
- 管理(20288)
- 业(17994)
- 企(15258)
- 企业(15258)
- 中国(11203)
- 农(10917)
- 方法(8787)
- 业经(8640)
- 地方(7424)
- 理论(7093)
- 农业(7051)
- 教育(6914)
- 学(6650)
- 制(6355)
- 财(6333)
- 数学(5916)
- 和(5882)
- 数学方法(5684)
- 发(5147)
- 银(5111)
- 银行(5103)
- 融(5053)
- 金融(5051)
- 贸(5010)
- 贸易(5002)
- 行(4893)
- 易(4863)
- 策(4646)
- 机构
- 学院(109832)
- 大学(109283)
- 研究(38803)
- 济(37545)
- 管理(36862)
- 经济(36398)
- 理学(30176)
- 理学院(29747)
- 中国(29453)
- 管理学(28966)
- 管理学院(28752)
- 京(24638)
- 科学(24076)
- 财(19372)
- 所(19253)
- 江(18747)
- 中心(18603)
- 范(18206)
- 师范(18031)
- 农(17841)
- 研究所(17134)
- 北京(15876)
- 业大(15275)
- 州(15197)
- 技术(14514)
- 院(14408)
- 财经(14392)
- 师范大学(14250)
- 农业(13650)
- 经(12968)
- 基金
- 项目(69024)
- 研究(55013)
- 科学(52918)
- 基金(46137)
- 家(40777)
- 国家(39868)
- 社会(33017)
- 科学基金(32701)
- 社会科(30857)
- 社会科学(30847)
- 省(28225)
- 教育(26195)
- 编号(24310)
- 划(23518)
- 基金项目(23383)
- 成果(21888)
- 自然(19013)
- 自然科(18516)
- 自然科学(18511)
- 资助(18343)
- 自然科学基金(18129)
- 课题(17960)
- 重点(15952)
- 年(15797)
- 发(15682)
- 项目编号(14881)
- 部(14425)
- 性(14235)
- 创(14193)
- 规划(13415)
共检索到184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殿廷 刘宏红 王彬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保护和利用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但因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存在很多误区,诸如国家公园是时空统一的整体;国家公园就是由国家来建设,就是要大气和气派等。要明确国家文化公园的本质特征和建设要求,紧扣主题,突出重点;虚实结合,有序推进;采取"段长制"运营和经营好国家文化公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喜波 王亚男 郗志群
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新时代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展示窗口,具有彰显中华生态文明价值观、大运河生态多样性和大运河作为“民生之河”的功能。针对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生态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北京大运河文化公园生态建设应基于生态和文化多样性以及和谐共生的原则,并提出构建系统的生态本底廊道、打造主体性生态景观品牌、构建生态景观链、利用生态科技技术手段以及“生态+”策略等具体的生态建设路径。
关键词:
北京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建设 生态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俊骋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意义重大,吸引了学界的众多关注,迄今形成了公园个案、国家公园、文化遗产、运营管理、空间功能、项目技术、符号传播等研究路径。现有研究路径呈现实践问题导向,试图解决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地方文化内涵挖掘梳理不够、复杂性认识定位不清、地方统筹协调力度不强、转化机制探索不足等问题。在理论上需进一步探索解释不同文化区的横向整合、不同尺度的纵向整合和不同价值的判断选择的机理问题。文章尝试提出在整合现有研究路径基础上的“321”研究框架,即在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空间、管理三大要素基础上,探索横向与纵向两对关系,强化价值研究的系统框架。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路径分析 地方 尺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秀伟 白栎影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大运河相关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文化记忆重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多维度交互,最终形成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内生动力。依托文化表征性空间进行集体记忆建构,建设记忆之场推进空间生产实践,推动大运河文化记忆升华为国家记忆,通过"热"回忆实践促成空间表征传达,构成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逻辑遵循。该逻辑实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的有效连结。秉持空间正义性原则,推动文化记忆和空间生产的互促与同构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方向。据此提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路径:通过文化记忆融合提升空间生产包容性,引导记忆主体参与建设保障空间生产民主化,依托文化记忆实践以创新空间生产情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鲁 郭秋琪 吴巧红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的战略性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和中华文明的具体见证。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不仅是延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立足新时代要求,探讨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挖掘其在国际化交往和本土化实践中的作用,探索实现新路径已成为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方式。为此,《旅游学刊》于2022年6月25日召开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遗产活化”线上专题研讨会,通过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分享和讨论,增加旅游从业者和研究者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关注,为未来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开发、遗产保护与学术研究提供启示和指引。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遗产活化 文旅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佳明 戴林琳
