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6)
- 2023(14645)
- 2022(12216)
- 2021(11406)
- 2020(9389)
- 2019(21466)
- 2018(21584)
- 2017(41058)
- 2016(22602)
- 2015(25638)
- 2014(25803)
- 2013(24804)
- 2012(22614)
- 2011(20182)
- 2010(20213)
- 2009(18333)
- 2008(17844)
- 2007(15858)
- 2006(13979)
- 2005(12371)
- 学科
- 济(85849)
- 经济(85740)
- 管理(64575)
- 业(63330)
- 企(52870)
- 企业(52870)
- 方法(35869)
- 数学(30042)
- 数学方法(29674)
- 中国(26312)
- 农(25729)
- 业经(21230)
- 财(20942)
- 学(20197)
- 地方(18530)
- 制(17506)
- 农业(17135)
- 理论(16139)
- 技术(15598)
- 和(14776)
- 贸(14614)
- 贸易(14606)
- 银(14339)
- 银行(14289)
- 易(14179)
- 行(13652)
- 融(13522)
- 金融(13514)
- 体(13261)
- 教育(13148)
- 机构
- 大学(316372)
- 学院(314868)
- 管理(124494)
- 济(119671)
- 经济(116835)
- 研究(108309)
- 理学(107347)
- 理学院(106092)
- 管理学(104230)
- 管理学院(103639)
- 中国(78716)
- 京(68849)
- 科学(68694)
- 所(54604)
- 财(54463)
- 农(53156)
- 研究所(49979)
- 业大(48255)
- 中心(48119)
- 江(46850)
- 财经(43592)
- 北京(43542)
- 范(43516)
- 师范(43073)
- 农业(41515)
- 院(39809)
- 经(39568)
- 州(38024)
- 技术(35865)
- 师范大学(34643)
- 基金
- 项目(217342)
- 科学(169904)
- 研究(160562)
- 基金(155232)
- 家(136265)
- 国家(134809)
- 科学基金(114598)
- 社会(98451)
- 社会科(93003)
- 社会科学(92976)
- 省(85712)
- 基金项目(82287)
- 自然(74429)
- 教育(73455)
- 自然科(72653)
- 自然科学(72632)
- 划(72309)
- 自然科学基金(71304)
- 编号(66651)
- 资助(63094)
- 成果(55030)
- 重点(48490)
- 部(46851)
- 课题(46504)
- 发(46499)
- 创(45372)
- 创新(42174)
- 科研(41081)
- 项目编号(41076)
- 大学(39935)
- 期刊
- 济(134376)
- 经济(134376)
- 研究(93127)
- 中国(63835)
- 学报(52741)
- 农(49476)
- 科学(48263)
- 管理(47295)
- 教育(41215)
- 财(40337)
- 大学(39479)
- 学学(36809)
- 农业(34277)
- 技术(27769)
- 融(25538)
- 金融(25538)
- 业经(23044)
- 经济研究(20619)
- 财经(20568)
- 图书(19369)
- 业(17869)
- 问题(17608)
- 科技(17603)
- 经(17480)
- 版(15459)
- 理论(15215)
- 现代(14724)
- 坛(14682)
- 论坛(14682)
- 技术经济(14513)
共检索到465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示波 贾敬敦 仲伟俊
在大科学时代及产业变革的驱动下,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鉴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正处于建设之中,本文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协同开展学术研究,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结构特征分析着手,深入分析体系化推动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逻辑,并借鉴司托克斯象限模型将科研活动和机构重新划分为八类。在此基础上,借鉴国防建设体系中的“主战-主建”思想,构建一种矩阵耦合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网络模型,并分析模型中的三种网络协同耦合模式,以便为更好地推动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庆龄 曾立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新阶段中国参与世界科技竞争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察国际国内已有相关研究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理论根基主要在于国家战略力量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故本文在吸收借鉴相关有益观点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要义做出新的界定。通过具体性质分析,总结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政策导向、多层结构、公共属性、包容开放等多样化特征,其在实际发展中逐渐从初步提出到趋于成熟,现已将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囊括在内。在把握内涵特征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构成,论述其提升国家创新效能、引领科技跨越赶超、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功能形态,为国家创新活动顺畅运行提供更好指导。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春业
随着党内法规建设进程的加快,党内法规体系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是党内法规自身建设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协调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需要。国家法律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理顺了法律规范间上下左右内外关系,并具备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化经验。作为一种正式的规范,党内法规完全可以吸收国家法律体系化的经验,完善党内法规上下的层级关系、左右的分门别类关系、与国家法律之间的内外关系,并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制定程序和立法技术,来加强党内法规的体系化建设,使党内法规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关键词:
党内法规 国家法律体系 体系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邢蜜蜜 刘玉屏
东南亚作为除中国以外学习和使用汉语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汉语考试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体系化发展是国家汉语考试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体系化为切入点,梳理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现状,总结标准缺失、教考失配、协同欠缺等汉语考试体系化缺失的具体问题,结合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发展的特定背景,从平衡汉语考试多元主体利益、适应汉语教学复杂性质、顺应办学形式多样性等角度,阐述东南亚汉语考试体系化发展的必要性,构拟以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实施体系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体系框架,以期对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乃至汉语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东南亚 汉语考试 体系化 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军徽 李哲
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中之重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围绕战略科技任务动态组织的体系化优势科技力量,其基本组成单元是科研团队及科研人员,而非科研机构整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决策推进能力不够,协同攻关体系化能力不强。现阶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围绕更好地完成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进行统筹部署,坚持中央决策、专门管理、点将挂帅、借助市场,举措建议包括建立中央层面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决策机构、设立国家战略科技任务组织推进机构、建立战略科学家牵头国家战略科技任务实施体制机制、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咨询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宣勇 郑莉
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升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对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分析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内涵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我国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存在未能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力量分散、整体力量不足以及未能形成面对重大需求、分工协作的科技创新体系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对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形成与发展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一核-三维-五力”的分析框架,并从政府层面、高等教育系统层面以及高校层面就如何重构高校战略科技力量提出策略建议,指出要立足于高校战略科技力量之源、之基、之重等核心构成要素,构建国家需求传导机制、高校分层分类定位机制、学科会聚协同机制以及战略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晓林 吴振新 赵艳 付鸿鹄 张智雄 郑建程
