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6)
- 2023(9093)
- 2022(7693)
- 2021(7160)
- 2020(5540)
- 2019(12450)
- 2018(12024)
- 2017(22677)
- 2016(11831)
- 2015(12759)
- 2014(11828)
- 2013(11064)
- 2012(9825)
- 2011(8741)
- 2010(8959)
- 2009(8230)
- 2008(7559)
- 2007(6511)
- 2006(5782)
- 2005(4897)
- 学科
- 济(43929)
- 经济(43873)
- 管理(32214)
- 业(31229)
- 企(26015)
- 企业(26015)
- 中国(16725)
- 方法(13649)
- 农(12838)
- 地方(12639)
- 数学(11051)
- 业经(10928)
- 数学方法(10900)
- 财(9668)
- 贸(8727)
- 贸易(8722)
- 农业(8603)
- 易(8412)
- 环境(7888)
- 制(7774)
- 学(7669)
- 划(7544)
- 理论(7305)
- 发(7250)
- 城市(7037)
- 和(6685)
- 技术(6670)
- 银(6633)
- 银行(6630)
- 融(6542)
- 机构
- 学院(155070)
- 大学(151521)
- 济(61521)
- 经济(60035)
- 管理(59418)
- 研究(52493)
- 理学(51358)
- 理学院(50627)
- 管理学(49789)
- 管理学院(49463)
- 中国(37643)
- 京(31477)
- 科学(31193)
- 财(27515)
- 所(24105)
- 中心(24052)
- 范(23522)
- 师范(23384)
- 江(23056)
- 财经(22439)
- 研究所(21987)
- 州(21833)
- 经(20349)
- 院(20019)
- 农(19430)
- 业大(19294)
- 北京(19000)
- 师范大学(18930)
- 经济学(18856)
- 经济学院(16963)
- 基金
- 项目(109205)
- 科学(88435)
- 研究(82244)
- 基金(80270)
- 家(70139)
- 国家(69171)
- 科学基金(60553)
- 社会(54620)
- 社会科(51851)
- 社会科学(51836)
- 基金项目(42993)
- 省(42712)
- 自然(38055)
- 教育(37493)
- 自然科(37229)
- 自然科学(37221)
- 自然科学基金(36505)
- 划(36185)
- 编号(33600)
- 资助(29979)
- 成果(26252)
- 发(24745)
- 重点(24623)
- 创(23420)
- 课题(23419)
- 部(23131)
- 国家社会(22850)
- 创新(21723)
- 制(20673)
- 人文(20617)
共检索到225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永春 朱宽樊 杜正喜 曹军 贾云鸿
今后30-50年,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区域资源特色而言,我国西部城市必将承担起带动西部地区整体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的历史使命。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特大河谷型城市——兰州在推进东西合作与双向开放、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民族团结等方面所承担的任务,充分考虑城市空间在快速扩张和重构中面临的用地限制、产业空间重置、生态环境约束等特殊矛盾,从都市区、市域、中心城区三个层面提出了未来30年兰州城市空间格局重构的战略方案,并对城市生态、文化空间的建设进行了探讨,认为兰州在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应重点关注水资源短缺、高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多元产业体系构建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兰州市 发展战略 空间格局重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世泰 石培基 王世金
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区域以及兰州—西宁城市区域发展现状,认为行政区经济、产业结构趋同、交通通达度不高是制约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战略构想。具体包括构建"两心、三轴"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区域优势产业分布新格局,以点轴开发模式构建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了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措施,包括实施空间与产业双重整合;构建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确立城市区域空间整合发展的战略意识;促进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超平 马赤宇 李浩
西部大开发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无论从国家政策导向还是从区域资源特色而言,结合重点城市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是促进西部区域复兴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分析了西部重点城市兰州发展的历史演变,研究了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和区域对兰州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拓展基地和提升中心的双重战略,并从产业和空间两方面提出了支撑战略实施的基本路径。以期对西部同类城市的发展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基地 中心 兰州 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晁恒 马学广 李贵才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以及资本和技术的快速转移,使区域成为重要的国家生产空间,并引致了国家—区域的治理回应。近年来逐渐出现了沿用尺度重构的理论视角来探讨区域空间生产策略,尺度重构被视为大多数国家应对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国家级新区就是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尺度重构工具。文章回顾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发展的逻辑演变,认为其是国家战略性选择的结果,将政策和优势导向特定的空间尺度,引领了区域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政府更是加大了通过设立"国家级新区"来重塑区域空间生产策略的行动。最后,文章讨论了国家战略区域空间生产策略体系,并从制度建构、治理重构、规划整合和财税安排等四个方面对善用这种尺度重构工具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沈山
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区域发展的基本导向,长三角日益成为城市地区,其内部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日益重要,核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备受关注。阐述了基于国家区域政策变迁和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以及地方城市竞争态势下区域协调发展与多层次区域空间管治体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德强 江海萍
兰州城市经济功能特点及其发展战略分析张德强,江海萍一、兰州市城南经济功能问题分析(一)城市功能结节点分析。城市地域中对人口流动和物资能量交换产生聚焦作用和聚散功能的地段在城市地理中算为结节点和地域。兰州市的功能结节点和结节地域特点有;1.结节点规模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好
智库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智库尚处于发展壮大阶段,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取得长足进步。然而在门类众多、综合实力与专业实力参差不齐的智库中仍缺乏专业的战略智库。在诸多领域缺乏国家战略以及鲜有战略型智库的背景下,需要专业的战略型智库扮演政府高层"大脑"角色。构建国家新型战略智库是从战略安全角度出发,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决策咨询。
关键词:
国家战略 智库 构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业强 胡浩
首先简要评述了区域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影响因子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分级构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积极打造新型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空间格局。进而通过差别化的区域科技创新引导政策,实施不同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重视多元创新驱动环境的培育,提高科技创新低值区域的科技扶持和相关政策、资金、人事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间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的地域差异,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空间格局 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辉 段汉明 谢元礼 范熙伟
应用不平衡指数、全局空间关联指数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数,采用Arcgis9.2技术,对兰州—西宁区域31个城市进行城市化空间格局定量测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①兰州—西宁区域城市体系为倒"丁"字形规模等级结构,而不是金字塔型;②兰州—西宁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呈现"Y"字形,以西宁—兰州—陇西段陇海铁路和景泰—白银—兰州铁路为中心轴线,城市化水平从轴线向外围按照距离规则逐渐降低,其中西宁、兰州、白银是轴线上的极点;③近几年核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极化性增强,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城市化不平衡指数在增大。同时,区域城市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关联指数较小,区域城市化空间关联弱,城市化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④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演化趋势。
关键词:
城市化 空间统计分析 空间格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梁猷魁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和商埠重镇。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兰州已成为大陆桥对外开放经济带的重要联结点与支撑点。兰州在利用新亚欧大陆桥实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海飞
从持续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出发,立足于兰州—西宁经济区面临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地缘条件、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并通过分析经济区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济区联动发展的战略构架,即夯实双核、产业联动、空间联动、市场联动、生态联动和行政联动。这些战略和思路的提出,对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及政府区域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兰州—西宁经济区 联动发展 战略构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昊天 杨郑鑫
从1992年浦东新区成立至今,我国共批复了11个国家级新区。作为"新特区",这些国家级新区纷纷落户在我国主要的经济区和城镇群,具有高规格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是我国过去三十年及未来一个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探索改革与先行先试做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区域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使命。系统考察了11个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背景、规模及特征,与宏观经济发展相结合,重新认识了各新区在区域及国家转型发展中的地位,提出了未来发展潜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国家战略空间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空间战略 空间演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肖怡
作为一个国家中心城市,其主导产业必须是这个城市的优势产业,聚集和辐射的能力强,产业关联度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发展潜力大。综合分析表明,"国际大商都"应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突破口和战略选择,它体现在国际采购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购物与消费天堂等九个方面。广州须站在战略高度来大手笔谋划国际大商都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国际大商都 国家中心城市 主导产业 广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卓 强文丽 王月菊 李恩龙 陈兴鹏
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7年兰州—西宁城市群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具有"中心高边缘低"和"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污染集聚高值区和低值区基本保持稳定,具有"路径依赖"特征。②工业污染集聚格局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工业污染集聚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兰州市和西宁市所辖的工业核心县(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集中在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州和海东市所辖的工业欠发达县(区)。③工业污染集聚存在空间溢出性,工业污染集聚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之间呈现正相关性,与技术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性。④工业污染集聚不仅受本县(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技术水平、工业集聚、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受其相邻县(区)工业污染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冲击。研究认为,城市群内各县(区)应加强工业项目协调发展,促进污染联防共治,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冠群
东北亚地缘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区域一体化进程缓慢,中国作为东北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难以在现有格局中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一个由中国主导、和平稳定、互利共荣的新型战略格局亟待建立,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文章立足于现代流通视角,通过对现有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分析,提出流通先导,带动各国经济社会全面合作的战略构想,并对该战略的实施路径进行了设计,旨在对我国研究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国家战略进行一定探索。
关键词:
现代流通 东北亚格局 国家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