作为中国“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仍面临着建设项目落地难、开发与保护冲突、跨区域统筹等多重挑战。基于已出台的大运河相关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梳理“两大体系、三种类型、四个层级”的大运河现有规划体系,解析五大板块和四类要素的空间类内容,围绕现有规划间“规划层级缺位、衔接机制不明、核心内容重叠”的空间衔接问题,提出“强化空间专项规划以完善专项规划体系、统一规划编制管理过程以实现规划间有效衔接、明确编制技术要点以加强空间类内容传导落实”三条核心路径。旨在探索落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空间需求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的具体路径,同时提升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传导的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庆生 明蕊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既有国家文化公园的共性特征,又有历史文化赋予的特殊性。本文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在厘清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旅游和国家认同概念基础上,探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红色旅游开发的内在关系,尝试运用SOR(Stimulus, Organism, Response)理论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游客的国家认同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红色旅游对游客国家认同的产生有深远的影响。旅游体验正向影响旅游情感,旅游情感通过对文化依恋和功能依恋的影响,以"旅游体验—旅游情感—文化认同"的路径,增进游客对国家的认同。建议延续红色基因,增强游客体验;挖掘红色文化,突出景区吸引物特质;传承红色记忆,组建长征学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岳朝旭
在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的驱动下,各个地区都开始参与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实践中去,其目的就是希望可以依靠科学的举措,使得国家湿地公园资源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文章从这个角度入手,首先对国家湿地公园的价值进行归结,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的主要途径,从而推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工作进入到更加理想的状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薛晨浩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推进中国革命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具有长征主题、国家象征、文化本质、公园属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15个省(区、市)陆续出台本省段的建设方案、发展规划和管理条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保护成效明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一条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包含内容丰富,高质量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是西北地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策略。甘肃应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完成长征文化资源普查与研究工作,建立健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推动红色旅游目的地提质升级,联合陕宁共同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旅游解说系统、坚持科技引领和内容创新、培育长征文化的甘肃品牌、深入挖掘体验式参与式活动等方面发力,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文明家园建设。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吴丽云 邹统钎 王欣 阎芷歆 李颖 李艳
建立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全国28个省(区、市)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成效与实践经验,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显示,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在管理体制创新、资金机制探索和法律保障机制建立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管理机构缺乏稳定性、管理效率不高、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未形成、协调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模式,推动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和沿线省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
关键词:
大运河 文旅融合 保护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梅耀林 姚秀利 刘小钊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期中国探索文化资源创新性利用和创造性转化的新形式,其概念、内涵、形态、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形成广泛共识,《江苏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是国内首个编制完成的此类规划,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各层次规划实践工作。文章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实践为基础,着力从文化价值的视角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认知进行探析,以期为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建设保护和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敏
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需要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既有国家文化公园立法层级较低且立法进程缓慢,立法理念以抢救性保护为主、预防性保护不足,有关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的空间范围、管理体制、跨行政区域合作等关键内容付之阙如。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分情形完善国家文化公园立法。(1)由国务院以“一园一条例”的方式,修改《长城保护条例》,制定大运河、长征、长江、黄河等大型线性空间的专门的国家文化公园条例,明确各个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边界,根据实际需要确立管理体制、规划、管控与标准、跨行政区域合作等制度规范,实现差异化、针对性管理。(2)对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点状或面状文化遗产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发挥地方能动性与地方特色。(3)在《国家公园法》中对国家公园内的文化景观做出规范,对自然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体性保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遂营 张野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文化领域新提出的战略性文化工程,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文化空间。国家文化公园"为我国首创,国际上并无先例可循,是对国家公园体系的创新"(2),"是中国遗产话语在国际化交往和本土化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也是中国在遗产保护领域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3)。我国的"国家文化公园"突破了国外的"国家公园体系",是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新类型。当前,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正迎来建设高潮,亟须寻找和破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全域旅游 文化公园 旅游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