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09)
- 2023(17900)
- 2022(14749)
- 2021(13412)
- 2020(11032)
- 2019(24797)
- 2018(24290)
- 2017(46266)
- 2016(23978)
- 2015(26221)
- 2014(25563)
- 2013(24828)
- 2012(23060)
- 2011(20947)
- 2010(20923)
- 2009(19017)
- 2008(18025)
- 2007(15810)
- 2006(13883)
- 2005(12398)
- 学科
- 济(118478)
- 经济(118374)
- 管理(69550)
- 业(68207)
- 企(55368)
- 企业(55368)
- 方法(42731)
- 数学(37279)
- 数学方法(36845)
- 中国(32422)
- 地方(29799)
- 农(29077)
- 业经(26901)
- 财(23172)
- 技术(21372)
- 学(20042)
- 农业(20035)
- 制(18677)
- 贸(18487)
- 贸易(18471)
- 易(17806)
- 融(17544)
- 金融(17542)
- 银(17284)
- 银行(17262)
- 地方经济(17208)
- 行(16721)
- 环境(16684)
- 理论(15593)
- 产业(15522)
- 机构
- 学院(334146)
- 大学(332122)
- 济(150217)
- 经济(147501)
- 管理(131826)
- 研究(116064)
- 理学(113389)
- 理学院(112186)
- 管理学(110457)
- 管理学院(109812)
- 中国(87631)
- 京(68849)
- 科学(66607)
- 财(65790)
- 所(55887)
- 中心(53422)
- 财经(52323)
- 研究所(50544)
- 江(49711)
- 农(49101)
- 经(47665)
- 经济学(47102)
- 业大(44924)
- 范(44123)
- 师范(43718)
- 北京(43269)
- 院(42442)
- 经济学院(42165)
- 州(39678)
- 财经大学(38977)
- 基金
- 项目(227463)
- 科学(182400)
- 研究(169701)
- 基金(166595)
- 家(144756)
- 国家(143249)
- 科学基金(124878)
- 社会(112704)
- 社会科(107104)
- 社会科学(107082)
- 省(89195)
- 基金项目(87805)
- 自然(77503)
- 教育(77018)
- 自然科(75782)
- 自然科学(75764)
- 自然科学基金(74427)
- 划(74215)
- 编号(67232)
- 资助(65997)
- 发(53959)
- 成果(53258)
- 创(51986)
- 重点(51006)
- 部(50142)
- 国家社会(47920)
- 创新(47896)
- 课题(46421)
- 教育部(43986)
- 发展(43670)
- 期刊
- 济(170408)
- 经济(170408)
- 研究(102570)
- 中国(69274)
- 管理(52390)
- 财(49610)
- 学报(45630)
- 科学(45261)
- 农(45164)
- 大学(36381)
- 教育(36107)
- 学学(34172)
- 融(32530)
- 金融(32530)
- 技术(32112)
- 农业(31168)
- 经济研究(28554)
- 业经(27559)
- 财经(26188)
- 经(22824)
- 问题(21544)
- 技术经济(18641)
- 业(16965)
- 科技(16705)
- 贸(16479)
- 图书(16154)
- 商业(15922)
- 统计(15820)
- 世界(15816)
- 策(15461)
共检索到509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君锐 买生 刘磊
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试验区设立的创新效应。结果表明:第一,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创新,各试点政策的创新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智慧城市创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第二,试验区设立通过降低交易成本、集聚人才资源、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数字化转型,进而激励企业创新;第三,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位企业中更显著,且相比于渐进式创新,试验区设立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更显著。此外,试验区设立对毗邻城市企业创新有正向扩散效应,对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的企业创新有负向虹吸效应。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10月20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接受授牌,启动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要求各试验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各自优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尚洪涛 王斯彤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字技术支撑,数字技术水平的提升源于创新。为集合创新人才和资源,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创新,2019年10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民营经济是我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但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偏小,资金、技术、人才相对匮乏,独立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而合作创新能有效降低研发创新中的风险和成本,切实提升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成效。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基于2015—2022年我国上市民营企业数据,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企业数字化转型、知识吸收能力在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试验区设立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促进企业合作创新;市场竞争程度、经济开放程度在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竞争程度、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试验区设立对民营企业合作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因此,要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与科技人才培养,开展合作创新;要充分发挥试验区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发展;要综合市场竞争和经济开放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精准施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军英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2022年中国沪深A股2987家上市制造企业面板数据,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溢出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利于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且该结论经由内生性处理及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后仍然成立。依据产业属性与产权性质拆分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非高技术制造业、国有制造企业,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高技术制造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贸易数字化、出口加成率与网络嵌入度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重要传导机制。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应从发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点标杆效应、扎实推动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驱动高技术制造企业链式集群化发展着手,稳步驱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坤荣 赵倩
当前,由于投资结构不优以及投资效率低下,我国面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而高端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境。面对经济下行风险,旨在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需求管理的政策效应持续收缩,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投资结构优化与投资效率提升,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中国制造"向"为中国而造"转变,实现中国经济由总量追赶型向质量和效益追赶型转变。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产能过剩 投资结构优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樊国昌