为解决社会对数字文献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数字文献资源处于多重威胁、"濒于损毁"的使用现状之间的突出矛盾,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牵头组织了国家数字科技文献长期保存体系的建设,在中国大陆本土长期保存对我国具有重要价值的国内外数字文献资源,确立了合理平衡的长期保存权益管理制度,形成了国家主导、联合参与、可靠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长期保存体系,建立了可靠高效的长期保存技术流程和技术系统,提出了公共保存审计和保存机构认证机制,已经保存了一大批重要的科技数字文献资源,为我国数字知识内容资源的长期保存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谦 王少华 赵琦 周冬
以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发展任务,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出高校的作用和价值,为我国落实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文章围绕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深度剖析与探索了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该项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支撑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华
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学生素质的提高对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基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的视角,分析当前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化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提出了以坚持成果化导向、树立精品化意识、引入项目化管理、应用体系化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构建思路,总结了以时间为轴、以主题为纲、以任务为的、以特色为源的构建路径,关注德育资源建设与整合联动,以此提升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体系化构建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德育工作 体系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栋 薛澜 梁正 陈凯华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对国家安全与发展起关键性影响的科技力量。发达国家高水平大学与政府合作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和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研究型大学有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良好基础,目前也存在制约发挥高价值战略作用的约束与障碍。本文研究世界范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经验与高水平大学发挥作用的历程,比较我国高水平大学与各类型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战略性作用的经验方式,归纳大学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承担的重要功能与角色,剖析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指出我国大学强化发挥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参与建设高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的方向与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尚轩
中资科技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日益遭遇严峻挑战,相关挑战主要表现在国际秩序重塑与国内发展转型交织下的法律规范钳制、政府规制束缚和媒体舆论博弈等合规风险谱系。鉴于科技创新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场域,体系化防范科技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风险涉及认知、话语、规范和实践等关键环节,牵涉面广、要素众多,难以毕其功于一役,而需渐进式系统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既是商业合规的核心要素,又与认知、话语、规范和实践等关键环节紧密相联,可为推进科技企业国际化经营合规风险防范提供坚实支点。宜系统集成多梯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区域制度安排对话功能,类型化归纳不同群体核心诉求,全生命周期追踪东道国规范政策演进,重视多媒体舆情归集和分析等,从而倾斜性纾解科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各种挑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锐
研究目的:以权利体系化应当具有的逻辑统一性、价值同一性和实践必要性为标准,分析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研究方法:规范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研究结果: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土地概念使用、权利类型划分违反基本逻辑规律规则,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差别对待及土地经营权内容设计背离价值同一性等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宪法及自然资源单行法对自然资源和土地分别界定权利并以资源权利切割甚至吸附土地权利,民事法律未及时系统整合既有权利制度并补足土地权利空缺。研究结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土地所有权的范围,科学界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填补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和法定地役权"漏洞",调整充实土地经营权的内容及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入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叶舟
早期《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的体系化研究强调整个应对气候变化法律体系的形式构建,随着体系化进程的实质化,研究转向《应对气候变化法》单行法的体系化建构。此时,面临管制性、政策性立法模式选择的矛盾,气候变化信息公开部分的立法体系化能同时兼顾气候变化特殊性与立法模式交叉属性,可作为突破该障碍的切口。应通过协调已有国际条约与国内立法、吸收司法判例实践经验完成该部分的体系化,进而形成对整部法律的体系化指导。
关键词:
《应对气候变化法》 体系化 信息公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立新 李硕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终身教育、建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实践途径。以终身教育体系为主要研究视角,使用Nvivo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并以内容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根据终身教育体系理念研究、与不同类型教育关系研究、终身教育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国内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对策研究等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类整理、文本编码和内容分析。梳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化的研究脉络,对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晓昕 董支晓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中国加快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在当前中美大国战略竞争加剧且国际政治环境动荡的背景下,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建设中的国防科技产业安全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际政治互动中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大国竞争状态下的非公主体低可靠性,以及一体化实践中的信息扩散与泄密,共同组成了国防科技工业一体化战略能力建设的核心风险要素。通过新兴领域科技主体培育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组织形态,基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措施管控非公主体风险,构建系统、完善的信息化保密管理体系,提升关于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国际话语权,是当前化解和治理一体化国家战略能力建设的安全风险的重要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