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32)
- 2023(21410)
- 2022(18418)
- 2021(17134)
- 2020(14762)
- 2019(34079)
- 2018(33195)
- 2017(62941)
- 2016(34376)
- 2015(38838)
- 2014(38388)
- 2013(37993)
- 2012(35019)
- 2011(31596)
- 2010(31476)
- 2009(29315)
- 2008(29004)
- 2007(25516)
- 2006(22039)
- 2005(19572)
- 学科
- 济(135875)
- 经济(135717)
- 管理(94918)
- 业(92769)
- 企(75252)
- 企业(75252)
- 方法(64396)
- 数学(56431)
- 数学方法(55685)
- 中国(38584)
- 农(36090)
- 财(35636)
- 学(31276)
- 业经(29117)
- 贸(27242)
- 贸易(27228)
- 易(26466)
- 地方(25476)
- 制(25445)
- 农业(23954)
- 务(22611)
- 财务(22525)
- 财务管理(22475)
- 银(22414)
- 银行(22321)
- 理论(22061)
- 融(21435)
- 金融(21431)
- 企业财务(21265)
- 行(21199)
- 机构
- 大学(493192)
- 学院(488207)
- 济(194855)
- 经济(190831)
- 管理(187487)
- 研究(168884)
- 理学(162423)
- 理学院(160538)
- 管理学(157333)
- 管理学院(156482)
- 中国(128082)
- 科学(107747)
- 京(105312)
- 财(89230)
- 农(89055)
- 所(86792)
- 研究所(79676)
- 业大(78360)
- 中心(76821)
- 财经(71996)
- 江(70686)
- 农业(70649)
- 北京(66516)
- 经(65622)
- 范(63501)
- 师范(62727)
- 院(60705)
- 经济学(59365)
- 州(56926)
- 财经大学(53775)
- 基金
- 项目(336643)
- 科学(262305)
- 基金(244400)
- 研究(236906)
- 家(217120)
- 国家(215229)
- 科学基金(182327)
- 社会(148732)
- 社会科(140899)
- 社会科学(140855)
- 省(130492)
- 基金项目(128660)
- 自然(121667)
- 自然科(118872)
- 自然科学(118830)
- 自然科学基金(116689)
- 划(111227)
- 教育(109323)
- 资助(102076)
- 编号(94659)
- 成果(76841)
- 重点(76212)
- 部(73720)
- 发(70751)
- 创(69167)
- 课题(65622)
- 科研(65560)
- 创新(64696)
- 计划(63317)
- 大学(62511)
- 期刊
- 济(205229)
- 经济(205229)
- 研究(140641)
- 中国(92492)
- 学报(88732)
- 农(79961)
- 科学(76894)
- 财(68134)
- 管理(66487)
- 大学(65736)
- 学学(61984)
- 农业(54807)
- 教育(50574)
- 融(43277)
- 金融(43277)
- 技术(40646)
- 财经(34810)
- 经济研究(34292)
- 业经(32238)
- 业(30076)
- 经(29827)
- 问题(26604)
- 版(25270)
- 图书(24972)
- 科技(23785)
- 统计(23565)
- 贸(23304)
- 技术经济(23063)
- 业大(22770)
- 理论(22177)
共检索到713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韶军 张璐超
本文利用PRS发布的ICRG中"一带一路"沿线54国的国家风险数据,探讨有关国家政治风险的12个指标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发现各因素对中国OFDI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而言,投资环境(IP)、政府稳定性(GS)和法律制度(LO)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存在"逆向选择"的特点;民主问责(DA)、官僚体系质量(BQ)、腐败控制(COR)和宗教冲突(RT)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有效保护在沿线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各大部委之间加强相互协作,构建对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我国企业的政治风险防控能力;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多双边合作机制建设。
关键词:
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倡议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协天紫光 张亚斌 赵景峰
本文以200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8个代表性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政府稳定性、投资环境、腐败控制、法治环境等维度研究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投资者保护强度和双边投资协定在防范与化解投资风险、保护中国OFDI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OFDI整体以政治风险规避型为主,不太关心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更关心其政府稳定性和投资环境,并倾向于避开法律体系严格的国家;投资者保护也是中国OFDI的决定性因素,并在不同条件下与政治风险异质性产生不同强度的交互作用。中国经济总量对OFDI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而东道国市场规模、距离成本和税负水平呈现出显著负向效应。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协天紫光 张亚斌 赵景峰
本文以200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8个代表性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为基础,分别从政府稳定性、投资环境、腐败控制、法治环境等维度研究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投资者保护强度和双边投资协定在防范与化解投资风险、保护中国OFDI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中国OFDI整体以政治风险规避型为主,不太关心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更关心其政府稳定性和投资环境,并倾向于避开法律体系严格的国家;投资者保护也是中国OFDI的决定性因素,并在不同条件下与政治风险异质性产生不同强度的交互作用。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冠宇 卢小兰
基于扩展的空间投资引力模型,文章研究2007—2016年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OFDI的空间效应、政治制度影响及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并测算OFDI潜力。结果表明:OFDI的空间效应来源于空间集聚、第三国市场规模直接效应和第三国不可测因素效应,OFDI表现为集聚垂直复合型投资。OFDI受东道国政治制度水平影响并不显著,但偏好于"制度接近"的国家。OFDI呈现出较强的贸易导向、基础设施偏好和一定的资源寻求特征。此外,采用更换权重矩阵和估计方法等两种方式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婷 汤继强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国家金融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风险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影响,东道国金融风险抑制中国OFDI流入的同时会将投资挤入邻国。渠道分析发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信贷活动是金融风险影响中国OFDI的重要因素,其中公共部门债务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金融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不同,中高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莎莎 孙本芝
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影响的基础上,借助2007—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存量和世界经济论坛的知识产权指数等数据,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中国OFDI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中国OFDI的流入,即知识产权保护对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作用。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中国与沿线各国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推动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陈昭 吴先明