继大连、深圳、天津滨海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之后,2009年2月,国务院又确立重庆为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根据面临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并依据区域创新理论,重庆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应"植根重庆,面向西部;立足保险,服务社会经济",需要在保险资金运用、涉农和责任保险、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互动发展、制度创新、保险功能实现五方面有所突破;要按照"先做基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思路,加大重庆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宣传力度,大力推进产品、服务和渠道创新,创新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模式,以"五个重庆"和"三区一中心"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龙华
2006年,中国保监会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将深圳确定为全国首个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出了"在全国保险业领先、向成熟保险市场看齐"的目标和要求。2010年双方签署了《关于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试验区建设的定位目标和基本思路,开启了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新篇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桥兴 杜可
为加快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2—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得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得分,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分析区域异质性和试验区类型差异性的影响效应,从而探讨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表明:创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促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并且所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区域发达程度有关,其中对东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数字经济的后发赶超提供契机;影响效应差异在短期内并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跨区域类型试验区有更深远的政策效应;对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表现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规范市场环境等方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贯彻大数据战略、构建发展评价体系和创新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商业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幸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1年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影响系数不显著。从门槛效应来看,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存在门槛效应,当人才供给超过门槛值时,数字经济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提升。最后,提出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制定人力资本推动创新战略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磊 李伍升 李建斌
目的:探讨以供给侧改革"六要"引导采供血创新发展,为促进国内采供血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样本血液中心近年来采供血发展情况,分析业务发展主要举措与供给侧改革"六要"的契合情况。结果:该血液中心业务发展主要举措与供给侧改革"六要"存在较好契合。结论:以供给侧改革"六要"引导采供血创新发展,能够有效地破解当前采供血长效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
血液中心 采供血 供给侧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梁明 夏融冰
离岸贸易作为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其贸易业态的特殊性尚未在中国得到充分发展,面临外汇管理制度、审核机构能力、税收优惠政策、总部企业聚集度和配套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发展瓶颈。参考现有典型模式,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将为离岸贸易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压力测试和高水平开放平台。未来,自贸试验区应更加注重离岸贸易与在岸业务、数字技术、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在顶层制度设计、外汇管理理念与方式变革、信息系统互联与资源共享、银行展业能力及服务水平提升、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和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加快离岸贸易创新发展步伐。
关键词:
离岸贸易 创新发展 自贸试验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兆磊 尹叶叶 王高洁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期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落脚点。需要厘清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此促进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通过分析经济循环周期与自由贸易园区的双向演化,探寻新发展格局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新要求,并结合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区位优势、发展定位等因素,提出开展跨境电商新模式、"公铁空"联运新物流、数字经济新业态、"自贸区+"新局面的实施路径,助力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启创新升级新征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俊恒 艾佳慧 邵博
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承担着推动金融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测算我国2007-2020年292个城市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经济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地域发展差异影响,政策效应在中小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为激发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扩宽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政策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若浩 冯均科
国家审计的经济秩序治理功能在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联合检验方法,研究了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综合效能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发挥了双重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家审计通过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政府债务风险和区域数字化建设差异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闫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抓手,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自贸试验区不仅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桥梁,对于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何骏撰写,格致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详细介绍了上海自贸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成果,包括体制机制、政策及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研究——基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
自贸试验区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评《上海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研究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实验
研发要素流动与区域创新发展关系研究——基于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
数字技术发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能力——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分析
大数据发展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