以2013年39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5个指标及这些国家与中国相关的5个指标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国家风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OFDI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偏小;而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社会文化风险普遍较大。就整体国家风险而言,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少数西亚国家OFDI的国家风险较小。从风险来源看,在政治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中,东道国自身的因素是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主要来源,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对其影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OFDI 国家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伟 陈昭 吴先明
以2013年39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5个指标及这些国家与中国相关的5个指标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国家风险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OFDI的政治风险、经济金融风险偏小;而中国在"一带一路"OFDI的社会文化风险普遍较大。就整体国家风险而言,中国在大多数中东欧国家和少数西亚国家OFDI的国家风险较小。从风险来源看,在政治风险和经济金融风险中,东道国自身的因素是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主要来源,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对其影响较小;而在社会文化风险中,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因素与东道国自身因素对中国在这些国家OFDI风险的大小具有同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OFDI 国家风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彦波
为了对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发展政策进行较为全面的风险评估,文章基于WGI评价体系,以被投资国家的政治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所建的模型对20042015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了多元回归计算。分析得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进行投资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有不同的风险抵御策略,这些差异与中国的投资目的——推行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在投资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承担政治风险的能力有明显的提升,这为建立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小平 陆靖 李江
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为研究背景,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3~2012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签订BIT能够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且对发展中国家的促进作用要比发达国家更加显著且效应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文章以周边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双向直接投资数据,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向直接投资依存度较低;"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比较小,来源国有限;地理距离、东道国GDP、劳动市场效率和技术准备水平对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距离为反向影响,其余变量为正向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梁金跃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57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2015年国家风险的面板数据,并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国家风险评价模型,对各国国家风险及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新加坡和卡塔尔等国在长期国家风险波动性及风险水平方面均优于其他国家,而乌克兰等国却表现不佳;不同地区(除西亚中东外)国家风险水平从2012—2015年均呈下滑趋势,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东道国投资环境大体有向好趋势,其中,中东欧地区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最低;东南亚地区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表现较好,两者风险特性具有互补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巴基斯坦、越南、匈牙利和斯里兰卡。技术无效率函数的估计结果发现,东道国法律与腐败监管的严厉程度、东道国经济自由度在降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无效程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东道国当地的文化环境,同时应加快向东南亚、南亚及中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后,应制定政策鼓励国内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对科技资源密集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博川 唐幸 刘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急剧增加。文章使用2003—2015年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动机。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目的是培育国际市场、拓展资源配置空间和基础设施援助建设。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东道国市场规模对中国OFDI的正向影响作用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大,中国在一些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不存在效率追求动机;同样,在那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也不存在资源寻求动机;出于市场容量与经济成本的考虑,中国将基建水平中等发达的国家作为基建援助的重点。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门槛面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政治风险偏好——基于扩展投资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东道国国家风险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
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价值与微观绩效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
OFDI与双边国家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证研究
中国OFDI提升了东道国社会福利吗?——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